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09-10-17 07:13:32

閱讀心得:Noreen的attitude一文之反思 (內容不引用原文)

The way of talking is not only an reaction or a expression, but also an adaption.

一般人說話,在沒有受到太大的情緒波動而影響的情況下(例如吵架之類的不在此侷限內),每一個人說話的方式都會有一定的習慣與風格:有慢與快之分、有直述與繞題之分,還有其他的、非常多種分法。不過關鍵在於聽到的人當下的反應:他是否聽懂了你的重點?還是他只聽到你所描述的、舉例的部份(內容包含抱怨、挖苦、讚美、分享......),卻沒發現你真正要說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沒弄清楚,就容易產生誤會。

當人在說話的時候,特別是跟常常在一起的同學、同事、朋友對談的時候,最容易顯現出自己說話的風格,這種風格,裡面有優點、也有盲點,端看聽的人的理解程度。(所以為什麼有的時候聽的人的角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就像是我們對十歲、二十歲、三十歲的人的說話方式都會順應對方而改變,以期待對方能聽的懂、能適當的回應你。)

例如我平時的說話方式(這是因為長期做服務業、畢業後想當老師,都跟說話息息相關,所以我才開始仔細地觀察),跟我熟的人,有的人會覺得我說話速度過快、有的人覺得我的速度雖然有點快可是大致上都聽的到重點、有的人也發現到我說話都是走「對事不對人」的路線......等等。久而久之,個人本身和常聽我說話的同事、同學都會去互相適應與調整自己聽與說的方式。聽不懂的會再問一次、我則是時時提醒和練習自己要放慢速度,畢竟這種是本身的說話習慣,要改也必須要持之以恆地改。

聽不懂以及當下的回應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問題。但是我必須要聲明的前提是:每一個人都是在錯誤中學習的(這句話好像學校董事長有說過0.0'')。假設這個人在這段期間是這樣的說話方式,你不可以就去斷定說:他之後永遠都不會改;而要給他改的時間與機會,他經驗多了,就會改了。以下是我最近發生的事。

有次我的朋友X問我:我問你喔!你跟H比較熟對不對?
我說:算是吧!怎麼了?
X說:他的說話方式都是這樣子嗎?
我說:你可以舉個例子嗎?
X說:(詳細事件保密)......然後我常常聽不懂他到底要跟我說什麼?有時候明明就只是一件事 情,可是他常常會扯到別的話題、繞著圈子講,還有他的說話態度常常也會令我搞不懂,是在ㄉㄧㄤ人還是在講事情......
我說:所以你不是很開心他的說話方式?
X說:不開心是還好!要是他本來的說話方式就是這樣,那我沒話說。可是有時候真的會搞不懂他到底要說什麼......
最後我安慰她:他對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是這樣子的,所以你就別太在意咯。老實說有時候我們聽這麼久了,也會有聽無的時候。我的做法就是當下在內心想﹝他到底要跟我說什麼﹞,想清楚了就比較不會有誤會,你之後要是聽他說話有聽不懂的再問我吧!
X問我:可是他那種情形不需要去跟他講嗎?
我想了一下:我相信他一定知道他說話的盲點可能在哪哩,因為他之前應該也有經驗。可是知道盲點在哪沒有用。只能慢慢地靠她自己的經驗去改。其實每個人說話都有小缺點或盲點,那個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能靠經驗自己去慢慢修正......
X說:可是要是他之後再別的地方,遇到比較兇的人,那他的場面不就要難看了?可能還會被別人「洗面」之類的......
我說:那就看他自己了。經驗多了,他就懂了。


世界和平,本來就是個理想。但是當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色彩,才能讓人生變的更多彩多姿。所以不用太執著自己與對方的對錯,that's it.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