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期末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報告繳交日期:99年12月31日
圖書編號 ISBN978-957-13 -4984-8
書名 異數
作者 麥爾坎‧葛拉威爾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姓名 劉謹慧 班別 UJ1D 學號 1099204183
一、 請簡述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及這三個人提出的理論為何?
1.加拿大心理學家巴恩斯里-巨大效應
挑選、能力分組以及經驗差異。如果你先挑選出資質優異的孩子,給這些菁英的孩子更好的訓練和學習經驗,最後他們的表現就會更加突出。
2.社會學學家莫頓-馬太效應(優勢累積)
典出《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節:「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3.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等人-一萬小時定律
如果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至少要練習到某一個程度。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二、請以「理論-用途-舉例說明」的書寫格式,寫出證明你可以運用這本書內容所提理論的五個實例。
1.理論-巨大效應
用途-挑選、能力分組以及經驗差異。
舉例說明-(入學年齡分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為他們進行能力分組,有的得以進入語文或數學資優班。讓他們接受更好的訓練,他們的表現自然比較好,第二年就順理成章地繼續被編在比較好的班級,表現得又更為突出。
2.理論-優勢累積
用途-成功者愈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愈成功;愈富有,稅額減免的額度愈高;成績為好的學生愈能得到老師的關注。
舉例說明-在加拿大打曲棍球的孩子,體形愈大的,愈能得到好的教練指導,練習的機會也比較多。
3.理論-一萬小時定律
用途-成功最重要的關鍵似乎是準備。
舉例說明-音樂學院把所有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分為三組,他們發現沒有天生演奏家,也就是只練習一點點就能成為頂尖好手的,也沒有練習時數比別人都要來的多,最後卻還是技不如人的。如果一個學音樂的學生,能進入最好的音樂學院,能成為職業音樂家與否,就看這個學生付出的心血有多少。
4.理論-實用智能(心理學家史坦伯格)
用途-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以達到最大效果。
舉例說明-以家庭作為研究對象,有的富裕,有的貧窮,有白人,也有黑人。觀察他們的家庭生活,結果發現只有兩種教養哲學,而且幾乎和社會階級有關:有錢人家是一種,窮人家則是另一種。因而影響各人的社交常識和處事能力的態度和技巧應用。
5.理論-一萬小時定律(創意來自一萬個小時的練習)
用途-不管哪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
舉例說明-古典音樂大師也是這樣,所有偉大的音樂作品,幾乎都得投入一萬個小時練習,才寫得出來。有人會問,神童莫札特呢?莫札特從十一歲就開始作曲,但作品的水準其實並不好,甚至有人猜測是他父親寫的。等到莫札特寫出第一首偉大的作品降E大調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時,已經二十二歲,他早就花了十一年時間在練習。所以,他其實是「一萬個小時」定律的代表人物。
二、 請用200個字寫出你看完本書後的感受。
這本書就是為了要用學術理論爬梳出這些必然性,「這個世界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作者引用大量學術理論辯證,使我們大開眼界,發現「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我們對成功的觀念,有些根本是錯誤的,成功不是無中生有的,天賦、家世、學歷、努力還不夠,之所以超凡成為「異數」,還牽涉到周遭的人、事、物和環境。誰能成功,多少人能成功,要看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葛拉威爾說:不是最聰明的人就可以成功,正確的決定或努力不懈,也不能保證;要成功,除了必須有把握「機會」的智慧、善用特有的「文化」遺澤;必要時,還得脫離部分的身分,擺脫傳統的束縛。』現代世界也是這樣,許多我們原本束手無策的問題,其實只要給人實驗、犯錯的機會,都有可能找出答案。這是我在書中領悟到的,走向成功有五個步驟:「1.在工作中發現生活的意義和靈感。2.努力工作。3.發現努力與回報的密切關聯。4.主動去做複雜的工作,以免因重複勞動而感到無聊(倦怠期)。5.獨立自主,盡可能做自己命運的主宰」。成功的創意與創新,往往需要長期的醞釀,它得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不管哪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

新增時間 : 2010-12-31 22:38:03 / 修改時間 : 2010-12-31 2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