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繼續

2013-10-22 19:48:52

美國不出兵敘利亞的反省 (關於敘利亞之報導)

美國不出兵敘利亞的反省

【郭崇倫】


我們可能正經歷世界政治的分水嶺,而這對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切身的影響。

世界將進入「G零格局」

美國最後決定不出乒敘利亞,接受俄羅斯的方案,反映出這個世界正處於美國獨霸的局面結束,後冷戰的體系正在逐步瓦解,有人說,世界將進入「G零格局」,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扮演「世界警察」。這意味著是未來國際秩序是靠協商外交來維持,或者是陷於全面的失控,現在 還不清楚。

如此演變,不是歐巴馬個人的決策問題,而是折射出美國民意與西方盟國集體的心態。

美國民意是矛盾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支持歐巴馬不出兵的決定,但同樣也有接近60%認為敘利亞不可能放棄化武,即使如此,仍然有一半的民眾,反對空襲來施壓。

美國更無法仰賴傳統的盟友,尤其是英國在關鍵時刻拋棄了美國,北約置身事外,歐盟國家表現各異:德國一聲不吭,支持美國的法國陷入孤立。過去在伊拉克戰爭、甚至是利比亞空襲,所形成的「自願聯盟」﹝Coaliation of the willings﹞現在正處於分崩瓦解的階段,俄羅斯方案提出後,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因為一旦戰爭開始,沒有這麼簡單結束,不只是戰爭本質饑渴的自我擴大,更因為美國沒有明確的目標,僅是要摧毀政府軍的化武?還是要癱瘓政府軍的戰鬥能力?要不要提供反抗軍武器?這會不會反倒協助了反抗軍中基地組織支持的派系,讓革命後的新政權,成為恐怖主義的新溫床?

美不是不敢打,而是打不起

這些問題,美國都沒有答案,所以歐巴馬遲遲不敢出兵。整件事也給了在亞洲的我們三個教訓:

首先,美國不是不敢打,而是打不起;現代科技戰爭出奇的昂貴,平均一名地面部隊的士兵一年的花費就要一百萬美元,過去海外用兵的最高峰,十萬人在伊拉克與阿富汗,就要一千億,任何國家都花不起,包括現在的美國也不例外。

歐巴馬此刻的大問題是,要面臨與國會就預算與舉債上限的惡鬥,歐巴馬明白,美國在全球的力量歸根結底取決於美國的經濟實力,但強調亞洲再平衡的歐巴馬政府,是否還能維持在亞洲的軍力,這是亞洲國家的疑問。

其次,美國不再能主導全局;國際公認普亭救了歐巴馬,但也是美國將計就計,把俄羅斯拉入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化學武器的儲藏地點,俄羅斯恐怕比所有人都清楚,如果阿塞德政府以後違反協議,莫斯科必須要擔負責任,即使這次沒有通過安理會的授權動武決議,下次如果政府軍動用化武,俄國絕對不敢再阻撓國際動武。

美國還能主導亞洲嗎?

目前在亞洲,中國大陸擔負著部分俄羅斯的作用,與美國合作維持秩序,但這是選擇性的,在北韓危機,因為符合自己的利益,中國大陸會與美國合作,但是在東海與南海,乃至台灣海峽,兩國的利益是相對立的。

最後,無可諱言的,美國遲疑出兵敘利亞,整個事件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從總統、國會到一般民眾,上上下下都越來越不願意海外用兵,即便是有人越過了「紅線」。

這讓人開始擔心,美國的對手,都將躍躍欲試想要挑戰美國的意志。我們不得不擔心,美國在亞洲能不能對盟友維持承諾?對敵人有足夠的震攝?換句話說,美國還可以繼續主導亞洲嗎?

(作者郭崇倫為聯合報副總編輯)

【2013-09-23/聯合晚報/A6版/國際要聞】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