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05-10 22:13:23

第十一週(作業7)-問題六與問題七的討論紀錄成果(第三組)

問題六:貴組支持哪一種經濟理論?為什麼?(各組討論後由TANK回答)
討論的結果為:凱因斯經濟理論
(凱因斯經濟理論──3票,海耶克經濟理論──2票)
相較於海耶克的自由經濟的觀點,我們較偏向支持凱因斯理論。我們認為政府須一定涉入經濟,制訂經濟制度,才能為為社會建立起有效的經濟理論體系,並在經濟蕭條時,能透過政府解決經濟問題。 凱因斯強調:「消費乃是一切經濟活動之唯一目的,唯一物件。」。他主張政府干預經濟,通過政府的決策來刺激消費、增加投資,實現充分就業。而我們的想法與之類似,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還是須要有政府從旁刺激、鼓勵

問題七:台灣實施經濟理論試說明

1.1950年代追求安定與自給自足
(1)經濟安定與糧食生產為施政首要目標。
(2)發展勞力密集型進口替代產業,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減少外匯需求。

2.1960年代推動輕工業出口擴張
(1)發展重點轉而為發展勞動密集之出口導向產業,以利用台灣低廉的勞力,並拓展國際市場。

3.1970年代發展基礎工業與重工業
(1)政府積極推動「十大建設」,充實鐵路、機場、港口、電力等基礎建設外。
(2)積極發展石化、鋼鐵等進口中間財替代產業與資本密集產業。

4.1980年代推動經濟自由化與發展技術密集產業
(1)台灣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總體經濟失衡日益嚴重,政府採取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作為經濟發展新主軸,導正各項失衡問題
(2)台灣也開始運用豐沛的資金,發展電子、資訊與機械等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

5.1990年代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與發展資訊產業
(1)為強化台灣全球運籌地位與產業水準,1995年政府積極推動「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發展製造、轉運及專業服務等專業營運中心。

6.2000~2013產業再造與全球連結
(1)「知識化、永續化、公義化」三大理念,全力投資人才、研發創新、運籌通路與生活環境外,亦發展半導體、影像顯示、生物科技及數位內容等產業,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與國民生活品質
(2)2002年1月1日正式成為WTO的會員國,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貿體制,重新定位台灣經濟的核心優勢。

資料來源:http://coursemap.wtuc.edu.tw/blog/files/6-19292-75325.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