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12-31 22:09:49

作業四

一、如何處理至善樓一樓因電梯排隊所引起的壅擠狀況?

排隊動線要有更完善的規劃,空間要再大一點,拉紅線限定排的人數並把行人跟排隊的人區分開來,設一個行人專用道才不會互相擠在一起很難通行。

二、找出三篇跟排隊有關的碩士論文全文。

1.排隊消費之探索性研究─以飲食消費為例

本研究為探討在飲食消費中,排隊消費行為的意涵為何,以舉辦兩場焦點團體訪談(FGD)的方式,訪談16位有豐富排隊消費經驗的受訪者,透過他們的經驗與想法,來歸納對於排隊消費的認知、原因、行為與購後行為。而整理出的結果如下:
一、 排隊消費的認知:(1)對於「排隊消費」本身:名氣成分居多,大多名過於實,消費者主觀性極高。(2)對於「排隊消費族群」的看法:年齡層從年輕人至老年人皆有,年輕人和粉領族人數最多。(3)對於「排隊店家」的看法:喜愛本店的「原味」,認為分店會失去原味,並且店家數越少越覺珍貴。(4)對於「排隊目的」的看法:除了滿足自己與他人外,會購買排隊商品來送禮,來增加誠意,而送禮目的包含增加異性好感、增進人際關係與返鄉需要伴手禮。
二、 排隊消費的原因:(1)內在動機:(A)個性:具好奇心、有衝動購買傾向。(B)飲食偏好:不挑食,但愛美食;(2)外在趨力:(A)媒體與網路:美食報導影響力很大,例如壹週刊與非凡美食大探索;網路上又以Ptt (BBS)的Food版以及具權威性的網誌食記最受歡迎。(B)朋友與家人:委託而前往購買。(C)店家氣氛:被人潮吸引而加入排隊陣容。
三、 排隊消費的行為:(1)情境:(A)群體排隊:較易排遣時間,享受群體樂趣。(B)獨自排隊:行動力較強,避免社會風險與時間風險;(2)時間:(A)有長達一小時的排隊經驗。(B)可接受的時間為半小時,在此範圍內等待會增加購買慾望,超過則減少慾望。(3)金額:行前即會把價格列入考慮因素。因買得起而會購買稍稍奢侈的商品。(4)數量:考量到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加上店家的每人限量政策,而可能會增加購買的數量。
四、 排隊消費的購後行為:
(1)滿足感來源:除了商品的美味外,還包含排到的成就感與分享感、炫燿感。(2)再購行為:(A)美味:再購的最重要因素,原料的紮實感也是影響的主因。
(B)便利性:地點便利性─消費者活動範圍內;科技便利性─網路排隊購買主因是宅配的便利性;價格便利性─價格合理與否很重要,尤其團體行動需作決策時。(3)分享行為:有豐富經驗且樂於分享的消費者往往會成為美食諮詢的權威,分享管道包含:聊天、BBS個人版及公眾版、blog。
2.排隊瓶頸模型加入公車系統改善擁擠現象之經濟分析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車輛在道路中的排隊擁擠(queue)現象,交通運輸上,可視這些路段為道路的「瓶頸」(bottleneck)。瓶頸理論(bottleneck theory)的發展,除了探討道路瓶頸路段的經濟性質,亦提供減少因車輛在瓶頸路段產生的排隊擁擠現象的諸多方法,包括道路通行費的徵收、建造平行路徑與提供平行於該瓶頸路段的大眾運輸系統等。
本文嘗試在Arnott el al. (1990)的架構下,並參考Kraus el al. (2003)與Briad(1996)等文獻,在瓶頸路段加入無獨立路權的公車系統,以改善車輛於瓶頸路段的排隊擁擠問題。並探討加入公車系統後,對通勤者通勤行為的影響。在通勤者通過瓶頸路段時,無論其所選擇的通勤方式為何,均須繳交道路通行費,本文以時間差別費率與固定費率兩種道路通行費率徵收方式分別探討,並以道路通行費由社會規劃者(social planner)徵收,或由公車業者徵收等兩種狀況分別討論。在求得各情況下的最適乘車人數所使用的求解方法上,除了使用兩階段賽局求解,亦使用蛛網理論求解,並比較兩種求解方法結果的異同。
主要結論方面,若道路通行費徵收方式為時間差別費率,排隊擁擠情況能完全消除,固定費率則否。本文加入公車系統改善瓶頸路段排隊擁擠的效果,在於減少通過瓶頸路段車輛總數(即縮短排隊擁擠的長度與時間),減少通勤者的通勤成本,與降低社會負面外部性的產生。且大抵而言,道路容積的減少、發車間隔愈小,與單位公車承載人數的增加,均有助於搭乘公車人數的增加,此與一般預期相同。兩種求解方式結果略有不同,請參閱正文討論。與過去文獻瓶頸路段的經濟性質比較上,則得出以下四點結論:(1)在時間差別費率之下,通勤者之變動通勤成本為固定費率下之半。此與Arnott et al.(1990)與Kraus et al.(2002)等文獻結論相同。(2)本文不成立square root principle。(3)本文中,時間差別費率下,搭車人數的上升會使使用者成本上升,服務品質下降;但是,在固定費率下,搭車人數的上升會使使用者成本下降,服務品質上升。(4)固定費率下,公車小汽車分開出發較混雜出發擁有較低的社會成本。此外公車系統加入能減少通勤
者通勤成本,但通勤者通勤成本與社會成本降低效果均不如階梯式費率(multi-steps toll)佳。

