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發表專書(含篇章)及其他著作

研究資料明細

專書(含篇章)及其他著作名稱 曙光灑落-太麻里
專書出版日期 2019-11-29
專書類別 紙本
是否為專書
使用語文 中文
專書是否經外部審稿程序或公開發行出版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出版年 2019
出版月 11
出版地 台灣
出版者(社) 台東縣文化觸
ISBN編號 978-986-5419-11-0
所屬計劃案 文化部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附件 新書發表會海報1.jpg新書發表會海報1.jpg
16分鐘.png16分鐘.png
南迴封面-1016.jpg南迴封面-1016.jpg
DSC03035.JPGDSC03035.JPG
簽到簿4.jpg簽到簿4.jpg
簽到簿5.jpg簽到簿5.jpg


[摘要] :
前言

  太麻里从17世纪开始接触荷兰的现代文明,历经清朝、日据及国民政府,并不因为外来文化的刺激而闭关自守,反而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具有连结西部平原与通往东部门户的廊道特性﹐吸引来自各地不同族群汇集居住,逐渐形成多元文化面貌。本書《曙光灑落-太麻里》除了參考現有的歷史文獻外﹐且經過多次田野調查和不同族群、階層、領域的耆老與地方人士的訪談﹐還原太麻里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人與族群、環境的互動,一窺太麻里地區動人的生命故事。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人足跡-走過千年歲月。從史前文化香蘭遺址、臺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述說原住民族的發祥地與遷徙過程;荷蘭人為了探尋黃金之路,使太麻里走進世界歷史舞台;清代實施「開山撫番」政策,開闢了通往東部的數條古道,大量的漢人與外人移入﹐開啟了東部開發的序幕﹐作為廊道地位的太麻里尤其具重要關鍵地位。

  第二部分:宗教信仰,有排灣傳統的祭司文化,來自移民帶來的佛、道教和民間信仰,國民政府時期傳入天主教、基督教,且融合了在地原住民族文化元素﹐獨樹一格。

  第三部分:文化資產,分為自然文化資產﹐如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人文資產有傳統排灣族文化的傳承,如陳媽媽工作室、向陽部落木工坊、櫻谷坊、獵人學校等,在社區營造上的陳再福校長等。

  第四部分:地方風情,地形狹長的太麻里同時具有山、海雙重特殊景觀,華源海灘、三和漁場、多良車站與金針山﹐別具風情。另外﹐有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提供環境教育的最佳場所;每年秋天﹐赤腹鷹在秀山過境﹐蔚為奇觀。

  第五部分:鄉民的智慧。太麻里每年7-10月常遭颱風侵襲,農民累積經驗與智慧,農作或避開颱風期,或引進新品種,採取精緻小農的經營方式,農牧產品品質佳﹐市場價格優勢﹐許多傑出的農戶﹐採友善的栽培﹐如飼養水鹿的林憲明、釋迦-洪周武、艷荔-胡漢傑、咖啡-廖添成、枇杷-康崇熙﹐甜柿-張獻熙、酪梨-李太平、紅藜-卓新民等;更有將農產品研發成美食的烘焙師吳炫宏﹐精油研發師鍾梁秀貢獻卓著。


