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研討會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建構尼山聖境文化旅遊芻議
研討會開始日期 2016-08-26
研討會結束日期 2016-08-29
所有作者 鄧文龍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研討會名稱 中國首屆國學院院長高峰會
是否具有對外公開徵稿及審稿制度
研討會舉行之國家 NATCHN-大陸地區
研討會舉行之城市 尼山
發表年份 2016
所屬計劃案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附件 會議手冊封面.jpg會議手冊封面.jpg
0828座談會會議手冊議程.jpg0828座談會會議手冊議程.jpg
會議論文集封面.jpg會議論文集封面.jpg
論文集目錄.jpg論文集目錄.jpg
論文摘要1.jpg論文摘要1.jpg
論文摘要2.jpg論文摘要2.jpg
學院院長高峰會簡介.jpg學院院長高峰會簡介.jpg
建构尼山圣境国学文化旅游刍议.docx建构尼山圣境国学文化旅游刍议.docx


[摘要] :
孔子誕生地為山東濟寧曲阜市尼山鎮,他曾在尼山書院創立了儒家思想。其所創導的儒家思想雖然產生於兩千多年前,但直至今日,它的許多內容仍充滿活力,其所宣導的和諧、仁愛等美德,在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中已融入在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範中,深層次的根植於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中,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石。
因此如何憑藉孔子誕生地的金字招牌和獨特的山水人文資源優勢,歷史文化名鎮美譽,借助省級文化旅遊尼山聖境項目建設優勢,充分發掘與利用豐富的優秀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以構建文化旅遊名鎮、重現尼山古鎮的定位,此外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吸引中外遊人到尼山感受孔子故鄉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領略尼山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建設文化尼山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打造尼山特色文化,形成尼山文化品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培育文化精品,加強與各國的文化交流。
本文是以歷史學者文化觀光的角度做思維。如何透過新的思維方式引進科技、體驗與行銷模式,打造尼山勝境本地特色文化品牌,並於周邊發展觀光休閒、餐飲、文化藝品及相關產業商圈,成為當地以文化園區發展的中心。
為此本文以四章呈現論點,第一章尼山擁有孔子出生地金字招牌、歷史文化名鎮特殊獨特的山水人文資源優勢推動國學文化旅遊,第二章以臺灣推動文化旅遊的借鏡提供尼山聖境與旅遊界新的思維方式,以因應時代之變化。如qrc、碑碣文物進行數位化,開設遠距國學課程,讓更多人去親近它、瞭解它。同時文物也可以開發成文化創意產品行銷,如故宮博物院之翠玉白菜傘、”朕知道了”紙膠帶、以及王羲之的書畫製成L型夾與菜肴,第三章強調在舊有的基礎下文化旅遊的開發與行銷多元的體驗活動,讓文化更貼近一般市民之生活。第四章結論機,讓更尼山當地的政府、產業界、學界、社區、甚至遊客,共同打造尼山文化體驗、休閒旅遊、生態旅遊、休閒度假于一體的複合性文化度假產業綜合體。創造多贏
關鍵字: 文化、文廟、社會功能、科技、體驗、行銷。

[參考文獻] :
參考資料:
一、書籍
連橫(1920),《臺灣通史》,卷11,〈教育志〉,臺灣通史社出版。
李騰岳、曹先錕等(1954-58),《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9),《臺灣教育碑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汪知亭(1959),《臺灣教育史》,臺北市臺灣書店發行,
臺灣省通志(1970),《教育志,制度沿革篇》,卷五,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莊金德(1973),《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馬肇選(1977),《臺灣書院小史》,彰化縣彰化社會教育館。
汪知亭(1978),《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啟宗(1984),《臺灣的書院》,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臺灣省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編(1985),《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台中圖書館。
王鎮華 (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市故鄉出版社。
劉甯顏、程大學等(1993),《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學校教育篇》,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宋光宇(1997),《臺灣的書房,書院及其善書著作活動:從清代到現在》,台南市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林文龍(1999),《臺灣的書院與科舉》,臺北市常民文化。。
許世穎(1996),《清代臺灣書院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鄧洪波(2002),《中國書院史》,上海敎育出版社。
經典雜誌編著(2006),《臺灣教育400年》,經典雜誌。
羅聯添等(2007),《國學導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鎮岩(2008),《臺灣的書院》,臺北市遠足文化。
陳昭瑛(2008),《臺灣儒學: 起源,發展與轉化》,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高翔鵬(2010),《文化觀光》,臺北市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論文、期刊、雜誌
論文:
黃進興(1997),〈孔廟的解構與重組--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當代雜誌, 86期。
湯志民(1997),《臺灣的學校建築》,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校園環境與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邱建維(2002),台中孔廟建築空間的情緒體驗及空間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台中縣。
黃麗生(2005),〈清代邊區儒學的發展與特質〉,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34 期 頁 97-136。
王海娜(2007),〈試談佛山孔廟學童開筆禮〉,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5卷6期。
梅曉光(2008) ,〈遷建南寧孔廟 打造特色文化〉,創新 2卷6期。
陳巧樺(2009),《高雄市左營文廟景觀及其意識形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琦強、洪於婷(2010),〈台南孔廟文化園區之環境永續發展策略初探〉,嘉南學報,人文類36期。
謝琦強(2011),〈公共文化觀光資源的環境改造與遊客滿意度提升策略-以台中孔廟園區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第9 期。
孫太雨(2012),〈文化遺產視角下東北文廟教育功能與價值探究〉,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李建緯(2013),〈彰化儒學,為高九仞--彰化孔廟文物調查與研究〉,庶民文化研究,第 7期。

三、網頁:
北京大學龔鵬程教授〈孔廟新模式〉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2eagh.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B%E9%A9%AC%E7%A2%91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2500088/singseng/s101.htm
http://www.tainanstory.com.tw/
http://www.mi-great.com.tw/dadu/02_01.html
http://www.my285.com/gdwx/xs/bj/qblc/070.htm
http://www.lantian.org.tw/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2/29.htm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34/8144860.html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3740500/10434395408
https://kknews.cc/culture/4qz4g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200a01000apb.html
https://read01.com/Nng8gN.html
http://alt.063kldn.com/klwzbj/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