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29 23:10:09

第二組歷史"德國的教育"書面報告10-6

附件(德國教育基本結構圖)
23
大學
Universität

18
22
應用技術大學
/高等專業學校
Fachhochschule
17
21
16
20
15
19
專科學校
Fachschule
14
18
文理中學
/大學預校
Gymnasium
綜合中學
Gesamtschule
實科續
13
17
高級專業
學校
Fachober-schule
職業專門
學校
Berufsfach-schule
職業學校
Berufs-schule
12
16
11
15
實科中學
Realschule
國中續
10
14
國民中學
/職業預校
Hauptschule
9
13
8
12
7
11
6
10
5
9
小學
Grundschule
4
8
3
7
2
6
1
5
幼稚園
Kindergarten

4

3

年齡
德國教育
學齡

第四節 外國學生求學制度
  德國的學術品質固然無庸置疑,但若語言及學制不易與其他國家銜接,國際學生不必然將德國列入選擇考量。因此,德國除了加強多語授課外,近十多年來也投入心力於學制的轉換。除此之外,考量國際學生初至德國生活,所以加強支援服務以縮短適應時間。德國修改移民法讓國際學生有機會留在德國工作,更藉由德國校友網絡及與產業的高度結合,讓國際學生在獲取學位之餘,同時獲得全球工作的機會及資訊,以提高至德國求學的附加價值。德國人認為,學習德語不但能讓國際學生更了解德國社會和文化進而增加德國的影響力,對國際學生職涯準備而言,「英語是必需,德語更加分」(DAAD,2009b,2010a; OBHE &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2009)。
  除了以「語言」做為和國際接軌的工具外,「學士學位」的引進也是為了和其他國家的學位結構相銜接。雖然德國自1998年以來即採用新學制,但由於新制度不溯及既往,法律保障在舊制度下入學的學生仍適用舊學制,因此目前仍採行雙軌制。但在2007/08年,已有6,886個學-碩士學位課程,代表 61%的課程已採用新學制,待過渡期結束後,學制將歸回單軌制(Kehm,2006;Spiewak, 2008)。此外,為了要和競爭者如英國搶奪人才,也提供國際學生一年、一年半或兩年的碩士學位課程選擇(OBHE &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2009)。
  一、對國際學生的支援
  德國對國際學生的支援服務,除了由各大學的國際事務處(AAA)提供外,全國 58 個「大學生生活服務組織」(Studentenwerke)也負責經營全國超過七百個學生餐廳、十八萬個住宿房間及其他諮詢服務。比較特別的是,「大學生生活服務組織」販售一種「套裝服務」(service package),以較優惠的價格(每月約 158~358歐元)取得包含住宿、社交、文化參訪、旅遊、餐卷及健康保險等服務,但是至多能購買兩個學期。此外,部分大學推動「生活輔導計畫」,邀請德國學生為國際學生一對一地解決生活或學業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即便如此,德國仍自認在協助國際學生融入德國這方面是自己的弱點,因此在 DAAD 的第四次行動方案中,提出「促進國際學生融入計畫」(Programm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OFIN),由 BMBF 每年投入 170 萬歐元改善國際學生的
支援服務(DAAD, 2009a, 2009b; Deutsches Studentenwerk, 2010)。
  德國自 2005 年元月一日新移民法上路後,鬆綁國際學生畢業後留在德國找工作的法律規範。在新的規範中,國際學生可以在畢業後,延長居留期限至多一年,並持續適用於工讀期間的打工規範(每年得以工作90個整天或180個半天)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在這一年內,只要能獲得和所學相符的工作機會,且其
性質經過聯邦就業局(Federal Employment Agency)或其他政府單位的允許,即可申請更換居留資格(從「學習」性質的居留資格轉換為「工作」性質)。此外,以往優先保障德國人就業市場,次而保障歐盟國籍,最後才提供來自其他國家人士工作的職缺順序,也在2007年11月廢止(DAAD,,2007,2009b)。
  除了延長畢業後的居留期限讓國際學生可以獲得海外工作經驗外,德國聯邦
政府也挹注經費架設「德國校友入口網站」(Alumniportal Deutschland, APD),整合所有畢業校友(包含領取德國獎學金和其他自費的國際學生)、各大學或區域校友會、德國大學、德國產業、商業團體及相關非政府組織資料,利用此帄台達成聯繫及訊息交換的目的,並提供使用者全球工作職缺資訊及各式在職訓練課程等服務。也尌是說,國際學生畢業後,仍能獲得所有來自德國學術及產業的後續支持,並透過這個平台,和全世界的工作機會相連結。目前這個網站已整合 392個相關社群及514個部落格,且16,498位使用者分散在全球177個國家(Alumniportal Deutschland,n.d.;DAAD,2009a)。
二、價格
德國大學由各邦管轄,因此大學是否收取學費依各邦而異。與英國、澳洲不同的是,不管是德國學生、歐盟學生或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學生,其收費金額相同,不因為身分別而有差異。因此,有些邦完全不收學費;有些邦針對讀第二個學位或讀太久(比一般年限多讀三~四年以上)的學生收取學費;另一些邦則每學期收 500 歐元的學費。除了學費之外,每位學生依所處邦別不同,必頇繳交一筆 50~250 歐元不等的雜費(semester contribution)包含大學行政服務、,學生服務、學生會費及地區性交通運輸的學期票券(DAAD,2010b)。除了學費的固定支出外,德國的生活費相較於歐洲其他已開發國家,是比較接近歐盟平均值,但每月的平均生活開銷仍需 600~770 歐元間。因此,申請學生簽證時,國際學生必頇提出一年 7,656 歐元的財力證明(若在柏林地區尌讀,則需要 15,312 歐元的證明)(德國在台協會,無日期 a;DAAD, 2009b。)
  雖然留學德國不需花費鉅款,但依據HIS的調查,2006年依舊有62%的國
際學生必頇靠打工才能負擔在德國讀書的部分開銷。德國對來自部分歐洲11或其他國家學生的打工條例限制不同。前者每週工作上限為20小時;後者每年可工作90個整天或180個半天。但如果打工地點在校園內,雖然可以超過90個整天,仍必頇先向「外國人登記處」(Aliens’ Registration Office)報備。平均而言,
打工的每月收入為407歐元(DAAD,2009b;HIS,2008)。除了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外,約有20%的學生靠獎學金在德國讀書。獎學金的來源除了DAAD外,德國各科學機構或基金會、宗教團體或商業組織亦提供為數不少的機會,相關資訊均整合在DAAD的資料庫中。DAAD做為德國主要行銷與招募國際人才的重要機構,在2008年的第四次行動方案中,也不落人後地加碼獎學金額度:大學生從每月650歐元增加到750歐元、碩士生由750提高至850歐元、博士生則由1,000攀升至1,150歐元(DAAD,2009a,2009b;HIS,200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