[參考文獻] :
文獻與專書
●豬口安喜(1921),《理蕃誌稿》,第二卷,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林朝棨(1957),《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篇地理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池志徵(1960),〈全臺遊記〉,收錄於《臺灣遊記諸家》,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院編。
●(清)吳贊誠(1966),〈查勘後山情形並籌應辦事宜奏摺〉,《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31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郭輝譯(1970),《巴達維雅日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夏獻綸審定;余寵,王熊彪繪圖;王元纂校(1983),《臺灣輿圖並說》,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清)胡傳(1983),《臺東州采訪修志冊》,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清)陳倫炯(1983),《海國聞見錄》,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特殊優良教師》(1982),臺中縣:臺灣省教育廳編印。
●(清)黃叔璥(1983),《臺海使槎錄》,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84),《清會典臺灣事例》,臺北市:大通書局。
●《臺東廳街庄概況輯存》(1985),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鹿子木小五郎(1985),《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清)羅大春(1987),《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北市:大通書局。
●安倍明義(1987),《臺灣地名研究》,臺北市:武陵出版社。
●施添福總編纂(1989),《臺東縣史》1-15,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王世慶編(1991),《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克襄譯(1992),《後山探險:19 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臺北市:自立報社。
●孫妙雪(1992),《臺灣地區各縣市鄉鎮區人口變動之概況及發展活力比較分析》臺北:建宏出版社。
●(清)胡傳(1993),《臺東州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振洲(1993),《聚落地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鄭全玄(1995),《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臺東市:東臺灣研究會出版。臺東縣後山文化工作協會著(1997),《太麻里紀事 : 大貓薶傳奇》,臺東市: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臺東縣鄉土史料》(1997),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FORMOSA 寶島全覽圖導讀》(1998),臺北市:大地地理雜誌。
●林會承(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宋龍生(1998),《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篇》,南投縣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施添福總編纂(1999),《臺灣地名辭書‧臺東縣》卷三,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趙川明(1999),《臺灣地名辭書》,卷3,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康培德(1999),《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17至19世紀的歷史變遷》,臺北縣板橋市:稻香出版社。
●《臺東縣史.觀光篇》(2000),臺東市:臺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林玉茹(2000),《臺東縣史.地理篇》,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姜祝山(2000),《臺東縣史.人物篇──比那賴》,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黃宣衛、羅素玫(2000),《臺東縣史阿美族篇》,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楊彥杰(2000),《荷據時代的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施添福、王世慶編纂(2001),《臺東縣史‧大事篇(上冊)》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潘繼道(2001),《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孟祥翰(2001),《臺東縣史開拓篇》,臺東市: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張原野(2002),《海水發電的新祕笈:新能源革命的創見》,臺北市:科技圖書出版。

期刊論文
●邱敏勇(1995),〈羅大春開築北路兵力考〉,《宜蘭文獻雜誌》18,宜蘭:宜蘭文獻雜誌。
●賴志彰(1995),〈聚落保存之我見〉,《漢聲雜誌》75 期,臺北:漢聲雜誌出版社。
●黃得峰(1999),〈日據初期郵政發展概況〉,《臺灣文獻》第50卷第2期。
●施添福著(1999),〈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越嶺道路的歷史地理考察〉,《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頁65-99。
●李宜憲(2000),〈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聯性〉,《臺灣風物》50:3, 臺北縣板橋市:臺灣風物雜誌社,頁83-114。
●李宜憲(2001),〈晚清後山開撫議論之流變〉,《臺灣風物》31:3,臺北縣板橋市:臺灣風物雜誌社,頁111-140。
●《王城氣度》(2007),臺南市文化基金會月刊第 14 期。

研討會論文
●孟祥瀚(1988),《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安君(1995),《傳統聚落觀光發展容許量之研究-以九份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參考網頁
●太麻里鄉相關網頁-部落逍遙遊http://web.mjjh.ptc.edu.tw/culture/page2/12/main.html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https://taitung.forest.gov.tw/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臺東縣太麻里鄉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event_list.hpg&area=1&key=%E5%8F%B0%E6%9D%B1%E7%B8%A3%E5%A4%AA%E9%BA%BB%E9%87%8C%E9%84%89&project_id=dailynews&dtd_id=20&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5%A4%A7%E4%BA%8B%E8%A8%98%E8%A6%81&subject_url=toolbox_event.hpg
●臺東縣太麻里鄉公所http://www.taimali.gov.tw/?q=node/2206
●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八七水災後臺東太麻里北里村之修整,作者不詳(民國時期50年)2019/9瀏覽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7/bc/19.html
●臺東縣寺廟之旅-覺化堂
http://163.28.10.78/content/local/taidon/fuhin/tem/tml05.htm
●客家委員會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34&PageID=31288
●花蓮縣鳳林鎮公所
https://www.fonglin.gov.tw/files/11-1049-3674.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