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研討會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鐵絲網下的求學記:英國傳教士子女眼中的山東濰縣拘留營〉
研討會開始日期 2018-12-05
研討會結束日期 2018-12-06
所有作者 張勤瑩
作者順序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研討會名稱 「戰爭下的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
是否具有對外公開徵稿及審稿制度
研討會舉行之國家 NATTWN-中華民國
研討會舉行之城市 台北 南港中央研究院
發表年份 2018
所屬計劃案 傳教士與戰爭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摘要] :
地處山東的濰縣拘留營,前身是美國長老會所屬的廣文大學校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據之改造成一關押1500位外僑的平民拘留營。當這些來自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青島等地的外僑,被迫集體遷入這個資源有限且缺乏生活隱私的拘留營空間的,除了成人之外,也包括為數不少的兒童。儘管兒童向來是戰爭史討論中備受忽略的群體,解讀兒童的戰爭記憶及其經驗,或有助於反思成人照顧者的立場,特別是他們如何從兒童的角度,去考量適應戰爭空間的作法?
本文則藉由芝罘校友在戰後留下的相關記述,挖掘如下的問題:一則,成人拘留民如何經營這個戰爭空間並使之正常化,以此教導兒童群體去接受並且適應,這個不同於戰前生活的濰縣拘留營?二則,這段在拘留營時期的戰爭記憶,對於芝罘校友而言,被賦予了甚麼樣的討論價值?為何歷經戰後多年,在營內接受教育的過程,仍是這批前兒童拘留民群體,津津樂道的集體記憶?此外,他們運用了甚麼樣的記憶媒介,來討論交流並且保存這段在戰時中國的童年記憶?
透過教師們採行的教育、考試與基督教信念,協助學生在營內建立生活常規,目的是透過相應的規範,讓學生以「正常化」的方式,來適應這個聚集複雜人口的戰爭空間。本文也藉此強調,生活在戰爭時期的兒童,其面對戰爭生活的背後,往往能清楚地映照出身旁的成人照顧者之教導與因應方法。不僅如此,成人照顧者對於兒童的影響,甚至持續到戰後,型塑為芝罘校友群體所共享的「濰縣經驗」。
關鍵字:濰縣拘留營、戰爭空間、芝罘學校、戰爭與兒童、基督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