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3-15 22:16:12

0309 現代歐洲文化與文明

作業: 有關歐洲之論文

南 華 大 學
歐洲研究所
碩士論文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
轉變
The Transition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Spain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Community
研 究 生:戴嘉宏 撰
指導教授:沈玄池 教授
中華民國96 年12 月26 日
南華大學
歐 洲 研 究 所
碩士學位論文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The transition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Spain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Community
研究生:__________________
經考試合格特此證明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系主任(所長):
口試日期:中華民國 九十六 年 十二 月 廿六 日
ii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4
一、 研究架構..............................................................................................4
二、 章節安排..............................................................................................5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民主理論..............................................................................................7
一、 代議政府的特點..................................................................................8
二、 民主政體與經濟發展........................................................................10
第二節、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動機與相關的理論....................................12
一、 歐洲整合的成功經驗........................................................................13
二、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經濟理論:............................................14
三、 政治與經濟整合理論........................................................................23
第三節、 相關文獻談討....................................................................................25
第三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前政治經濟的情況(1939-1985)....28
第一節、 佛朗哥威權式的政治經濟(1939-1959)......................................29
第二節、 佛朗哥時代的經濟奇蹟(1959-1973)..........................................30
第三節、 經濟危機及加入歐洲共同體的努力(1974-1985)......................35
第四節、 西班牙的民主轉型............................................................................39
一、 西班牙民主化的成因........................................................................39
二、 西班牙民主化的肇端與過程............................................................45
三、 西班牙民主的鞏固............................................................................53
第四章 西班牙與歐洲共同體關係發展的歷程..........................................57
第一節、 一九七0 年優惠貿易協定................................................................58
一、 西班牙與歐洲共同體關係的意義....................................................59
二、 對西班牙的影響................................................................................59
第二節、 西班牙獲准加入歐洲共同體............................................................61
一、 談判的基本原則................................................................................61
二、 西班牙入會談判的過程....................................................................62
iii
三、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主要協定................................................64
第五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政治經濟的發展(1986-2007)....67
第一節、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後政黨政治的發展情形..........67
一、 岡薩雷斯政府時期(1982-1996)..................................................67
二、 艾茲納(Jose María Azar)政府時期(1996~2004)...................82
三、 薩帕特羅政府時期(2004~迄今).................................................89
第二節、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與西班牙政治、經濟的相互影響..............96
一、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與西班牙政治的相互影響..........................96
二、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與西班牙調合過程中經濟的影響..............98
第六章 西班牙未來的挑戰..............................................................................107
第一節、 進行式的歐洲聯盟..........................................................................107
一、 歐盟發展的未來..............................................................................107
二、 西班牙在歐洲聯盟內發展的問題..................................................110
三、 歐洲聯盟國家的政治走向..............................................................110
第二節、 西班牙政治經濟的未來.................................................................. 111
一、 政治與社會問題.............................................................................. 111
二、 經濟問題..........................................................................................115
第七章 結論..........................................................................................................119
參考資料....................................................................................................126
表目錄
表 2-1 累積因果關係理論與成長極理論之比較....................................18
表 2-2 佩魯(Perroux)與赫希曼(Hirshman)的成長極理論............18
表 3-1 1960-1973 西班牙國際經濟變動表 ..............................34
表 4-1 西班牙撤除進口關稅及實施共同關稅一覽表............................66
表 5-1 1977 年-2004 年西班牙國會大選各黨席次分配表...................82
表 5-2 西班牙依馬斯垂克標準下的數據1993-2004............................103
表 6-1 世界國家競爭力排名(131 國家/經濟地區)..........................118
表 7-1 西班牙自治區所得狀況及其與西班牙平均所得狀況..............121
圖目錄
圖 1-1 菲利普二世時的版圖-「日不落國」..........................................2
圖 2-1 區域不平衡程度與國家發展過程................................................19
圖 3-1 西班牙GDP 年增率1960-1971....................................................33
iv
圖 4-1 1966-1983 西班牙與歐洲共同體貿易情況................................60
圖 4-2 西班牙出口至歐洲共同體個別會員國金額................................60
圖 5-1 西班牙進出口數額及其總合佔GDP 比例(1980-2005)........100
圖 5-2 西班牙國際收支(1986-2005)..................................................101
圖 5-3 西班牙FDI(1992-2005)................................................................102