3.排隊隊形與電視節目類型對消費者等待時間知覺的影響

在這生活步調快速的工商社會裡,『時間』是消費者寶貴的資產,許多消費者抱持著時間就是金錢的看法,於是漸漸降低了消費者的等待容忍度,然而等待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等待服務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事實上任何企業在作業流程的環節中都會面臨等候線問題,而顧客排隊等待就像是產品存貨一樣會發生等待的成本,而顧客排隊等待所發生的成本,最嚴重的是顧客對服務的負面評價,使得滿意度降低,進而影響顧客忠誠度。
等候線在作業領域又稱為排隊(queues),排隊管理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排隊的方式、結構是企業可以控制的一項影響消費者等待時間知覺的方法,由於消費者在不同的排隊隊形中等待,會依排隊隊形的不同而在知覺上有所差異。
此外,當顧客排隊的時候,提供電視給予顧客觀賞或許是一種分散顧客對時間流逝注意力的好方法,還有電視節目類型的差異或許能夠造成顧客對等待時間知覺上的差異。
然而,過去對等待時間知覺的研究,大多著墨在實體的服務環境,像是商店氣氛、裝潢、色系、音樂或是提供填補機制,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消費者的人格特徵、態度、情緒或容忍度,也都是影響等待時間知覺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嘗試以消費者的『情緒類別』與『等待容忍度』為干擾變數下,探討『排隊隊形』與『電視節目類型』等因子是否會影響顧客在排隊過程中的等待時間知覺。本研究以2(排隊隊形:直線隊形、蛇形隊形)x3(電視節目類型:無電視、連續播放型節目、非連續播放型節目)的二因子實驗設計,希冀釐清這兩個因子在消費者的『情緒類別』與『等待容忍度』下對等待時間知覺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排隊隊形的不同,會造成消費者等待時間知覺的不同;其次當消費者排隊的同時,倘若提供電視給消費者觀賞,消費者的等待時間知覺將會較無電視可觀賞者短,且不同電視節目類型確實會對消費者等待時間知覺造成顯著影響。

