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7-11-06 20:49:02

天下雜誌

從全台各地來的十七歲孩子湧入校園,一眼就認得出來。他們一律穿著非常正式的套裝,希望以最好最認真的態度面對老師。對他們來說,這是勤學三年後最榮耀的一刻,有機會進入全台灣最高學術殿堂,充滿盼望。

但台灣大學是否記得創校時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來回應這群孩子們的盼望?甚至給在校三萬三千名學生什麼樣的風範與身教?

今年,台大爆發創校以來最嚴重的論文造假案。科技部調查台大郭明良實驗室團隊十八篇文章,發現共十一篇涉及違反學術倫理。其中一篇登上一六年八月號的《自然細胞生物學》頂尖期刊,聲稱找到大腸直腸癌新藥的開發途徑,最後證明是造假。教育部事後認定造假文章中,台大校長楊泮池有四篇列名共同作者,其中一篇是第二作者。楊泮池僅提供肺癌細胞株,並沒有實際參與造假。

截至今天,台大懲處生命科學院院長郭明良、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台大口腔所教授張正琪等人。楊泮池則公開宣布不再續任台大校長,任期到今年六月。

假論文事件就此落幕,台大噤聲不語,定調為個人造假。

但楊泮池不僅是台灣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同時他是生物醫藥國家型計劃的總主持人,五年計劃金額一一○億元,一手掌握權與錢,可以說是台灣學術與生技計劃的最高領導人。

《天下雜誌》副總主筆陳良榕、記者程晏鈴,抽絲剝繭一個橫跨學術、產業的惡質文化:為什麼以列名論文共同作者的方式回饋人情,在學術圈如此興盛,而不以為意?甚至共同作者不了解論文內容,也習以為常,背後牽涉什麼樣的升等制度?生物醫藥國家型計劃的金額分配過程,為何最後演變成靠行學閥大老的生態圈?


此次事件爆發後,台灣國際聲譽也因此受損。美國微生物學會出版的期刊《mBio》,將台灣、中國與印度列為三大「爭議論文偏高」的國家,甚至有台灣學者被期刊要求提供誠信說明。

社會對於台大及其領導人的深切期待,絕不僅於行政調查的最低標準。台大即將開始遴選下一任的校長,將以什麼樣的選舉方式遴選?標舉什麼樣的價值觀引領社會?提供什麼樣的管理制度激勵教授,發揮影響力?又如何培育台灣下一代的英才?這些都是社會想問的問題。

這不是單一的學術造假事件,它暴露了學術圈結構性的弊端,也是契機重新省思大學之道的價值與意義。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 620期《錢.謊言.假論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