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12-18 22:11:45

地理作業12/18

一、那一種地形營力造成地形災害的結果對人類影響最大,試舉三個例子說明
1.地震2.山崩 3.土石流
二、利用學校圖書館UDN 電子資料庫,找出地形造成台灣重大人命財產損失的三則新聞
1.豪雨釀災情 土石流沖進民宅
豪雨釀災,苗栗縣通霄鎮城北里高鐵橋下周邊,16日疑似因雨勢過大造成土石坍塌,土石流沖入民宅,居民把矛 頭指 向建商開發過度,造成山坡地排水不良,至少6戶民宅受害,損失難以估計。(20140516)
2.高雄橋頭五里林「柱仔腳厝」僅存1戶
橋頭區五里林地勢低窪,早期下雨必淹水,當地居民發明了另類的組合屋「柱仔腳厝」,每逢烏雲密布,壯丁就 集結,先敲碎泥製牆壁,再扛竹製房屋骨架到高地,是當地特有民俗風情;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只剩1戶人 家 留有「柱仔腳厝」讓後人追憶。受訪者:五里林僅存的「柱仔腳厝」屋主楊瑞盛 2014-10-14蘇郁涵 / 報導

3.天兔襲陸29死 沿海災情嚴重
天兔颱風上周在台灣打亂了中秋的月亮,接著影響到菲律賓和中國大陸,菲律賓原本就有季風帶來大量降雨,加 上天兔颱風,導致洪水和土石流,造成18人喪生,大陸廣東也遭受嚴重災情。 2013-09-25彭芸芳 / 報導
三、利用全國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找出並下載與地震防災有關的全文論文三篇,將三篇電子全文論文上傳到網路學園課程討論區。(請將電子論文的檔名改成論文名稱的檔名)
四、利用 GOOGLE ALERT(快訊) 建立颱風、地震、洪水三個快訊以每日寄送的方式蒐集到 102-12-18
(洪水).〈南部〉洪水警報器 恆商發明在韓奪銀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恆春半島前幾年飽受水患所苦,恆春工商資訊科曾冠儒、陳重景、李坤真三位學生,以電子感測器系統發明「及時洪水警報器」參加「2014韓國國際發明展」,一舉奪下銀牌。
恆春工商資訊科曾冠儒、陳重景(前右)、李坤真(後右二)三位學生作品洪水警報系統獲大獎。(記者蔡宗憲攝)
恆春工商資訊科曾冠儒、陳重景(前右)、李坤真(後右二)三位學生作品洪水警報系統獲大獎。(記者蔡宗憲攝)
二年前天秤颱風重創恆春半島,東門溪旁的恆春工商首當其衝,曾冠儒說,國內雖有相關預警系統,卻難以普及並迅速通知,他們結合警戒和即時簡訊,家門前的水門、溝渠都能輕鬆裝設。
陳重景表示,這個發明可以在水位到達警戒高度時透過手機系統發送簡訊警告,使民眾與救災單位及早應變,減輕災難損失;簡訊系統的好處在於效率好、普及率高、發送範圍大、可靠性高,即使家裡停電或是室內電話斷話、網路斷訊仍可以收到警告。
指導老師林維寬、許斐菁說,學生利用以前參加機器人大賽時所學,加上對水患的深刻記憶,激盪出實用發明,校方已經協助申請專利。
(地震).地震預警服務 爭取應變時間
台灣地震頻仍,但地震卻無法預測,國研院和中興保全公司今天共同發表「地震預警服務」,為民眾爭取時間應變,並啟動自動斷電、關閉瓦斯等服務,預定明年初上市。

這項「地震預警服務」是利用地震波傳遞的特性,在偵測到破壞力較小、但傳遞速度較快的P波(初達波、壓縮波)來臨時,立即發佈警訊,讓民眾可以在破壞力較大但傳遞速度較慢的S波(次達波、剪力波)到達前緊急避難,依震央距離的遠近,爭取數秒至數10秒的時間。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以921地震為例,在嘉義地區約可爭取到11秒、台北地區約可爭取到27秒的預警時間,時間雖不長,但很可能就是關鍵性的救命時間差。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沛暘表示,和日本地震震央多發生在外海不同,台灣的地震,震源常發生在人們腳下,以921地震為例,震央在島內,距震央百公里內都是重災區,因此台灣在地震預警系統的推動與發展上,都面臨更大挑戰。

國研院自2008年起,整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與中央氣象局合作,成功發展「地震早期警報系統」。

為將地震預警技術進一步擴大應用,國研院和中興保全公司2012年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2013年共同在嘉義市三所國小建置「校園地震預警與防災服務示範站」,並在今年1月共同成立「地震防災合作實驗室」,進行地震防災相關研究以及應用推廣服務。

國研院表示,地震預警服務預定明年初上市,目前有標準型與簡易型兩種,未來將藉由中興保全原有的安全服務體系,推廣到社區大樓、商辦大樓與工廠等處;同時建置完整的智慧型減災技術,例如開啟逃生指示燈及房門、電梯停靠最近樓層、自動斷電、自動關閉瓦斯等,避免人員受困,或因地震引發二次災害。
(颱風).應對氣候變化 更待何時?
2014年還有兩星期便完結。
世界氣象組織早前公佈,今年可能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14年1至10月平均氣溫較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上升0.57度,與近十年相比則上升0.09度。
12月,菲律賓受強颱風黑格比吹襲,造成人命傷亡和財物損失,上百萬人被迫撒離家園。對,這季節是不應有颱風吹襲的,但菲律賓卻連續三年在11至12月受災。你還記得去年在當地奪走數千生命的颱風海燕嗎?
還有更多數據和例子,說明氣候變化的威脅已迫在眉睫。
上星期三,數以千計參與利馬氣候大會的民間團體成員從會議室走到街頭,訴說關注氣候變化對主辦國秘魯,以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重要性。
遊行當天正值國際人權日。氣候變化與人權看似南轅北轍,其實兩者息息相關,因為氣候變化不僅對環境造成衝擊,還會剝削人類的生存和獲得充足的權利,亦奪去人類的財產和土地。這次遊行正正要為因氣候變化而日漸失去應有權利的人發聲。
可惜的是,比原定時間延遲三十多小時才結束的大會,結果未如理想。雖然科學證據已清晰顯示,若把問題拖延至2020年,人類便幾乎無法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惡果,但大會卻沒有就2020年前減排行動達成明確協議,發達國家亦無法說明如何兌現每年投放一千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
新的一年,寄望各國領袖能果斷行動,提出更進取的減排目標和資金承諾,為可持續的未來多走幾步。WWF亦會繼續與民間伙伴、地方和國家政府、企業及其他持份者通力合作,應對迫切的氣候變化問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