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藻人生新方向

2012-05-08 23:23:56

第11週上課筆記~~

          內營力: 為地球內部的活動。內營力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地底深處的岩漿活動帶動地殼板塊的運動。因為有內營力,故擁有溫泉與地熱等天然資源。

: 月球上沒有內營力。

          摺曲: 當水平岩層受到擠壓時,會產生一系列波浪狀彎曲,稱為摺曲。摺曲包括背斜與向斜。

補充: 水平岩層---原始的沉積岩層,主要呈水平狀態

          斷層: 岩層受到壓力而產生斷裂,導致斷裂面兩側發生變位,稱為斷層。其中若中央部分的岩層因斷裂相對向下陷落,稱為地塹;反之若相對向上隆起,稱為地壘。

          外營力: 為地球外部的活動。外營力的能量與太陽輻射(熱漲冷縮)、重力作用密切相關,透過空氣、水等媒介,造成風化、崩壞、侵蝕、堆積等作用。

          風化作用: 指地表岩石受空氣、水或生物的影響,在原地緩慢地發生變化。其中又分為物理風化(因物理結構改變而崩解)、化學風化(因化學成分發生變化而分解)

          崩壞作用: 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向低處移動的現象。崩壞的形式及速度差異很大,緩慢的例子有潛移;瞬間發生的例子有落石、山崩。

          侵蝕、搬運、堆積: 風化、崩壞作用後的鬆散岩石碎屑,容易受到河水、風、海浪等力量的侵蝕,從一地搬運到一地後堆積。

          等高線圖: 把眾多等高線垂直投影在同一平面上。

補充: 等高線---將地表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封閉曲線。

          地形資源: 人類利用地形達到在居住、生產、交通以及精神上所需的滿足。EX: 石灰岩地洞->居所;沖積扇、氾濫平原或三角洲->開墾農地、發展農業;河流及冰河侵蝕而成的谷地->天然良港、航道。

          地形災害: 自然因素逤引起的地形變遷是造成地形災害的主因,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科技的發展,密集的人類活動已成為改變地形、誘發災害的重要營力。EX: 為開礦、興築房屋、開闢耕地或修築道路,而將丘陵、山地削平;上游興建水庫、下游開採砂石...等活動,不僅改變了地形,也在不知不覺中促進災害發生的頻率。

          地形變遷: 是一自然現象的結果,因營力的不同,變遷的範圍大小與速度快慢也不同。地形的變遷若發生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常造成災害,尤其是變遷快速的現象,EX: 火山爆發、地震、土石流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