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研討會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布袋戲的中日對譯與文化差距-以三昧堂自創偶的翻譯為例
研討會開始日期 2017-10-06
研討會結束日期 2017-10-06
所有作者 陳淑瑩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研討會名稱 2017第三屆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改寫、全球化與風險
是否具有對外公開徵稿及審稿制度
研討會舉行之國家 NATTWN-中華民國
研討會舉行之城市 台北市
發表年份 2017
所屬計劃案 MOST 105-2632-H-160-001 -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摘要] :
全球的多元文化在科技的進步下縮短了時間與距離,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字不單只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傳承文化上重要的使者,文化成爲各種翻譯作品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本文主要探討畢業專題學生所翻譯的三昧堂自創偶日文簡介時所產生之翻譯上的矛盾及其認知差異,借此來探究翻譯作品內的跨文化溝通之相關翻譯問題。
此次翻譯木偶共17尊。除較為人熟知的道教神話八仙人物,呂洞賓、何仙姑、鐵枴李等外,亦有三昧堂自創角色,如春秋平戎-白儒君、梵海淨業-釋皓蓮、悍武跋魁、赤帝館少-殤道等。日本亦為漢字文化圈國家,因此翻譯人物名稱時可採用日文漢字讀音。譯者在翻譯時所遇到的問題則諸如人偶材質等專業用語、歷史文化典故(如八仙、儒道墨法四教先天)等,其中譯者需面對的還有日文造詣問題,像是「溫文儒雅」「氣宇非凡」,用日文很難完整形容出文字的強度與豐富的情緒。譯者除須精通兩國語言之外亦同時須具備布袋戲相關文化知識背景,始可精準而傳神的達到文化傳承任務。

[參考文獻] :
伏木香織(2014/12/01) 『閩南布袋戲在東南亞與台灣(中英對照)』臺原出版社
三昧堂臉書「三昧堂2015日本「川本喜八郎人形美術館」特展日文解說牌」(https://www.facebook.com/pg/SamadhiTang/photos/?tab=album&album_id=1157072057705296, 2017/06/01)
維基百科「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 2017/07/01)
ウィキペディア「八仙」(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5%AB%E4%BB%99, 2017/07/01)
燕京雑考「中国の神様や伝説の人物・生き物」の八仙(http://pengzi.maruzen.com/shenxian/baxian.htm,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