圖 5-4 西班牙失業率1980-2006.............................................................103
圖 5-5 1999-2000 年會員國對歐盟淨收入/付出 狀況 .....................104
圖 5-6 西班牙國民所得佔歐體/歐盟比率.............................................105
圖 5-7 西班牙與歐盟各項數據比較(2001-2006).............................106
圖 6-1 西班牙GDP 年增率(1986-2005)...........................................117
v
中文摘要
西班牙在十六世紀曾是獨領風騷的霸權,但幾次戰爭的失利之下,失去了
其「日不落國」的地位。在1898 年美西戰爭的失利後走入了鎖國之路,其不振
的國內經濟及政局的不安,致使其國際地位的低落,而這樣的情況在1930 年代
內戰結束後,達到了頂峰,不但國家因內戰而殘破,國際上的發展亦遭逢孤立(僅
部份拉丁美洲國家與其有外交關係),威權體制的存在,亦可說明在其國內不安
及本身嚴峻的國際地位下,西班牙得以相對穩定所需的政治體制。
今日的西班牙以一全然不同於過往經濟蕭條、貧窮及國際低落及不受歐洲
認同的國家,改以一個全新富裕(依OECD 資料,2005 年國民所得已達27,400
美元)、經濟發達(依世界銀行資料,2006 年GDP 規模為世界第九大)及活躍
於國際的已開發國家。這樣的轉變,的確可以讓很多發展停滯的國家及人民思
索國家的發展方向。
本篇文章主要在探討西班牙在加入歐洲共同體後的政治經濟的轉變,分為
七個章節,第一章是緒論,主要是介紹本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限
制及研究架構;第二章則是相關理論與文獻談討,主要介紹民主理論及西班牙
歐洲化的動機、經濟整合理論及政治經濟理論中權力與利益在國際政治上的運
用;第三章是介紹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前政治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介紹佛朗
哥時期及民主化初期中間民主同盟蘇瓦瑞斯與部份社會勞工黨岡薩雷斯執政期
間政治、經濟的發展;第四章是介紹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歷程,從申請到
簽訂優惠貿協定,從談判入會到正式加入過程中的過渡時期雙邊關係的發展;
第五章是介紹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政治經濟的發展,說明西班牙政黨政治
的發展及與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間政治、經濟的互動及影響;第六章是西班牙
未來政治經濟的可能發展,主要在說明歐盟發展的未來對西班牙的影響、舊歐
洲向右轉對西班牙現任社會勞工黨薩帕特羅的影響及西班牙社會改革所帶來了
問題及經濟發展的問題,影響西班牙政治發展的情形;第七章則是針對上述的
分析,做一簡單的結論。
關鍵詞:西班牙、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政治經濟、民主化
vi
Abstract
Spain is hegemony during 16th century. However, after losing several wars, the
name of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Spanish Empire” is on the wane. In 1898, Spain
lost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she closed the way to the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With depression of economy and instability of politics, the status of Spain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tay lower, and became the lowest during 1930s because of the
civil war. The country is not only destroyed by the war, but isolated within the
world.(There were only several Latin-America Countries which admit Spain and
created diplomat relationship with her.)Because of the weakness and disturbance of
Spain, General Franco won the civil war and became the leader of Spain.
Authoritarian regime during the period made Spain’s politics stay at a relative stable
status with its restrictive and coercive method.
In the past, Spain is a country of depression, isolation and poverty. Today,
Spain has ch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cord of OECD,
the GDP per capita of Spain reached USD 27,400 in 2005.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World Bank, the scale of Spain’s GDP is the top 9 of the world. Spain now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world. After the death of Franco,
democratization and its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Spain becomes
a rich and developed country. The lesson of Spain’s development can help some
countries which develop stagnant try to find the direction of their own.
The main point of this essay i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ransition of Spain’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EC.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foreword. I introduce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is
essay, methodology, limitation and framework of this essay.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of theories. I introduce the theories of democracy, economy
integration and politic economy. I also discuss the motive of Europeanization of
Spain.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ain’s politic
and economics before its accession to the EC. I introduce the Spain’s politics and
economy during the Franco regime and the beginning of democratization include
UCD government and the first POSE government.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cess of Spain’s accession to the EC.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of Spain’s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EC.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discussion of the future of Spain’s politics and
economy. The last chapter is conclusion.
Key word: Spain, EC, EU, Political economy, Democratization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西班牙」對於身處於台灣的炎黃子孫也許遙遠而陌生,但回顧其歷史,
她也曾憑仗其優勢的武力短暫的佔領過台灣北部(1626-1640),也許大家只記
得英國有「日不落國」之稱,但在十五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前半葉,西班牙可是
歐洲獨領風騷的強權,不僅擴展其勢力到中南美洲,部份亞洲的島嶼也為他所
據。而1588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英軍所敗時霸權的動搖;1659 年法西戰爭失
利所簽訂的「庇里牛斯山和約」(Treaty of the Pyrenees)更象徴其長達一世紀霸
權的結束;在1898 年西班牙美洲最後一個殖民地古巴獨立之後,西班牙勢力完
全退出美洲;關島(1521-1898)、波多黎各(1508-1898)及菲律賓(1565-1898)
也在此時割讓給美國。西班牙不得不承認其國力大衰的事實。1
關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1556-1700)的崛起及衰退2,英國學
者保羅甘廼迪(Paul Kennedy)在其著名的著作「霸權的崛起與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中,曾提及十六世紀歐洲權力的鬥爭使哈布斯堡王
朝在軍事及經濟上崛起,並且在1519 年至1659 年期間成為了世界的霸權;民
族國家誕生前政治、軍事權限的集中化為其霸權提供了條件,而民族國家的形
成過程是其興盛與衰敗的關鍵。當時頻繁的戰爭誘發的國家意識造成了國家的
衝突和領地人民的反叛(荷蘭),而軍事及殖民的原因使國家軍費支出龐大,在
菲利普二世(Felipe II, 1556-1598)的時代有3/4 政府支出不是奉獻給戰爭就是
用來支付先前戰事的債務,強大的國力在戰爭的頻繁及持久的衝突下,終於在
人力、財力的耗盡而衰退。
1
參自方真、方淑如編著,西班牙史
-
首開殖民美洲的國家(台北市:三民書局,
2003

6
月)。
2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9),
pp.31-72.
2
第一章 緒論
圖 1-1 菲利普二世時的版圖-「日不落國」
資料來源:
Geoffrey Parker, The Grand Strategy of Philip II (Londo
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98), p.3.
