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1-07 23:59:43

week17

Q1. 王權興起的原因

(1).中產階級的支持
1.十字軍東征和地理大發現使得封建貴族勢力衰落
2.商業的復興刺激了東西貿易和交通的發達,加速中產階級的興起
3.不滿封建貴族的私戰不休和劫掠成習,欲歸諸法律以維持秩序,而強而有力的王室就是法律和秩序的保障。他們用納稅的方式在財政上支持君王,使其可以加強行政和組織軍隊,打擊封建貴族的勢力

(2).羅馬法的復興
1.羅馬法研究者提出”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的主張
2.羅馬法的精神-尊君
3.認為君王有打破習俗和傳統而立法的權利

(3).十六世紀以後擁護專制王權的新政治理論興起
1.法國人布丹提倡君王為立法者因而高於法律之論,但仍須遵守上帝的法和自然律
2.英國人霍布斯認為人性本惡,因此需要訂契約,放棄自我決定的自由,交付給一個主權機構,因而國家產生
3.荷蘭人格魯秀斯主張專制政府,認為人在一開始便將其政治權力自願或被迫交付給統治者以組成政府,此後便需永久服從

(4).火藥的輸入
火藥和火砲的傳入,可以幫助君主削弱封建堡壘的防禦

(5). 步兵的興起
一直以來都是以騎兵作為戰爭的主要戰力,其裝備昂貴,且都是貴族出生。然而平民步兵的發展,使得騎兵逐漸失去優勢,代表了封建貴族的勢力挫敗

Q2. 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
1.領土糾紛-諾曼第
2.經濟糾紛-法蘭德斯
3.政治糾紛-王位繼承問題

Q3.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
1.家園亟待重整
2.英國放棄稱霸歐陸的目標,轉而加強國內建設,走上向海洋擴張的道路
3.法國為往後的歐陸擴張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英法兩國成為民族王國

Q4. 列國制度的確立時間
卡提斯爾和亞拉岡兩國聯姻合併為西班牙,隨著三十年戰爭的落幕與西發里亞合約的簽訂,歐洲列國制度大抵確立

Q5. 三十年戰爭的影響-使歐洲正式脫離就有的封建主、教會、君王等勢力糾纏不清的情況

Q6. 神聖羅馬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今德國)
起源-薩克森王朝的鄂圖一世在羅馬教宗的加冕下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基督宗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大帝的繼承者自居

Q7. 哈布斯堡家族
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Q8. 宗教改革的背景
(1). 提倡者-胡斯

(2). 背景-隨著資本主義和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發展,教會日益世俗化,其內部也產生重重弊端
1.教士生活奢靡
2.教士素質低落 (有些教宗對於金錢權力的興趣大過於宗教)
3.藉機斂財 (出售”大赦” 、買賣聖職的方式)

(3).起始-日耳曼的教士馬丁路德痛恨教會的腐敗,並寫”九十五點異議”表達對教會的不滿,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

Q9.宗教改革在日耳曼境內發生的原因
(1).日耳曼境內的文化發展較為落後,許多中世紀的傳統仍保留著,因此宗教情操遠較其他國家深,神學系統也較根深蒂固

(2). 日耳曼地區在政治上分崩離析,缺乏強而有力的政府與羅馬教會對抗,所以任由教廷予取予求

(3). 教會在德境內有最多良田,而此時是德境由封建走向資本社會的過渡期,一般騎士與農民飽受土地集中和物價高漲的威脅,是教會為壓迫者,許多工商業者和銀行人士也對教會非常不滿

(4). 印刷術最早發明於此,使得改革者的學說容易傳播

Q10. 改革後新教的特色
(1). 基本看法
1.奉聖經(而非教會)為最高權威,主張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聖經與禱告直接與上帝交通,不必透過教會
2.強調個人”因信稱義”-強調個人會因為信仰而得救,崇尚簡樸的崇拜方式,希望重振使徒時代原始教會的精神

(2). 派別與教義差異
1.路德派(日耳曼)-因信稱義
2.茲文利派(瑞士)-主張簡樸的崇拜方式
3.喀爾文派(日內瓦)-主張-預選說 / 貢獻-將新教的主張組織成一個清晰完整的神學系統
4.英國國教派(英國)

(2).共同特色
1.不承認羅馬教廷的權威,都自信其教會是基督和使徒的真正繼承者
2.不承認教士有特別、神聖、超自然的性質,反對教士有中世紀的地位,通稱他們為牧師,可以結婚
3.以方言代替拉丁文作為崇拜的工具,縮減聖禮,也不再保留羅馬教會的慣例,如崇拜使徒、朝聖等
4.宣布聖經是基督信仰的唯一真源
5.有個人主義的色彩,主張信仰的重要和讀經解經的自由

Q11.改革後舊教(天主教)的特色

(1).耶穌會的創立
1.創立者-羅耀拉
2.特質-耶穌會士生活簡樸,組織嚴密,紀律森嚴,強調絕對服從
3.成就-以理性和良好的行為來對抗新教徒的批評,不僅穩住了天主教徒的信心,更使許多新教教徒重返天主教會

(2).特倫特會議的召開:教宗保羅三世開始自清,討論關於改革的問題
1.禁止販售大赦券
2.要求教士嚴守清規
3.為消弭教士的愚昧無知,每個主教轄區都設立神學院來訓練教士
4.設立禁書目錄委員會,以免異端思想腐蝕信仰堅定的信徒。重新確立天主教教義,堅持只有教會有權解釋聖經
5.只能用拉丁文舉行彌撒

Q12.宗教改革的影響
(1).宗教上-阻止教會的獨裁政治,擴大宗教自由,各教派間能培養出宗教容忍精神

(2).政治上-信仰新教的地區都較早推動民主化,勇於對抗專制君主,重視個人自由與生活紀律,注重教育,主張努力工作、積聚財富以榮耀上帝

(3).經濟上-喀爾文派的教義使正在發展的中產階級找到追求利潤的信仰依據,讓資本主義可以充分發展

(4).文化上-批判風氣漸起,使思想能夠獲得解放,奠定科學運動和啟蒙運動的基礎

(5).新教成功後竟反過來壓迫天主教與其他教派教徒,爆發出許多宗教戰爭

(6).新教徒敵視藝術,常摧毀修道院、教堂和學校的壁畫或雕像

(7).傳教活動在戰爭情況下受到阻礙,有人民對基督宗教感到懷疑,導致神教和無神論的出現

Q13.歷史意義
(1).因信得救的精神與榮耀上帝的主張,是繼承文藝復興的精神

(2). 從此歐洲失去宗教上的統一,宗教多元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