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地理

天下人都有飯吃
反飢饉運動

【圭】
當克利福特.克靈頓還是個小孩子,居留在中國的時候,他就看到過一處鬧著飢荒的地方的男女老少們,都在吃著草根、樹皮、昆蟲之類──最後仍死於飢餓。從那次之後,他就立下志願,等他長大以後,他必須要阻遏這種可怕的事。

如今,五十二歲了的今天,他驕做地指示了一個事實,在過去的七年?,他所創辦並指導著的那個不為謀利的慈善事業──「使天下人都有飯吃」,在每餐只需三分錢的費用下,已經供應了超過二千五百萬份極具營養的飯,給予那些五十個國家以上的飢餓中的人。更進一步的,是那些飯食主要是由食物的副產品製成;於是雖然每天都有好幾百萬份被人吃掉,但對世界糧食的供應,卻並未形成一種損傷。

在洛杉磯,克靈頓經營著兩家自助餐廳過著日子,常以一個福音宣傳者的熱誠,著手於解決飢餓問題。當一九三零年初期的不景氣給洛城帶來了飢饉的時候,他即對大家宣佈,任何需要食物的人,都可以一分錢的代價,到他的店裡,得到一份簡單卻滋養的食物。不到六個月,克靈頓就供應了差不多百萬份的富有營養的湯和麵包。雖然他曾竭誠要求那些麵包商人和雜貨商人,要他們開給他最低最低的價錢,並另外再捐贈一些食物,但是因為每一客飯都要他耗去一點錢,他的錢終於告罄了。

跟著,克靈頓又弄出一種五分錢的飯──有湯、有肉,有馬鈴薯,有綠色蔬菜還有一片布丁──並宣稱,任何計劃,是極受歡迎的。於是有很多人響應。他一直經營著這個事業,直到聯邦政府實行了他的救濟計劃。

當飢饉跟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掃過歐洲和亞洲的時候,克靈頓又獻身自己於探索飢餓問題的解決工作。於一九四四年,加里佛尼亞工業學院,花五千元用來研究一種不太花費,但卻有適當的營養價值,同時又易於運送,能夠儲藏較久,並為各種宗教人士及各族人等都能接受的食物。工作由一位生物化學家鮑素克去作。

鮑素克知道,黃豆是各大洲中都大量生長的最廉價的蛋白質。他也知道,在這個國家裡,有好幾百萬蒲什爾的黃豆是用來壓製人造奶油和烹飪用油的。但是,那些團體的東西,或者說粗粉部份,卻大都給擲掉了。

用這種廉價的副產品作基礎,鮑素克引出一套公式,只經過很少的改變,還一直流行於今日。那是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黃豆粉,再加入礦物質和維他命之類,十分鐘內就可做好。煮在水裡就成為一種極為滋養的湯;和以少量麵粉,就能烘製麵包。它還可以加在別的食物裡,以增加它們的營養價值。三個二英兩量,就可供給整日所需的蛋白質了。

克靈頓立刻把它命名為「多種用途食物」。味美色鮮,三分錢就可大嚼一頓,並具有四分之一磅的牛肉,一份烘馬鈴薯,一碟豌豆和一杯牛奶的營養價值。

南方的加里佛尼亞的的豆油製造商人,並同意以三種方法製造並包裝這種產品:製湯及蒸煮食物等用的,加有調味品的;不加調味品用來製雞蛋牛奶麵粉的混合食物和甜點的;和一種無脂固體奶,給小孩和病人吃的。

現在,克靈頓所缺少的,就是這樣分配這些食物到那需要的地方去了。於一九四五年,經過讀者文摘把實驗的成功情形宣佈並預言其為一種可以有助於根絕飢饉的武器後,讀者們詢問如何可以幫忙的信,便如潮湧至。於是克靈頓便建議他們捐助款項,並告訴他,那處教堂,或者那個慈善機關,能夠接受這種食物,並代為分配出去。

於是賑款開始湧來,他便創辦起他這不為謀利的慈善事業。這個事業聚集起現金,送出裝運命令,給那些製造這種「多種用途食物」的廠家,並再掬誠請別人捐贈。他把它的開支,都緊縮到一個驚人的最小的數目。

克靈頓並在洛杉磯他自己的一個餐館裡捐贈出一處辦公的地方。私人、教堂、社會和政府機關的定貨單,都來到這裡。

這個「多種用途食物」機構,是由極少的幾個辦事員管理,由一個叫做佛羅侖斯的熱心的女士所主持。最近的一個早晨,一位記者曾問過她,這個機關可有多少現金在手上,可以應付一次緊急事件呢?她於問過她們的會計員後回答說:「就在此刻,我們僅有二百五十四元一角六!」

有時候,禮拜五來的錢不夠支付那每週的薪津,工作的人們使把他們發薪的日子延遲一下,她指出「世界上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食不飽肚,而我們在很短的幾天裡拿不到新水,卻一樣能過的很好。」

四百萬份的「多種用途食物」已被運往印度了;各三百萬給中國和日本,各兩百萬給德國和韓國,一百萬給法國,菲律賓的廿五萬人,黎巴嫩的卅多萬人,澳大利亞和希臘的幾十萬人,都已因這種食物的救濟而免於飢餓。另外,並經由梵蒂岡而捐贈給那些意大利等地的窮人。

最大的用戶,還是羅馬天主教堂。服務朋友委員會也曾採購了三百萬份,主要是配向歐洲和亞洲。許多猶太人的福利團體,和五十個以上的基督教新教團體,都同樣地用這種三分錢的飯菜,與世界各處的飢饉鬥爭著。

姑不論這個已廣為展開了的捐獻運動,克利福特.克靈頓並未曾滿足。他知道美國製造黃豆粉的工廠,能夠在一個月中就產出七千萬份這種食物,但卻只用掉年收獲量的百分之一。除非有更多的這種被忽視了的食物財富被用到這種「多種用途食物」,這個反飢饉運動的戰士,將永遠鳴起他那福音宣傳家的號角,直到傾坍為止。──(七月份讀者文摘)

【1953-08-14/聯合報/06版/聯合副刊】
http://0-udndata.com.libpac.wtuc.edu.tw/ndapp/Story2007?no=1&page=1&udndbid=udndata&SearchString=sqLCSSuz%2BKdPPcFwpliz%2BHy4Z8DZpOmz%2BHzBcKZYsd%2Bz%2BHxVcGFwZXI%3D&sharepage=10&select=0&kind=2&article_date=1953-08-14&news_id=105976104&showUserSearch=+%3Cstrong%3E%3Cfont+color%3D%23333333+class%3Dtitle03%3E%B1%7A%A5%48%3C%2Ffont%3E+%3Cfont+color%3D%23FF6600+class%3Dtitle04%3E%B2%A2%C2%49%2B%B3%F8%A7%4F%3D%C1%70%A6%58%B3%F8%7C%B8%67%C0%D9%A4%E9%B3%F8%7C%C1%70%A6%58%B1%DF%B3%F8%7CUpaper%3C%2Ffont%3E+%3Cfont+color%3D%23333333+class%3Dtitle03%3E%A6%40%B7%6A%B4%4D%A8%EC%3C%2Ffont%3E+%3Cfont+color%3D%23FF6600+class%3Dtitle04%3E12944%3C%2Ffont%3E+%3Cfont+color%3D%23333333+class%3Dtitle03%3E%B5%A7%B8%EA%AE%C6%3C%2Ffont%3E%3C%2Fstrong%3E&firstFatherCateID=&collectCateNewsPage=1

新增時間 : 2014-03-01 2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