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05-09 23:21:15

歷史作業七

台灣實施的經濟理論試說明:
1.1950年代追求安定與自給自足
(1)經濟安定與糧食生產為施政首要目標。
(2)發展勞力密集型進口替代產業,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減少外匯需求。

2.1960年代推動輕工業出口擴張
(1)發展重點轉而為發展勞動密集之出口導向產業,以利用台灣低廉的勞力,並拓展國際市場。

3.1970年代發展基礎工業與重工業
(1)政府積極推動「十大建設」,充實鐵路、機場、港口、電力等基礎建設外。
(2)積極發展石化、鋼鐵等進口中間財替代產業與資本密集產業。

4.1980年代推動經濟自由化與發展技術密集產業
(1)台灣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總體經濟失衡日益嚴重,政府採取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作為經濟發展新主軸,導正各項失衡問題
(2)台灣也開始運用豐沛的資金,發展電子、資訊與機械等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

5.1990年代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與發展資訊產業
(1)為強化台灣全球運籌地位與產業水準,1995年政府積極推動「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發展製造、轉運及專業服務等專業營運中心。

6.2000~2013產業再造與全球連結
(1)「知識化、永續化、公義化」三大理念,全力投資人才、研發創新、運籌通路與生活環境外,亦發展半導體、影像顯示、生物科技及數位內容等產業,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與國民生活品質
(2)2002年1月1日正式成為WTO的會員國,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貿體制,重新定位台灣經濟的核心優勢。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