「西班牙」這個曾是歐洲最富強的國家,為何被歐洲國家當成例外3?為何
曾經這麼強盛有廣大的海外帝國及豐富文化的國家,被那些1814 年於巴黎集結
的外交官及政治家當成一個次級的國家(un cour secondaire)4?何以在十六世
紀西班牙帝國的全盛時期及1930 年代因衝突而內戰之間,在政治上皆被歸類為
歐洲的落後地區5?
不論是否過去只有西班牙大部份地區受穆斯林摩爾人統治;不論西班牙的
「宗教法庭」(Inquistition)是否讓西班牙錯過了文藝復興(Renaissance)、啟
蒙時期(Enlightenment)、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科學革命及民主化;不論庇里牛斯山是不是歐洲的邊界。西班牙
3 “Europe stop at the Pyrenees-and Africa begins there.”
始」,摘自「歐洲止於庇里牛斯山,而非洲是那開
Howard J. Wiarda, Spain 2007: A Normal Country? ,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Occasional reports in European Studies.
4 Raymond Carr (eds.), Spain a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1-9.
5 Paul Heywood,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Spain (London: McMillan Press, 1995), p1.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3
在1975 年代表威權時代的領導人—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Bahamonde)逝
世後所啟動的民主化,開始逆轉了西班牙政治、經濟的發展,1986 年加入歐洲
共同體,西班牙重回歐洲懷抱而不再妾身不明。
今日西班牙己有了一個新的氣象,不僅「二次嘗試型」6(second –try
pattern)政權變遷模式已告確立,經濟也已擺脫貧窮成為中等強國,國際地位
也不再孤立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昔日光榮似有浮現之跡象,可以以其在歐盟的
角色、與美國、拉丁美洲及南地中海國家的關係,感受到其若隱若現的企圖。
西班牙成功的轉型重要關鍵為其民主化,民主化打破了其國際孤立的情
況,而加入歐洲共同體對於其政治、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當大的助益。西班牙
過去的發展歷程與近來發展的轉變,讓筆者不禁對於此一國家未來的發展產生
了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一、西班牙過去的歷史背景由盛而衰,而今日又重燃強盛之希望,西班牙的未
來是否得以重返強國之林,再次引領風騷?
二、西班牙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其與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7的關係,對其未
來發展的優勢與限制將會是如何?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限制
本文主要是探討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係以歷
史研究法中的敘述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西
班牙經濟的發展歷程及政黨輪替發展的作一時間性的縱向分析,輔以西班牙執
政黨的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發展策略與西班牙經濟與政治與歐洲共同體/歐洲
聯盟的互動發展做一橫向的分析,除蒐集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前、後各項數
6
國端「家政二策缺次少造嘗成民試主激型政烈」治的的反政彈社權或會變基者遷是礎模某而式種造,大成其動民意主盪義而體為制瓦實失解行了敗威,該或權政者體權是制。參新的自民國杭主家亭體向頓制民(的主領體袖制們轉一移意。孤或行者的由極於
Samuel p. Huntington
( )
1994
)。第三波
-
二十世紀末民主化浪潮(
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劉軍寧譯)。台北市:五南,頁
46
。(原作
1991
年出版)
7
本篇論文中歐洲共同體與歐洲聯盟係以馬斯垂克條約(
Treaty of Maastricht
克條約生效前以稱之,在生效後則稱為歐洲聯盟。 )做分界,在馬斯垂
4
第一章 緒論
據進行分析外,並就西班牙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做對照,以尋求瞭解西班牙
國內政治與經濟與歐洲聯盟發展的關係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由於國內文章研究西班牙國內政治經濟文章及專書的文獻不足,而筆者亦
非西文專長並無法參考西文第一手資料,僅能參考西班牙學者寫的英文文章,
輔以英、美學者觀點下的西班牙政治、經濟問題,可能較不能貼近西班牙國內
較細膩的觀點,為筆者書寫本論文時主要的限制。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架構主要以西班牙政治與經濟發展的歷程為主要幹線,從理論與
實際的角度觀察西班牙政治、經濟變遷和西班牙與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關係之
發展與限制。
首先以西班牙在十六世紀「日不落國」的強盛與1898 年後國家的一厥不
振的狀況做一個強烈的對比,而在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的政治與經濟發展
的復興,西班牙是否有機會重返強國之林,檢視西班牙的發展企圖與限制。
利用民主理論及西班牙加入歐洲整合的動機與政治、經濟的理論,驗證西
班牙民主化的發展及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機會與衝擊(第二章)。
回顧佛朗哥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說明封閉體系下自給自足經濟發展的
困境,及國際開放所帶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顯示其自身政治發展的矛盾,為威
權體系帶來了政治民主化的壓力。而佛朗哥死後開啟民主化的契機也為其開啟
加入歐洲共同體之門,另一個脫離孤立及貧窮的機會,讓西班牙上下得以拋開
過去的恩怨,邁向西班牙復興之路(第三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發展,顯示西班牙政治、經濟的落後問題,強而
有力的領導者帶領西班牙邁向改革及歐洲化的策略,鞏固西班牙民主化的發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5
展、穩定的政黨政治及經濟調整與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經援開創了嶄新的西班
牙,不但脫離了內戰後的殘破、蕭條與貧窮,民主化的政黨政治的穩定發展也
