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藻人生新方向

2012-05-15 23:46:19

第12周筆記

l          等高線圖與地形辨識

(1)    等高線圖: 將眾多等高線垂直投影在同一平面紙上

(2)    描繪時需注意: 刻度大小需一致、空格間距離相等

(3)    山峰: 等高線有密有疏,密集者為陡坡,稀疏者為緩坡;鞍部: 兩山峰間呈低凹狀態;山脊: 等高線成平緩的相接;分水嶺: 為山地的稜線,由數個山脊連接而成;高原: 中央面積寬廣、起伏平緩的高地,等高線呈中央稀疏、四周密集的狀態

(4)    上游: 等高線呈V型排列,其尖端向高處凸出;中游: 等高線和河道幾近平行排列;下游: 比中游的等高線圖再平緩些;沖積扇: 等高線呈圓弧狀排列,且圓弧伸向低處;河谷: 河道兩側等高線稀疏,離河道較遠之處密集排列且接近封閉的狀態;沖積平原: 等高線非常稀疏,許多地方須用數值表現高度;河階: 河道兩側的等高線疏密不均,其稀疏處即為河階地形

(5)    離水沙岸: 海平面平直,岸上等高線稀疏且數值小;海崖: 數條等高線在海岸線附近接近重疊;海階: 海崖後方等高線較稀疏之處;沉水海岸: 彎曲且不規則,岸上等高線密集且數值較大

(6)    視域: 定義---透過等高線的高度表示、排列狀態和分布疏密,可以了解地表的起伏狀態,並判別一地點在各方向的視域範圍;判別方式---在等高線圖中,從視域立足點向視域方向,連成一直線即可辨識出由高處向低處的視域範圍

l          地形資源與地形災害

(1)    古代人類利用石灰岩洞、海蝕洞為居住的場所;人類利用沖積平原發展農業;人類利用峽角地形當作天然港口;利用地形與地形間的起伏建造灌溉設施,發展文明;石灰岩地形可作為觀光景點

(2)    地震造成板塊移位所形成的造山運動;火山爆發填平原先凹凸不平的地方;原先平坦的操場扭曲變形;原先距離大海遙遠的住家,幾年之後因海浪不斷向內侵蝕導致海岸線內移;瀑布向後移,是因為瀑布會一直侵蝕下方的石頭

(3)    砍伐林木、破壞地表植披,當豪雨來臨時易引發土石流;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河川改道;山崩;海岸侵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