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3-27 21:44:59

W5

大國崛起工業先聲

重點一:

()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

17世紀英國就擁有許多殖民地,他們不僅掌握充分的資源,新的商機與市場也漸漸擴大當需求在短時間內大量提升時,人們尋找新的方法來提生產技術來增加產量。

()那些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牛頓:他的偉大研究打破了許多舊思維和解開人民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他鼓勵人們以積極的眼光看世界,並激起大眾對於科學的狂熱。

瓦特當時笨重的蒸汽機,使工廠不再設在有河水的旁邊,之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漸漸被改良的機械化生產取代

密斯:他的富國論提倡新秩序,鼓勵國家採取自由經濟體系,以促進資本。

()工業革命影響了什麼?

~ 創造了許多的新發明

~ 提高生產效率

~ 促進了學科(工程和科學)的發展

~ 專利權的出現

~ 都市化的現象:大量的鄉下人移城市定居

~ 延伸出新的社會思想

~ 交通便利 (蒸汽火車的出現)

~ 人們的思考

~ 慈善機構的成立

 

重點二:工業革命的定義

狹義:工業革命是生產方式的改變,包括生產工具的改變。

廣義:工業革命是社會經濟組織的改變。

綜合定義:1.工業機械化

          2.動力使用於工業

          3.工廠制度的發展

          4.運輸和交通的革新

          5.經濟活動資本化                                                      

重點三:工業革命的特點

()資源方面的變化

   1.採用新的基本原料,主要是鋼鐵。

   2.採用新的能源,包刮燃料和動力如煤、蒸汽機、電力、石油和內燃機。

   3.珍妮紡紗和動力織布機的發明,減少人力來源的增加。

   4.出現工廠制度,使勞動分工精細和作用專門化,資本主義盛行。

   5.出現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ex:蒸氣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電報、無線電。

   6.由於這些工業科技上的變化,人類才有可能使用自然資源與機器大量生產製成品。

()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變化

   1.農業工業化:工業發展刺激了農業的進步,加速工業革命,機械生產促進農具進步。

   2.資本主義制度盛行:

    資本、原料、機器和工人結合,產生了工廠組織。工廠組織逐漸擴大,需要   高度分工和運用複雜的機械。

   3.造成新的世界經濟觀:

    英國提倡自由貿易,採用金本制,漸漸形成世界市場,貿易、金錢、資本、人物,均不受國界限制,全球被納入整個經濟體系。

   4.人口劇增和工業城市發展

   5.新生社會階層形成:

     資本家和勞工群眾,他們構成了工業社會的主體。

   6.新思想興起: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等,各種新思想形成。

()心理上的變化:

    人類提高了能夠利用資源和征服自然的信心。

 

重點四:工業革命的基礎

()十二、十三世紀以來的變化:自十二、十三世紀以來,早期資本主義以逐漸建立了有利於商業和貿易發展的環境。

()十五至十八世紀之間:由於農業技術的變化與城市人口增加等因素,發生農業革命。新航路和地理大發現,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拓展,不僅擴大原有的市場,還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十六世紀以後:

   1.列國制度的形成促使歐洲各國互相競爭:宗教戰爭後,歐洲各國紛紛脫離神聖羅馬帝國而獨立,各國為了生存彼此競爭,加上地理大發現後的重商主義就是某程度的國家主義,尤其法國手段較嚴厲,正負直接積極干預商業經營,歐洲各國皆採法國模式,僅有英、荷不是。                                                                                                 

   2.新教徒勤儉而具有企業精神:喀爾文教派要人努力工作榮耀神,認為借錢給人取得利息是合法的,有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3.重商主義的興起:強調累積金銀貨幣和對外貿易,鼓勵出口,限制進口,扮演保護主義的角色,它助長歐洲的帝國主義。

   4.十七、十八世紀:科學與人文思想突破了傳統,這些難得的條件同時匯集,形成了工業革命發生的基礎。

 

重點五: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革命的國家原因?