讓西班牙不同的族群得以共享歐洲的認同下,捐棄成見、降低衝突,避免戰禍
重啟的可能性及享有改革後社會富裕的成果。(第四、五章)
西班牙的未來展望,在歐洲聯盟持續廣化與深化的發展下,使得會員國國
共享歐盟的成敗的情況,雖然歐盟因其所代表的集體利益,因而不致崩潰,但
愈來愈難凝聚的共識,則使它陷入了發展的困境,西班牙在此一衝擊下能否鞏
固其在歐盟內有利地位仍得仔細的推敲。而舊歐洲政治向右轉及改善與美國的
關係,西班牙該如何融入歐洲共識及修補與美國的關係,都考驗著社會勞工黨
(Partido Socialista Espaná, PSOE)薩帕特羅(José Luis Rodríguez Zapatero)政
府。而就國內而言,歐洲政治右轉的風氣是否會延燒到西班牙?社會勞工黨社
會改革所形成的矛盾【移民政策、非法移民大赦及同性婚姻(融和與容忍)及
歷史回憶法(轉型正義但衝擊族群意識)】及緊張(降低天主教會力量),對於
其連任之路是否會引起漣漪,值得期待。(第六章)
隨著國際情勢的發展,單極的形態逐漸被打破,轉而代之的是政治、經濟
互賴的情況,而歐盟發展則朝向是以公平(重所配)及均勢(權力平衡)的觀
點下,做政府間(inter-governmental)的協調,歐洲聯盟、美國與俄羅斯既無
法形成霸權,那西班牙更是差一大段的距離,而受限於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及
歐洲聯盟本身的發展狀況,現階段的西班牙應以鞏固其在聯盟內的地位,及穩
定國內政治及經濟的發展,為人民謀求最大福祉,方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方
向。(結論)
二、章節安排:
本文主要分為七個章節,分別如下: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談討
第三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前政治經濟的發展(1939-1985)
第四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歷程
第五章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政治經濟的發展(1986-2007)
第六章 西班牙未來的挑戰
第七章 結論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7
第二章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討西班牙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西班牙為什麼要民主
化?西班牙為什麼要加入歐洲共同體?而這樣的發展對於西班牙政治經濟會有
什麼樣的結果及其有著什麼樣的理論意涵?
第一節、民主理論
一般而言,有關民主政治的實證研究,大致上可以追溯到奧地利經濟學家
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在1942 年所出版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及民主
政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一書。1
根據熊彼得的觀點,古典民主理論所言的民主政治,基本上就是一種民主
方法(democratic method),從而可界定為:「為現實共同福祉(common good)
作出政治決定的制度安排,其方式是使人民透過選舉選出一些人,讓他們集合
在一起,來執行其意志(will),決定重大問題。」2而熊彼得指出所謂人民的「共
同福祉」與「意志」,純屬古典民主理論的虛構之物,既不足以充當理論基石,
又不能訴諸實證研究,徒供政客推卸責任之用。一個契合政治真實的民主政治
概念,雖然也是一種「民主方法」,但應該根據民主事實而界定為:「為作出政
治決定而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透過爭取人民選票取得作決定
的權力。」3依這樣的定義,西班牙在佛朗哥逝世前都不符合這樣的「民主方法」
而是屬於非民主體制的「威權政權」,佛朗哥個人是權威和權力的來源,別人的
權力取決於與他接近的程度、親密的程度、依靠的程度和受他支持的程度。這
樣的體制既壓制競爭,也壓制參與。4何以在佛朗哥於1975 年11 月20 日逝世
1
郭秋永,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市:聯經,
2001

5
月),頁
5

2
熊彼得(
Joseph A. Schumpeter
)(
2003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吳建良譯)。台北縣:左岸文化,頁
288

3
同前註,頁
310

4
杭亭頓(
Samuel p. Huntington
),前揭書,頁
126-127

8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結束其36 年的威權統治後,依其遺願即位為西班牙國王的璜.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有意願及有能力將西班牙的政治體制轉向民主?這部份依當時的現實
環境而言,卡洛斯國王在面對國內改革的呼聲及西、北歐的主流民主政治體制,
是西班牙能順應時勢走向民主的道路嗎?而其改革的成功及鞏固的問題,這些
將在後續章節詳述在此不加贅言。
西班牙所採行的民主政體,究竟有什麼值得去追求的呢?民主政體確實是
有很多優點5,這些優點包括代議政府(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的三個特點:
共享價值(shared value)、開放(openness)、順應性(adaptability)。6而民主政
體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則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面向。
一、代議政府的特點:
1、共享價值:自由選舉分享權力於人民;民主決策(decision-making)過
程多樣性的影響也導引政府做更適當及精細的政策,這樣的決策方式讓政府變
得穩定,例如:在低所得的民主國家經濟的起伏是相對小的,因為他的穩定性,
使其較獨裁國家更能避免經濟及人道的災難。7過去40 年裡,95%最差的經濟
的表現是發生在非民主的政府;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難民危機上,因為都是在
獨裁國家中發生。雖然分享決策是緩慢的,但這個過程像是權衡風險,因而能
避免造成災難的政策,當政策有些不對勁時,領導者將會意識到而且會採取行
動。
2、開放:民主政體不僅使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在決策上有影響力,
也保證人民的自由,例如:言論及集會的自由,這樣的情況形成資訊的自由流
通,包括對外來思想的評價與宣傳、拒絕一言堂的觀念、刺激強有力的辯論,
5
關於民主的優點另可參考杜漢(
Robert A. Dahl
)(
2004
)。論民主(
On Democracy
等譯),台北市:聯經,頁)(李柏光
51-69

6 Morton H. Halperin, Michael M. Weinstein, Joe Siegle, The Democracy Advantage: How
Democracies Promote Peace and Prosper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pp.11-15.
