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藻人生新方向

2012-06-17 11:02:45

第15週筆記

          第一級產業: 直接取自天然資源或將天然資源加以培育利用者,稱為第一級產業,主要以農牧業為主,可分為自給性的農牧業(採集、游牧、游耕、傳統集約農業)和非自給性產業(放牧業、混合農業、酪農業、地中海型農業、熱帶栽培業)

          游牧: 人類自採集進步到食物生產最早的經濟活動,主要分布於乾燥地帶和苔原地區。隨降雨地區的變化,水平移動的逐水草而居;也有順應山地氣候特性而垂直移動的山牧季移

          台灣傳統農村的空間利用: (1) 水田種稻並空隙地養雞養鴨 (2) 池塘溝渠為灌溉體系的一環,同時也在其中飼養魚蝦 (3) 利用坡地種植桑麻竹林 ,土地的每一個角落都經過人工精心利用。

          酪農業: 多分布在溫帶濕潤地區,農民在狹小的土地上種植牧草或飼料作物,飼養乳牛提供鮮乳或乳製品,以供應都市居民大量需求者,稱為酪農業。

          地中海型農業特徵: 為適應地中海型氣候夏乾冬雨、降雨變率大的特性,還地中海區的農民發展出複雜的農耕方式---一方面從事穀物種植(夏季種耐旱作物;冬季種小麥蔬菜)或休耕以維持地力和水分;另一方面從事畜牧活動。此地區的農民們採用輪耕農牧並行的策略,可應付雨季與生長季不一的難題,也可應付地形崎嶇、土壤貧瘠、耕地狹小的零星問題。隨工業化和都市化發展地中海農業區灌溉系統已逐漸取代休耕,並以人工牧草和飼料從事雞豬牛等牲畜的飼牧;然而其他地區,也因灌溉、運輸、冷凍技術的進步及氣候優勢,成為蔬果專業區。

          影響農業活動的因素:

(1)   自然因素: 為基本的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土壤肥沃等

(2)   人為因素: 1.歷史文化---以肉乳為主的酪農業及放牧業,主要分布在歐、美、紐、澳等西方文化影響區;而在不食肉乳食品或有宗教避諱的亞洲國家就較不普遍 2.市場距離---距市場較近<高投資、費工、高利潤的農業活動>,反之距市場愈遠<低投資、低照顧的活動,EX: 穀物種植、放牧等>,市場距離的遠近會影響農民的獲利高低,故形成[距都市近集約;距都市遠粗放] 3.技術發展---技術的發展改變農業活動的區位,EX: 快熟麥種的培育使得麥田能向北擴展;交通技術的進步改變了農業活動的分布,EX: 中山高速公路完工後,縮短南北距離,使得彰化、雲林兩縣的蔬菜栽培面積大增。

          影響漁業的因素:

(1)   自然因素: 1.寒、涼流流經的海域 2.寒、暖流匯合處 3.多礁岩分布地區 4.大河出口的沿岸 5.大陸棚廣大

(2)   人文因素: 1.居民的飲食習慣---日本人口眾多但畜牧業卻不發達;澳洲的魚場條件良好,卻以農牧立國,未能充分發展漁業 2.市場的位置---因魚肉易腐,須盡量接近市場,但隨著冷凍設備的發明,漁獲保存期限增長,市場位置對漁場開發的影響力漸減 3.技術的配合---因技術上的進步及漁具的改良,使漁獲量大增。

          工業化: 在工業革命之後,工廠紛紛成立,吸引大量農村勞動人口,使得第二級產業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並逐漸超過第一級產業,此過程稱為工業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