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研討會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典範障礙-重議戴震治經理路及其變異
研討會開始日期 2023-05-27
研討會結束日期 2023-05-28
所有作者 鐘明彥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研討會名稱 第十四屆古典與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是否具有對外公開徵稿及審稿制度
研討會舉行之國家 NATTWN-中華民國
研討會舉行之城市 高雄
發表年份 2023
所屬計劃案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摘要] :
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未有能外小學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其詞,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之心志。(戴震,〈古經解鉤沉序〉)

此為戴東原屢屢言及之治經途徑。在現代訓詁學的視閾下,治經以解經為目的,而「小學文字」理所當然地被理解為文字、聲韻、訓詁,由是,東原此一進程向來見視典型漢學家法,迄今頗無異議。

不過東原嘗以轎夫、轎中人比喻從事考據與致力聞道者,並以轎中人自居。在「聞道」的目標下,「通乎古聖賢之心志」原本當是東原所強調者,不過在考據的取向中,「小學文字」反而成為焦點。是知視閾之不同,將造成文本解讀之差異,而東原整體治經理路亦將隨之而異。由是,今日所理解之治經進程是否即東原本意,恐怕不無可疑。

本文擬就圖式(Schema)概念,說明典範所造成之視閾差異。一方面擬就東原視閾,重新理解其治經進程;一方面亦呈現其進程在不同典範視閾下所造成之變異,或是發展。

研究發現,東原所謂「小學」,其實包括度數;所謂「文字」,其實指為「經書」,整體進程包括二個階段,分別對應二種理解模式,經而下,在考據中正確解讀文本;經而上,則主要透過以情絜情,通向古人心志。此一進程,先在乾嘉考據的典範中,使轎中人先成了轎夫;而在現代語言學的典範中,更忽略了名物、度數,而使治經幾乎局限在字義之學矣。

訓詁原力求準確解讀文本,然則忽略視閾對認知之影響,先後造成顧炎武「考文」與東原「文字」之誤讀,是知考據實不只在於「文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