7
相似的觀點亦可見於沈恩(
Amartya Sen
)(
2001
)。經濟發展與自由(
Development as Freedom
(劉楚俊譯),台北市:先覺,頁)
34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9
這些討論產生了廣泛的思考及選項,提供民主國家列入施政參考(這樣的情形
在獨裁國家是不常見的)。社會的缺點是顯現的而並非隱蔽,而解決的種子廣為
播種,最終的結果是會產生較佳及深思熟慮後的決策。社會問題無限制的討論
對於公部門或私部門的腐敗有相當的扼制,使得民主政體透過防止資源的濫
用、促進投資的分配及深化市場機能的信心下促成其效率的產生。
3、順應性:另外民主能蓬勃發展是因其順應性的傾向,我們可以用一句
話來形容它「民主是學習中的組織」(democracies are learning organization),人
民生活在民主社會裡不斷的收集資訊、調整立場並對進行的政策做評價,這樣
的心態是讓不可行的方式做適當的改變、而讓可行的方式延續下去,因此透過
嘗試及錯誤,民主會發現最合適的方式來走,以致於政策的採行是考慮所有不
同利益後所做僅有細微差異、中間路線且反映多數的政策。當然各個不同的國
家會有不同的方針是因其不同的經濟、政治、文化情況而有多樣性的狀況。這
也就是說民主其實並無法保證所做的決策一定是對的,然而它可以保證的是--
當錯誤的決策發生時,人民有權去改變它。在結構上,民主的「水平關係網絡」
(horizontal networking),各種觀念在公、私部門及人民間來回的流動,讓政策
的採行及執行上有可變動性並且能及時也有能力做調整,這是權力集中於少數
人的獨裁政體所看不到的現象。最後,民主的順應性讓人民可以避免貪污或無
效能的領導者,可以減輕蒙受長期損失的情形,它也提供了長期復興的過程,
有不同觀念及優先性的新行為者可以掌權,問題可以由新的觀念去處理,在這
樣的風氣下,創新是盛行的,而建立在官僚裡無論是人或體系的障礙會漸漸凋
零。
民主結構中所建立輪替領導者的程序提供了一個系統機制給繼任者,使政
治危機降到最低,民主政治的特徵降低源於挑戰政治合法性的內亂,戰爭因而
避免,所以本來用來解決衝突的精力可以用以發展經濟,民主政治穩定的結果
如已故經濟學家奧爾森(Mancur Olson)所觀察的,促進了投資者的信心,使
10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經濟的延續性變的容易,刺激長期資產的累積。8
二、民主政體與經濟發展:
在民主政體與經濟的發展上,民主政體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奧爾森曾提
出精闙的見解,他將市場分成二種,一是自我實施型的市場(self-enforcing
market),另一種是社會規劃型市場(socially contrived market)。自我實施型市
場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因為我們都從中獲益,而且他們養活了世界上大多數
的人。然而,為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或收入水準的提高,社會需要從那些非
自我實施的互利性交易中獲得利益。這種利益只有透過政府或社會設計的市場
--社會規劃型市場--才能獲得。社會可以從權利密集型的生產、產權密集型的生
產和契約密集型的生產(保險公司、期貨市場、銀行…)中獲得利益,世界上
大部份國家收入水準之所以很低,是因為他們國內民眾並沒有可靠的個人權
利。因此從他觀察到經濟成功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可靠且界定清晰的個人權
利,另一個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強取豪奪。而這二個條件最有可能在穩固的、
尊重權利的民主體制中獲得滿足。另關於經濟發展是否有利民主政體的產生,
「現代化理論」則是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此理論的重要代表己故社會學者李
普塞(Semour Martin Lipset)9認為:「社經發展對於民主政體的建立以及存續
雖是必要條件,但或許並非充分條件;然而,或許最能將政治體系與其它社會
面連接在一起的就是政治與一國經濟的關係了。」由此可知其認為政治與經濟
關係的密切,而經濟影響民主的原因,理論之論點則約略有下列幾點:10
8
詳細內容可參考奧爾森(
Mancur Olson
)(
2005
)。權力與繁榮(
Power and Prosperity

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
)(蘇長和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 Seymour Martin Lipset,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March 1959), p69.
