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3-10-22 20:57:21

敘利亞

對敘利亞動武已成美國的新考驗


2013/09/04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美國如不片面單獨對敘利亞動武,歐巴馬總統畫定的「紅線」被跨越,將自食其言,造成「世界警察」形象蒙塵,威信喪失,讓獨裁者為所欲為,這是美國朝野正在辯論的焦點。但有人批評,歐巴馬正拿美國的信譽豪賭,現在他要靠國會的支持背書,通過對敘利亞動武;或拖延一陣子,靠聯合國通過制裁找到下台階,否則歐巴馬已面臨一場自身聲譽受損、美國國際威信陪著喪失的危機。





敘利亞情勢也成觀察美國國際影響力是否衰退的指標。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使美國人民厭戰,歐巴馬考慮出兵比小布希謹慎,美國財力也禁不起無謂的海外征戰,這些因素無形中都在降低美國的海外干預意願,亦實質降低國際影響力。







敘利亞事件成為美國的新考驗,是歐巴馬先畫定紅線自找麻煩,偏偏英國民意逆轉,國會反對與美國協同攻擊敘利亞;而中、俄都反對美國片面動武,也在測試美國的外交影響和說服力;聯合國調查小組報告未出爐,最後通過制裁敘利亞的機率也偏低,因為中、俄在安理會已多次動用否決權反對干預敘利亞內政;而阿拉伯聯盟國家都在看,這回美國在中東還能否拍板說了算?這真是歐巴馬的一大難關。







美國用人權、維護人道等道德外衣,再輔以砲艦外交,對全球構成強大國際影響力。近年唱衰美國的論調高漲,作為世界警察,除了維護人道原則、讓歐巴馬畫定的紅線不被踐踏外,美國在敘利亞的戰略利益並不明確,即使有能力單獨用飛彈攻敘利亞,但後續效應包括敘國政局陷入混亂,阿塞德政權不見得會被推翻;如果激進勢力趁虛而入,阿塞德的盟友「真主黨」也進攻以色列,伊朗可能支援敘利亞,中東亂局將擴大,美國再捲入新國際旋渦的風險就很高。







尤其敘利亞是俄國傳統勢力範圍,俄敘間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密切,俄國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就在敘利亞,阿塞德家族更和俄國關係深厚。而中、俄都反對西方標榜的「新干涉主義」、「人權高於主權」模式,強調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主導功能,反對美、英、法慣用的一旦聯合國不同意就片面使用武力干預的模式。而且中、俄都面臨西藏、新疆或車臣問題,有外國干預的潛在可能,這些共同立場使中、俄不自覺間齊一反對美國的武力制裁。







美國的確已陷入空前孤掌難鳴情境中,尋求聯合國通過制裁案有中、俄享有否決權掣肘,要證明沙林毒氣確是出自阿塞德的政府軍之手,也要有直接證據。美國能做的除了與法國聯手,並爭取到沙烏地等三個阿拉伯聯盟國家支持外,必須說服更多國家支持制裁,但說服國會議員比外交努力更重要。







國務卿柯瑞周末一口氣上五個電視節目,宣揚歐巴馬延後軍事行動是「很有勇氣」決定;國安團隊向83名參眾議員機密情報簡報;歐巴馬周一勞工節還親自向重量級參議員、參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馬侃、葛理漢遊說,都是巧妙的政治身段,希望國會為他的懲罰跨越紅線行動背書,不要步小布希後塵,同時降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居然發動戰爭的批評。







但敘利亞情勢並非射幾十枚戰斧巡弋飛彈就能解決,無法逆料的後果,還包括中東情勢仍是美國心腹大患,如有需要動武,白宮須有國會的支持,歐巴馬才不致陷入孤立無援。這是歐巴馬的深謀遠慮,也是預留餘地,畢竟中東地區仍是世界最不易掌控的火藥庫。







白宮既強調不想推翻敘利亞政權,降低軍事行動幫反抗軍的色彩,也避免動武干預他國內政的批評,但只為懲罰對美國的警告不放眼裡、桀傲不馴的阿塞德,動武既對美國無重大戰略利益,要說服國會議員便相對困難。何況共和黨有一票態度「逢歐巴馬必反」的議員,豈容易改變態度。







歐巴馬的確面臨巨大賭注,這個賭注用美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作籌碼,贏了只是維護美國的國際影響力現狀,但輸了卻可能輸掉國家威信,讓美國冒著再次捲入中東新亂局的危險。這個案例告訴所有領導人,除非是國家核心利益,千萬不要濫畫紅線,綁住自己,失去決策的彈性選擇。



【2013-09-04/泰國世界日報】


全文網址: 對敘利亞動武已成美國的新考驗 - 敘利亞風雲湧 - 封面故事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74954#ixzz2iSDnOCxR
Power By udn.com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