三、利用UDN找出近十年跟排隊有關的新聞三篇。

1. 不友善餐廳/訂位常不來 店家:排隊最公平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 、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2.12.27 02:43 am 消基會點名人氣排隊店不提供電話訂位,而且排隊制度也不夠親民。不過業者也滿腹委屈,認為這是最公平的方式。有關不提供事先訂位、消費者須現場排隊的方式,一風堂跟花月嵐都說,這樣的排隊方式在日本行之有年,也未見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有負面反應。花月嵐還說,拉麵用餐速度快、人來人往流量也很快,事先訂位卻遲不現身,容易造成現場混亂。此外,現場服務人員也會提供「前面有多少組客人?大約還要等多久時間?是否願意等候?」等充足資訊,「如此執行五年多來,並未遇過糾紛。」王品集團旗下的「石二鍋」則表示,台中創始店開幕之初曾提供訂位服務,不過很多人訂了位卻不來,反而造成現場候位客人誤解,才改成現場候位。在官網、店門口都已公告相關資訊,已盡告知義務。「尊重消基會說法,但我們已經做到該做的本分了。」石二鍋並說,如果現場等候太久,店家會提供椅子、茶水,也會介紹客人去附近分店用餐。鼎泰豐信義店說,有時訂位五人卻只來了兩人,但是小籠包一次就出一籠,如果先出餐,會使晚到客人無法在第一時間品嘗到小籠包。

2. 領iPhone5搶頭香 他排隊27小時 ‧聯合新聞網 2012/12/15 【聯合報╱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 排隊領機已成iPhone開賣首日必定上演的戲碼,昨天一早電信三雄在台北信義威秀舉辦的iPhone 5首賣活動,最早到場的盧棋排隊近廿七小時;就連藝人羅霈穎排也排在人龍之首。廿四歲、從事行銷廣告業務的盧棋,因中華電信開放預購時人在國外,所以前天凌晨五點就到場排隊,想搶現場一百名現排現買資格。盧棋說:「之前用HTC Sensation XL,覺得機身太大、不好握,iPhone 5的四吋螢幕剛剛好。」雖然長時間排隊很辛苦,盧棋因此認識不少蘋果迷。昨日他買了16GB黑色iPhone 5,中華電信還現場加送一支,他興奮地說:「沒想到這麼幸運,正好送媽媽當生日禮物。」在遠傳電信排第一名的廿六歲李佳翰從事金融業,她說是第一次參加首賣盛會,為了要買32GB iPhone 5,一早六點就來排隊,領完手機還得趕回去上班。台灣大哥大排隊隊伍的第一名則是羅霈穎,平常凌晨三、四點才睡的她,得知是通知領貨的第一名,直呼「感覺像中頭彩」。羅霈穎手機還沒領到,就先在東區花了近兩千元購買貼鑽手機殼,昨天早上六點跟大家一起排隊,為了搭配手機殼,猶豫許久要買白色或黑色機種,最後選了32GB白色iPhone 5。

3. 陸生習慣排隊 回家鄉不適應 2012/12/03 【聯合報╱記者盧禮賓/新莊報導】排隊是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輔仁大學念書的大陸籍學生也養成習慣,有趣的是,當他們放寒暑假回家,把這個好習慣帶回去,才恍然大夥兒還是一窩蜂,成為讓陸生適應兩岸生活差異的考驗之一。輔仁大學今年第二年招收陸生,去年56人,今年成長為65人,共121 人,在國內大學陸生人數排名前三。大一兒童與家庭系女學生凌霄說,她父親非常鼓勵她到台灣讀書,台灣的人文環境比大陸好,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保存得更好,生活環境豐富多元,可以開拓視野。大一義語系學生左謙也說,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人民熱情又善良,他成年了希望離家嘗試獨立生活,把台灣求學經驗當踏板,以後再到國外念書。輔大學務處僑生及陸生輔導組是與陸生接觸最頻繁的單位之一,組長林銘雄觀察,兩岸學生在不同思想體系下生活,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例如大陸沒有垃圾分類、排隊等習慣,對陸生而言都在學習階段,也漸漸融入生活。

四、利用九宮格分析設計一個機車停車場,所需要的各種空間並說明需要的原因。(見附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