10 Larry Diamond, Juan J. Linz, & Seymour Martin Lipset, eds., Poli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oulder: Lynne Rienner, 1995), pp.22-23.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1
1、經濟發展可以擴大財富,減少社會的不平等,持續增加財富並可緩和
下層階級的剝奪感。
2、漸增的經濟發展會擴大中產階級的規模,而中產階級在考量自身利益
下,常採取容忍、溫和的態度,致使民主政體較易存續。
3、經濟的發展將改變階級結構,而產生容忍、信賴與效能感等的民主價
值。
4、經濟的發展會改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由於國家無法自外於經濟發展
下日漸分殊的社會,因而使得獨立的組織增加,而建立可與國家對抗的市民社
會。
5、高度的經濟發展會使得一國與國際社會接軌,強化全球整合,使得民
主浪潮更易於散佈在其中。
李普塞指出:「民主與一國的經濟發展相關,而經濟發展愈好的國家,其
維持民主的機會就愈大」,而其學生戴蒙(Larry Diamond)延續其理論也指出:
「一國的人民生活的愈好,平均而言,他們越可能喜愛、達成或延續民主政體。」
11
民主有許多的優點,惟民主亦有其缺點,因為民主體制的建立並不能解決
一個國家所有的問題,因此民主化的過程很少是平順而一直向前的。甚至是那
些已經建立的民主國家,仍是存在很多排它性及相互衝突的利益。有些轉型民
主的國家,有太多事例是獨裁體制的重新出現。而一個長期穩定的民主體制(如
英國),所產生的許多分利集團也會減低其效率12,讓政府原本可視為一個減少
11 Gary Marks, and Larry Diamond eds., Reexamining Democracy: Essays in Honor of Seymour
Martin Lipset (California: Sage, 1992), p93.
12
分利集團會具有抵制任何變革的動力與權力,詳細內容可參考奧爾森(
Mancur Olson
( )
2001
)。國家興衰探源
-
經濟增長、滯脹社會僵化(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12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交易成本的制度,其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也會遭受扭曲。
西班牙民主轉型是成功的,至少我們目前可以肯定這一個說法,現在講民
主理論像是事後諸葛,不過民主理論也可驗證目前西班牙民主發展的現況,也
值得許多正值民主轉型之國家參考。
第二節、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動機與相關的理論
西班牙與歐洲的關係非常的密切,但西班牙的發展與歐洲主要國家的歧異
卻始終存在,在十六世紀初期後西班牙在歐洲戰事的失利造成國力的衰退,更
在十八世紀末美西戰爭的失利後走向了鎖國之路。在美西戰後西班牙知識份子
所發動「九八世代」(1898 generation)運動,對於西班牙的未來發展,有二派
的看法,一派稱之為拉丁美洲派,西班牙當代學者烏拉穆諾(Miguel de
Unamuno)指出,西班牙雖在美西戰爭中戰敗,但仍應堅持其主體性,抵抗外
來勢力的入侵,同時延續與中南美特殊的歷史與文化關係成立一個泛西語系國
家聯盟。另一派稱之為歐洲派,認為西班牙應擺脫歷史包袱,徹底歐洲化。此
派代表人物之一奧帝加(Jose Ortega y Gasset)認為:「西班牙(目前)危機重
重,而解決之道在歐洲」(Spain is the problem and Europe is the solution)。13在
西班牙危急存亡之秋所發展出的解求之道,對於西班牙後續的發展皆提供方向
且有實質的助益。其實西班牙在發展與拉美及歐洲的關係中,是可以同軌不互
斥的,但如何提升西班牙國際的影響力與進入主流政治與經濟的已開發國家之
林對急欲於內戰後重建的佛朗哥政府及後佛朗哥時代民主轉型的西班牙都是非
常重要的方向,改善與歐洲的關係便成了一扇重要的門。本文主要在探討西班
牙加入歐盟後的政、經發展,因而僅針對於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政、經意涵
的理論加以討論。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
)(呂應中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卓忠宏,西班牙與歐洲聯盟(台北市:揚智文化,
2005

9
月),頁
33-34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3
一、歐洲整合的成功經驗:
欲說明西班牙與歐洲整合的關係,必須先瞭解歐洲整合畢竟西班牙並非在
最初的整合之列,歐洲整合的理念在過去二百年雖然早已有人呼籲、奔走,但
真正引起共鳴的仍是由於二十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悲慘結果,因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合化為實際,動機約莫有下述幾點:14
1、戰後歐洲勢力顯著衰退:戰爭讓大部份的歐洲淪為廢墟、經濟崩潰,
歐洲國家從二十世紀初對世界政治所保有的影響力及領導的角色,不但拱手讓
給了美、蘇,經濟上也淪為接受美國援助的對象,透過「馬歇爾計劃」下,歐
洲在重建經濟的同時為了穩定歐洲政治與軍事局勢的發展,1949 年成立歐洲理
事會(Concil of Europe),接著又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和「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OEEC)。15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兩大強權在歐洲相
互競爭,為了避免成為犧牲品,使得西歐國家興起謀求在美、蘇之間建立「第
三勢力」的構想。這是「歐洲整合」運動的導因之一。
2、建立德、法友好關係作為歐洲穩定的基礎:德、法間「世仇」的歷史,
仍為未來戰禍可能起源之一,如何在歐洲建立穩定的和平基礎是戰後經濟重建
外另一個重要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下首要的工作便是修睦德、法的關係。法國
利用主導戰後歐洲重建的機會,法國外交部提出「歐洲整合」的構想,成立一
個「超國家組織」,然後將德國納入此一組織之下,俾能有效控制德國軍事、政
治勢力的發展,而法國可以經由此一組織與德國建立友好的關係。1963 年「德、
法友好條約」的簽訂便是一項良好的表徵。
3、維護歐洲的永久和平:「歐洲整合」一項重要的政治目的,也就是要創
14
鄭淑娟,「面對區域經濟整合風潮

台灣之因應」,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年,頁
39-41

15
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後改為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
14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造一個「安全的歐洲」。1950 年所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將製造軍需物資的煤礦與鋼鐵統一管制,以避免濫用
