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4-04 22:44:36

W6 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W6 德國+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 影片-大國崛起-帝國春秋
1. 德意志一開始是由許多小國成立,各國各自為政,中央權力不復在。其中以普魯士和奧地利為當時強國
2. 歐洲各國不願意看見德意志的統一,怕會對他們的國家造成衝擊
3. 德意志欲透過和平方式來實現統一,與英國和法國相抗衡
A. 經濟的統一(統一貨幣、解除關稅)
B. 政治的統一
4. 在以德國統一的前提下,由普魯士主導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其工業總產量居歐洲第三
5. 俾斯麥(鐵血宰相)主導德意志的統一
A. 發表演說,認為需要透過武力來達成統一,而非民主訴求
B. 實施獨裁
C. 運用外交手段
6. 德國可以從亡國到強國的原因
A. 高度重視國民素質培養
B. 重視科學和教育
C. 建立社會福利制度

 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1.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意義
A. 民族主義的定義=深植於人類愛鄉土和愛族群的心理,是人類最自然、最廣泛的思想
B. 民族主義的意義=講求各民族的平等和自治,凝聚全民認同感,形成民族自決,含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 (現代時期的產物 / 現代化的表徵)
C. 民族主義的發展階段
a. 上古的「種族中心立場」:有明顯的民族情感,或是一種種族中心立場,但都未形成民族主義
b. 從羅馬帝國到中古基督教會的「大同一統觀」:提倡超越民族與國家即所謂的「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一統信仰,但對於民族主義的發展並沒有幫助
c. 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城邦(前500年)民族王國(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民族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一家
D. 民族主義的目標=爭取民族的統一與獨立和建立民族國家,以對抗國際主義或其他民族的控制
E. 歐洲民族國家的發展階段
a. 大西洋沿岸由西班牙以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在形成民族國家的過程中,係自中世紀晚期開始自己逐步演變成民族國家的
b. 中歐(義大利和德意志諸國)在近代意義的民族主義的鼓舞之下,克服了外在和內在的各種障礙,由許多同民族的小國統合而成。其過程之艱辛,堪稱是用「鐵和血」鑄造而成的
c. 東歐這個地區有一些多民族的帝國,這種統治多種民族的帝國可以說是「民族監獄」,唯有帝國崩解時,被奴役的民族始有獨立建國的機會
2. 帝國主義
A. 舊帝國主義的定義=新航路和新大陸發現後,歐洲白人即向世界各地侵略,除了將整個西半球佔為己有以外,還向亞洲各地侵略
B. 新帝國主義的定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劃分成工業發達的強國和工業落後的弱國。這些弱國成為各工業強國外銷商品的市場和掠奪原料的對象,這股爭奪殖民地的狂潮在19世紀末達到最高峰
C. 舊帝國主義的目的=主要是對西半球及一些熱帶島與的經濟掠奪(即重商主義),以輸入母國海外所得的貴重金屬為富國的方法,領土野心則不多
D. 新帝國主義的目的=包括經濟利益、武功追求與外交政治的競爭等。在西方工業革命和民族主義興起後,殖民者東來,具有明顯的領土野心與政治目的,爭奪瓜分亞洲與非洲的市場和勢力範圍
E. 帝國主義的影響=造成文化與民族衝突極大,使得被侵略的國家深刻反省及本身的傳統價值,而產生當地主張西化或保守立場的新舊之爭,對被控制地區造成嚴重的社會文化動盪
F. 帝國主義的反省
a. 帝國主義的「文明教化」意義開始被強調,「白種人的負擔」一說便是這種概念的反映
b. 馬克思主義者大力抨擊帝國主義,指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惡行表現
G. 帝國主義的自圓其說
a. 白種人的負擔=強調西方人對落後地區的教化和開發貢獻
b. 社會達爾文主義=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進化道理,說明社會上的成敗得失
3. 民族國家
A. 民族國家出現的背景
a. 法國大革命時其對內爭自由平等,對外保衛組國而致民族主義興起
b. 拿破崙的征戰,加上浪漫主義運動掀起各民族追慕其原有的傳統文化,對近代民族主義有推波助瀾之功
c. 工業革命所造成的強大中產階級與自由主義份子,皆認為民族國家符合其利益,使得民族主義成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
d. 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運動德、義的統一和建國
B. 十九世紀民族國家發展歷程
a. 三大動力=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浪漫主義
b. 作用=分別從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三方面,激發了現代民族主義的理念和行動
c. 特色:這階段民族國家的建立,多由鐵血革命等激烈手段達成
C. 德國第一次統一的歷程
a. 1864年丹麥戰爭
b. 1866年普奧戰爭 (七星期戰爭)
c. 1870年普法戰爭
D. 南北戰爭對美國民族國家形成的影響
a. 對美國國民(包括黑奴)的定義與權利做了一番重大調整
b. 禁絕美國境內的奴隸制度
c. 美國黑人公民權的確立
E. 日本民族國家發展歷程
a. 實施鎖國政策
b. 與美國簽訂<日美親善條約>,開放下田和函館
c. 開港後,幕府沒有能力解決列強帶來的財經衝擊,各地志士要求團結一致、尊王攘夷的呼聲日益強烈
d. 1867年取消幕府,大政還奉於明治天皇
e. 明治天皇效法西方,推動各項革新,大力發展工商業
f. 日本積極對外擴張

發表評論

新聞交換

文章人氣統計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