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期刊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論「事事無礙」與「主伴圓融」的差異──談華嚴四祖澄觀與三祖法藏的法脈問題
發表日期 2012-05-01
論文收錄分類 其他
所有作者 林建勳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刊物名稱 應華學報
發表卷數  
是否具有審稿制度
發表期數 10
期刊或學報出版地國別/地區  
發表年份 2012
發表月份 5
發表形式 紙本
所屬計劃案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摘要] :
本論文旨在論述華嚴三祖法藏與四祖澄觀間法脈相承的一些問題,文中將澄觀的圓教觀總結在「事事無礙」上,將法藏的圓教觀總結在「主伴圓融」上,透過對這兩個觀念的探討與釐清,顯出澄觀與法藏的不同,進一步說明兩人不同的判教格局。澄觀將其圓教的骨幹放在終教上,這與法藏的華嚴一乘圓教是不一樣的。也因此澄觀認為同教與別教同屬圓教,以及三教(終、頓、圓)圓融即是圓教,這些觀點都不是法藏所能同意。澄觀對華嚴判教的改造,使得澄觀後的華嚴學展現出不一樣的姿態。這也是極力以力挽華嚴宗學為己任的澄觀所始料未及的吧!

[英文摘要] :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ound the differences out between Cheng-guan’s(澄觀) and Fa-tzang’s(法藏) philosophy. Fa-tzang is regarded as third-master of Hwa-yen Discipline(華嚴宗) , and Cheng-guan fourth-master, in Chinese history. Cheng-guan’s philosophy cames to an conclusion,” Everything Unobstructive ”(事事無礙), but Fa-tzang’s inference is ”Main and the Associate theory” (主伴圓融).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Cheng-guan’s philosophy is tathagatagarbha(如來藏)thoughts, but Fa-tzang’s is not. These differences led to the situation that Cheng-guan’s philosophy i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Fa-tzang, although both of them are all regarded as Hwa-yen Discipline masters. Cheng-guan have transformed Fa-tzang’s philosophy to his own modus,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followers of later Hwa-yen Buddhism in ancient China.

Key words: Fa-tzan, Cheng-guan, Hua-yen Discipline, Tathāgatagarbha,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甲、 學位論文及單篇論文部分
1. 《佛教宗派的內部思想歧異研究 -以華嚴宗慧苑與澄觀為例》,邱柏翔著,民國95年南華大學宗教研所碩士論文。
2. 《湛然與澄觀佛性思想之研究》郭朝順著,中國文化大學哲研所民國八十四年博士論文。
3. 《華嚴『法界緣起觀』的思想探源—以杜順、法藏的法界觀為中心》黃俊威撰,國立台灣大學哲研所八十二年博士論文。
4. 《華嚴圓教與天臺圓教之比較研究》賴光明著,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八十五年博士論文。
5.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林建勳著,2007年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6. 〈澄觀判教思想之研究-兼論與法藏判教之差異〉:釋正持著,2011年《大專佛學論文集》頁49~72,華嚴蓮社出版。
7. 〈華嚴三祖「法藏」判教中的「頓教」觀念之研究〉:林建勳著,《鵝湖月刊》第30卷8期,總號356,2005年出版,頁33~42。
8. 〈法藏判教中同教的地位問題〉:林建勳著,2008年10月《鵝湖月刊》第34卷第4期,總號400號。頁12~24。
9. 〈牟宗三先生對華嚴宗圓教觀點的商榷〉:林建勳著,2006年12月《應華學報》第一期。
10. 〈唐慧苑「事事無礙」思想探〉:李貴蘭著,2011年《大專佛學論文集》頁309~328,華嚴蓮社出版。
11. 〈略論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異同〉:莊崑木著,法光學壇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1997年)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頁79-88。
12. 〈就《華嚴法界觀門》論華嚴思想之演變〉:陳英善著,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1995.07 出版, 頁373~396。
13. 〈賢首法藏的「頓教概念」之研究:郭朝順,《哲學與文化》v.19 n.7 (1992.07)。
14. 〈就《華嚴法界觀門》論華嚴思想之演變〉:陳英善著,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1995.07 出版, 頁373~396。

乙、 書籍部分
1. 《大正新修大藏經》電子版: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2年六月。
2. 《晉譯華嚴經探玄記》:法藏。上海華嚴印經會的重刊本,2006年6月,佛陀教育基金會重印。
3. 《華嚴金師子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4. 《華嚴經旨歸》: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5. 《華嚴三昧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6. 《華嚴經義海百門》: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7.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8. 《金師子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9. 《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10. 《法界緣起章》:法藏。金陵刻經處本,北京中華書局所出版之《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重刊。
11. 《華嚴經文義綱目》,法藏著,大正藏第35冊。
12.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法藏著,大正藏第45冊。
13.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澄觀著,大正藏第36冊。
14. 《四教義》,智顗著,大正藏第46冊。
15. 《法藏評傳》,方立天著,北京京華出版社,1995年9月版。
16.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法藏著,大正藏第45冊。
17. 《華嚴經探玄記》,法藏著,大正藏第35冊。
18. 《華嚴經疏論纂要》,清涼國師澄觀疏鈔、棗柏長者李通玄論、清比丘道霈纂要,佛陀文教基金會重刊康熙十九年大才補刊本。
19. 《華嚴經略疏刊定記》,慧苑著,大藏新纂卍續藏經3冊(白馬精舍印經會恭印)。
20. 《佛家哲理通析》,陳沛然著,東大圖書,1993年十月初版,1999年二月再版。
21. 《佛性與般若》,牟宗三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修訂四版。
22. 《中國華嚴宗思想史》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民國八十五年二月,東大圖書公司,台北。
23. 《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冉雲華著,西元1995年(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三民書局,台北。
24. 《如來藏之研究》印順著,西元1981年(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出版,正聞出版社,台北。
25. 《中國華嚴宗通史》魏道儒著,西元1998年(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版,江蘇古藉出版社,江蘇。
26. 《華嚴思想論集》(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華嚴學專集之二)倪清和等著,西元1981年(民國七十年)二月二版,大乘文化出版社,台北。
27. 《隋唐佛教史》湯用彤著,西元1988年(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初版,木鐸出版社,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