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03-21 23:25:11

法國大革命

一、 請問法國大革命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1. 經濟危機-路易十六繼位時正值法國爆發經濟危機;國家幾近破產,入不敷出。造成這種窘境的根源是法國參與了七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
2. 權貴會議-1788年路易十六召開權貴會議,參會者都是貴族階層。貴族階級希望推進憲政改革,以及任何加稅行為需由三級會議通過,國王不得任意逮捕或拘禁人民等,標誌著波旁王朝不再是獨斷專行的君主專制。
3. 三級會議-三級會議最初的安排是在等級上分為三級,分別為教士、貴族及其他法國人,每一級都有一票,這樣其餘兩個等級都能否決第三個等級的決定。意見書的大部分內容支持君主專制。很多內容假定第三等級將會支持日後的稅收改革,很少提及啟蒙思想
4. 國民議會-一個不是為國家而是為「人民」服務的會議。他們邀請另外兩個階級參與,但事先聲明即使另外兩個階級不加入,他們依然會對國家事務進行決策
5. 攻陷巴士底監獄
6. 立憲-1789年8月4日,國民制憲議會決議通過取消封建制度。8月26日,國民制憲議會發布《人權宣言》。
7.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宗統治而歸國家管理。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
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8. 吉倫特派的統治-
1792年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
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9. 雅各賓派獨裁專政-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的專制獨裁統治。
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鬥爭。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民眾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1791年-1794年雅各賓派專政期間,巴黎設置斷頭台,三年內被斬首的「反革命份子」,達7萬人之多。
10. 熱月黨的統治-熱月黨人於1795年解散國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
11. 大革命結束及拿破崙時代的開始-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結束,開始拿破崙時代。


二、 那個階段最血腥
1. 我認為”雅各賓派獨裁專政” 時期最血腥,首先他先把前一時期剩餘的殘力消滅.後來他居然又為了剷除異己,殺了七萬多人。


三、 法國大革命的重要影響為何
1. 法國大革命結束法國的專制政治
2. 帶給歐洲人民兩個重要信念,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 。
3. 法律成了法典化的原則,在理論上人人平等的開放社會,法王再也無法一意孤行。
4. 廢除若干世紀以來統治歐洲和法國的封建制度。它改變舊政府,還廢除舊的社會形式 。
5. 現代社會在法國革命中拉開帷幕,現代思想的發展是此次革命的標誌性產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