於軍需生產。1957 年成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Euratom)將原子能的用途限制在和平的用途之上,各國不可從事軍
事擴張的研究發展。由於個別的民族國家並沒有辦法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
發,在一個整合的歐洲內透過互相瞭解並解決爭端,而能維持和平。
4、建立一個經濟繁榮的富裕區域:就市場規模和經濟競爭力而言,個別
的歐洲國家都比不上美國和日本,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下,歐洲國家構想經
由歐洲各國的經濟合作,以提高與美、日間的競爭力,並透過經濟的合作,穩
定歐洲地區整體經濟發展,以保障歐洲人民生活條件。「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遂於1957 年應運而生。
上述的四項歐洲整合的動機,在檢視歐洲整合迄今的發展而言仍是成功
的,這樣的經驗帶給了每個歐洲國家加入歐洲整合的動機,而西班牙又何嘗不
是呢?西班牙雖然因中立閃避了二次的世界大戰但內戰所受的創傷及不受重視
的國際地位,加入歐洲的整合不論是在國際地位的提升上、對於經濟的發展及
戰禍的避免皆可望獲得解決,這樣的情況正好呼應了西班牙歐洲化的發展策
略,歐洲成功的整合,不僅是西班牙歐洲化的動機,更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鐵
證,能夠搭上歐洲共同體的順風車,更是一些非歐洲(或無法加入歐洲共同體)
國家欽羡的對象,例如:台灣。
二、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經濟理論:
關於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經濟理論,由於係分析一國加入具經濟整合
的國際組織中,因此筆者針對此一命題將以區域經濟理論、經濟整合理論作介
紹。
1、區域經濟理論:區域經濟學主要是從空間地域的角度,研究社會與經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5
濟因素在地區內的分佈與變動規律,並探索落後地區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途
徑。較著名及影響較大的理論分述如後:
(1)成長極理論(Growth pole theory):成長極理論亦有人稱之為「增長極」
或「發展極」理論。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佩魯(Francois Perroux)所
提出,其認為經濟成長並非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強度首先出
現在一些成長點或成長極上,透過不同方式向外擴散,並對整個經濟產
生不同的最終影響。16佩魯所持的觀點與古典經濟學家的均衡觀點相
反,主張不均衡的存在。他認為無論在大經濟單元或是小經濟單元之
中,均存在著不平等的相互影響,而產生不均衡現象。換句話說,即是
一些經濟單元支配著另一些經濟單元,他稱之為「支配效應」
(Dominance)。並且根據支配效應此概念,引入了「推進型產業」
(Propulsive Industry)的概念。所謂推進型產業就是一種優勢的經濟單
元,它自身的成長與創新會誘導其他經濟單元的成長。佩魯的成長極理
論很大程度上受到熊彼特的創新與大單元作用的影響。就如同熊彼特一
樣,他認為企業家創新是經濟進步最主要的因素,而最具創新性的經濟
活動發生於大的經濟單元中,而這種經濟單元往往也就是推進型產業。
另外,產業間相互關連與相互依存在成長極理論中非常重要。推進型產
業的成長能使前向、後向以及旁側聯繫的產業從中受益,並且此些產業
會以推進型產業為中心進行聚集,形成產業綜合體(Industry Complex),
此產業綜合體會比在成長極外的產業以更快的步伐進行成長與創新。
(2)累積因果關係理論(Cumulative Causation Theory):這是不均衡發展理
論中的區域發展模型。其與新古典學派區域均衡發展的主張相反,多數
區域經濟學家皆認為,區域核心和外圍結構不能因市場力量的作用而消
16 Francois Perroux, “Note on the Concept of Growth Poles.”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Policy
Reading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81), p182.
16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失,即空間經濟的均衡不可能完全透過市場力量的運作來實現。此一理
論最早是由瑞典經濟學家米達爾(Gunnar Myrdal)於1957 年在其著作
「經濟理論與不發達地區」一書中闡述此論點。米達爾認為,在自由放
任之條件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若國家越貧窮,則此國家內在市場力量
的作用下,將會加劇區域間的不平衡,擴大區域之間的差距。米達爾此
一觀點是建立在其「累積因果原理」(The Principle of Circular Causation)
的概念上。其認為:「社會系統某些變量的變化並不會產生與之相抗衡
的力量來使之恢復均衡,而會使系統越來越偏離原始的均衡狀態;因
此,社會系統並不是以自動均衡為特徵,而是遵循累積循環因果的規
律。」他指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最主要為市場力量發生作用的自然結
果。市場力量通常是遞增而非遞減的,導致更強化了地區的不均衡性。
在繁榮地區,由於經濟活動的集中會導致生產效率的提高,因此市場力
量將促使經濟活動更加聚集,導致報酬之遞增。由於聚集的經濟,繁榮
地區將會持續而累積的快速成長,同時帶來了兩種效果:
○1 擴展效果(Spread effect):將使繁榮地區向落後地區購買原材料及農
產品,促使落後地區所得水準提昇,經濟開始發達再對其增加投資、
輸出技術而使落後地區受益,即資金和技術由中心向外圍移動。
○2 滯阻效果(Back wash effect):依價格定律中生產要素往報酬高的地方
移動,將使落後地區的資金、勞動等生產要素由增長緩慢地區流向增
長迅速地區,即資金和勞動力由外圍向中心移動。
由上可知,滯阻效果對落後區域不利,因其將導致外圍地區的經濟衰退;
而擴展效果對落後區域有利,但此種擴散效應只有在經濟高度發展時才
能產生。然而此兩種效果之強弱則取決於該國的經濟發展水準。當一國
已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準時,其擴展效果較強。反之,當一國之經濟發
展水準較低時,其滯阻效果較強。米達爾認為:「滯阻效果強於擴展效果。」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7
經由此不均衡的互動過程,繁榮地區愈繁榮,落後地區愈形衰頹,反而
導致區域差距的日益擴大。所以,他認為一國內某區域的持續經濟增長
是以其他地區的犧牲為代價。故他主張以政府的力量,藉由政府推動各
種達成全國各區域趨於平等的福利政策,來扼止「滯阻效果」的出現,
發揮「擴展效果」的作用,達成區域均衡發展。
(3)極化效應(Polarized effects)和涓流效應(Trickling –down effects):針
對成長極理論在地理空間上的應用,美國經濟學者赫希曼(A. O.
