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簡單的很

2010-09-29 08:51:24

長假

聯合報 04192009 梁玉芳

長假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取得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學位,交友不乏知名文人及出版家,謀職絕無問題;生理上又無病痛、好手好腳,卻決定棄絕文明,自我放逐到荒僻湖邊獨居,自己種菜過活。如此過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
我們會如何評價這樣的人生?
依照時下「愛拼才會贏」的哲學,此人既無收入、亦無產出,遊手好閒,活該是「老大徒傷悲」之輩。就同大家最近為王雪峰夫婦「淪為拾荒者」的唏噓一樣。
若果如此,我們也就錯看了梭羅在華爾騰湖邊的哲思與生活實驗;也就無法看懂他對資本社會的反抗,更看不見人生除了忙碌賺取薪水外還有其他的選擇。
此處並無意美化王雪峰與王作良的行為,只是想指出:「放空」一下,也可以是人生的選項。
主流社會對於「人生應當如何」自有ㄧ套標準劇本,大抵是以薪水多少、財富若干、田產幾何來度量何謂「成功」。但生活品質如何、快樂程度,均不在GDP計算之內。
於是「人活著就要工作」幾成鐵律,沒工作或工作不稱頭(例如拾荒?)的人都被視為「社會邊緣者」;像梭羅那樣看來無所事事之輩,簡直是罪大惡極了。若非他寫出「湖濱散記」那樣的作品,否則真無法交代。
各時代都有人對汲汲營營、努力往上爬的價值觀提出反思。如留學日本的賴青松厭倦城市,甘心種稻,為眾多「穀東」當「田間管理員」,他卻是「穀東」艷羨的對象。
當好友為他們唏噓時,王雪峰說「隨遇而安啊」的笑容看來真誠,她並不委屈。
或許人們該放過自己,別再用那套成功定義來框住自我了。孩子不想當醫師,就別逼他;暫時無業,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又有何不可?不景氣,若無急迫溫飽危機,不如將此空檔視為難得的「長假」,當一下與生命對話的梭羅吧!
若有政客想利用王家夫婦的境遇,藉口為退職民代謀福利,或趕在任內撈足油水、卡個肥缺,那就敬謝不敏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