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5-09-03 20:20:43

自由時報-暑期實習心得

本次實習共上班43天,工作時數約343小時,原先預計實習時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但應主管邀請,工作至8月21日。期間撰寫新聞243篇,有上線之新聞稿數量為235篇,未上線之新聞稿大多原因為與別位記者所撰寫之新聞內容太過相似。
當初選擇來這裡實習,原因除了自己本身對於媒體界稍有興趣,其餘實習機會並不是太吸引我也是原因之一,當初對實習並沒有期待自己能夠做到和其他職員相當的工作量,但到了實習結束時我發現,雖說點閱率確實和其他正職人員有所差距,但從審稿人員的反應中可以得知,自己所寫之新聞內容和正職人員相去並不遠,偶爾也能寫出一兩篇點閱率不錯的新聞。
實習剛開始之際,由於對政治新聞並不是太有興趣,以至於所寫之新聞大多數以國際新聞為主,然而到了八月初之際,審稿人員告訴我希望我能夠擴展我所寫新聞之範圍,於是便半強迫自己去涉獵自己原先並不是太有興趣的新聞範圍,如政治新聞部分。
政治新聞寫起來確實不容易,且因點閱率通常較高,很容易讓別的記者先寫走,由於通常是以政治人物的發言作為新聞主要內容,內文務必不能對政治人物之發言做出曲解,且在撰寫新聞時之立場,務必保持中立,確實做好「傳遞」之工作,而不是對於新聞本身增添自己的意見。
本次實習也讓我對於「媒體」這項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見解,目前社會大眾對於記者這一個行業,普遍有著評價不高的情況存在,但我想這並不能全然怪罪於記者在新聞選擇上的不擇手段。新聞界和貨品市場一樣,存在著所謂的供需法則,大多數記者為求生存,選擇新聞時的考量點即會以「點閱率」作為第一優先,甚至淪為唯一出發點,從台灣報紙銷量數字即可發現此跡象,台灣過去普遍認為銷量最高之報紙為「蘋果日報」,先不論該報政治立場為何,能夠確切知道的一點為,該報長久以來便以「羶腥色」作為賣點,從此即能得知,大多數台灣讀者選擇閱讀之新聞方向為何,在個人見解上,我會將現今新聞界的羶腥色方向當作為「讀者和記者共同創造之結果」,而不是單方面的責難記者。
至於部分讀者所稱,記者現在只會「抄」新聞這件事,我認為更不能說是記者的錯,記者今天若是寫了一篇來自於PTT的新聞,記者想要傳遞訊息的對象為「不是PTT使用者」的讀者,這時候平常使用PTT的讀者來指責記者都只會「抄」,其實並不甚公平。
這次的實習中,我所撰寫之新聞大多數以國際新聞為主,然而點閱率通常並不是太高,老實說其實蠻灰心的,不過也不能責怪讀者,畢竟人自然而然地會關心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但對於國際上發生之事情並沒有如此關心,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我仍然認為,撰寫這一些點閱率不高之新聞的記者,更值得我們尊敬,他們選擇新聞的標準並不是以點閱率為出發點,而是從新聞本質來看,若是認為這些訊息有其意義,即使再枯燥乏味,也都會盡可所能的加以簡化,做好記者最初的責任,傳遞訊息讓社會大眾接收。
我對於即時新聞並沒有十分喜歡,我認為這裡所做的工作比較偏向於「傳遞」消息,收集四面八方的消息、對此加以整理、刪減、集合,確認所傳遞出去之訊息無誤後,向社會大眾公布。當然並不是對此份工作抱著輕視之心,傳遞訊息的工作可說是媒體界中最重要的一環,畢竟消息若是沒有在此環節做出整理、消化成社會大眾能夠輕易接受之訊息的話,新聞的傳遞資訊之效力必定會大打折扣。
若是未來從事新聞相關工作的話,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個能夠傳遞真的對社會大眾有幫助之資訊的人,而不是成為追隨點閱率不顧新聞內容的記者,我會希望能夠有更大的空間能夠讓我傳遞足夠的訊息給予讀者,因此我認為短篇幅、以快速傳遞訊息為第一考量的即時新聞,並不會是我的第一選擇。但我仍然是非常感謝有這個實習的機會,讓我對於自身在未來的決定方向,能夠更加地確定。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