(1)   最早獎勵發明與提倡科學研究,國會於1624年即已通過《專利法》,規定任何技術的發明,發明人皆可以向政府申請專利,發明家的利益得到了法律上明確的保障,因此常能致富,提高人民從事研究的興趣;查理二世時代,英國又設立倫敦皇家學會等研究機構。

(2)   英國在十六、十七世紀相繼擊敗西班牙、荷蘭等國以後,成為海上霸王,商品的外銷與原料的內運均較其他國家便利。

(3)   英國在十七十八世紀間,目標在掠奪海外殖民地。殖民地原料多又有廣大市場,英國從中獲取利潤。

(4)   十八世紀,農業也走向資本化,富有的工商業家,有充裕的資金,投資於工業技術改良的研究,與從事新工業的建設。

(5)   英國對內加強各種商業性的組織,對外發展國際貿易,開拓殖民地。

(6)   由國會立法而推行的圈地運動,造成土地集中在少數貴族或地主之手,許多佃農和自耕農,被迫遷移到城市中,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勞力。

(7)   英國擁有豐富的天然煤、鐵礦,煤鐵從此成為工業建設的生命線。

(8)   英國的社會風氣及思想比歐陸國家更自由,政府訂定了需多有利於貿易的法規。

(9)   十三世紀國成為歐洲羊毛紡織業的中心,地理大發現後,英國紡織業改織棉布,促成紡織機器的改良與發明。

專利法對工業革命的貢獻?

(1)   發明人可向政府申請專利,他們的利益得到法律上明確的保障,因此常能致富。

(2)   提高人民從事研究的發明興趣。

(3)   設立皇家學會等研究機構,提倡科學之研究。

 

重點六:工業革命的發展:以英國為例

(一)紡織業在機械與動力兩方面產生了一連串的變化

    1.機械:飛梭→紡紗機→動力織布機→輒棉機

    2.動力:礦業→工廠→運輸

     1770年經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成為工業的主要動力。蒸氣機在火車與輪船上的應用,使運輸改善並擴大了市場,更推動了商業的進展。

(二)政府支持與民眾接受新的生產方式

    1.政治因素:

      A立法→ 歐洲一般專制君主害怕新的產業力量侵擾王權,所以不積極立法  幫助資本主的開展。英國則由於光榮革命之後,地主與資產階級在會議中的權力較大,故在政策上能與自身利益配合。

     B國會→英國政府本與土地貴族及資產皆極關係密切,因此符合鄉紳利益與資產階級的政策。親土地貴族與資產階級的國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社會文化與背景: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的化水準提升,資產階級在社會上的地會日益提升,他們不斷向傳統以貴族與教室為主的統治階層挑戰,以提高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

 

重點七:工業革命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

()工業革命在歐洲傳播的過程?

   十九世紀中傳至法國與比利時,在1860~1870年代傳至德國,1890年傳至俄國、義大利與奧匈帝國等。1870年代以前受影響最大的地區為美國東北部。紡織業與製鞋業興起於新格蘭一帶有關,鐵路也促進了賓州煤鐵業的發展。

():歐洲工業化較遲的原因?

    1.戰爭與國內革命動亂

    2.義大利與德意志的分裂妨礙其經濟的發展

    3.傳統的同業公會禁止在古老城市內建立工廠制度,限制了新經濟的活動,農民的傳統態度,也妨礙勞力市場的形成。

 

重點八: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的影響?

    1.資本主義發達

    2.新世界經濟體系的出現

    3.人口集中都市

    4.貧富不均與勞資糾紛的問題出現

    5.農業的工業化

    6.國際差距出現

    7.中產階級的得勢

    8.工人群眾的出現

    9.環境汙染的問題

   10.新帝國主義的出現

   11.各種社會經濟學說產生(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

():中產階級的定義?

 一批工廠、礦山和鐵路的主人,成為工業資本家,他們是中產階級,又稱市民階級。

():資產階級的定義?

      中世紀手工業開始分化為兩個階級─雇主和雇工,並且形成一種新的階級觀念,把資產者這個概念用來專指雇主。由此就產生一種強調資產者(或資本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