Hirschman)在1958 年所著「經濟發展策略」(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中,探討了經濟成長如何由一個區域擴散到國家中的
其他區域。書中指出應把「不均衡發展策略」,視為規畫區域經濟發展
的最佳方式。他認為,經濟進步並不會同時在每個地方出現,而是在一
個或幾個區域經濟實力中心首先發展。然而,經濟進步一旦出現,其巨
大的經濟推動力,將會使經濟成長圍繞在最初的成長極集中。因此,在
發展過程中,成長極的出現意謂著:成長在國際間或區域間的不均衡,
是成長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將正在成長的區域稱為「北方」(North),仍
處於落後的區域稱為「南方」(South)。這個概念是依據現實狀況所做的
界定,因為大多數落後區域位居南半球,故給予「南方」、「北方」名稱
以易於區別。赫希曼認為北方的成長會對南方產生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
影響,有些有利,有些不利。有利的影響稱為「涓滴效果」(Trickling-down
Effect),不利的影響稱為「極化效果」(Polarized Effect)。涓滴效果主要
是透過北方對南方購買力與投資的增加,並藉由對南方的技術擴散,增
加南方的生產,提高南方技術水準,帶動其經濟成長。極化效果則是由
於北方效率較高的生產者,可透過競爭使得南方經濟萎縮。譬如,由於
北方的工資較高、就業機會較多,從而掠奪了南方的年輕人、技術人員、
管理者以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使得南方缺乏人才,無法順利發展經
濟。因此,赫希曼建議人們對成長過程中區域發展的不均衡現象,應有
18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一定程度的容忍。並且建議政府應加強落後區域的公共投資,阻止資金
與人才的外流,甚至有組織地將資金與人才流向落後區域,投入資金建
設基礎設施,創造外部經濟,改善投資環境。藉由政府力量來抵銷極化
效果,加強涓滴效果,以確保區域均衡發展的實現。
表 2-1 累積因果關係理論與成長極理論之比較
累積因果關係理論 成長極理論
相同點 擴展效果=涓滴效果
滯阻效果=極化效果
在市場力量運作之下,區
域間經濟差距會不斷擴
大;而且愈是貧窮的國
家,此趨勢愈佔上風。
在發展初期,區域間差距
會擴大;但長期而言,涓
滴效果會大於極化效果,
而使區域達到均衡。
相異點
將政府力量排除在外 將政府視為一種促進區域
均衡發展的均衡機制。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區域整合與產業發h山tp大:/學ww中w國.ch經in濟abi研z.o究rg所.tw,/st執ud行y/s期tud間y-:org民/h國om展八e.」十htm,七l委年託七單月位。:陸委會,研究單位:國立中
, 2003/9/5
表 2-2 佩魯(Perroux)與赫希曼(Hirshman)的成長極理論
佩魯Perroux 赫希曼Hirshman
1.抽象的經濟空間概念。
2.原始含意與區域問題並無直接相關。
3.成長極的成長並不保證一定會帶動
該區域的經濟成長。因為成長極成長
所產生的利益是指向其前向、後向以
及旁邊相關連產業。但此些產業有可
能位於數百哩之外的區域。(經濟空
間)
1.地理空間概念。
2.是為區域發展理論之一。
3.成長極的成長,會優先帶動其所
在區域經濟的成長,而後透過各種
管道帶動其他區域發展,以達成區
域均衡發展。
(地理空間)
h山資tp大料:/來學ww中源w:國.ch「經in中濟ab國i研z.o大究rg陸所.tw區,/s域t執ud整行y/s合期tu與d間y-產:or業g民/h發國om展八e.」十htm,七l委年託七單月位。:陸委會,研究單位:國立中
, 2003/9/5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19
總而言之,成長極理論十分強調「不均衡發展」的觀點,並且視國
際間或區域間的不均衡成長,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他們均主張,必
須在區域內優先創造出幾個較具優勢的成長極,藉由這些成長極自身的
成長或創新,來帶動其四周區域的發展,以達進一步縮小區域間差距的
目標。
(4)倒U規律:由於區域發展理論的演進過程之中,經濟成長將會導致核心
與外圍間差異縮小?抑或擴大?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的意見,在威廉遜
(Williamson)於1965年發表著名論文「區域不平等與國家發展過程」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論述經濟
成長與區域收益的差異中所提出的倒U型理論,而有了解答。他指出: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區域間成長的差異將會擴大,則傾向不
平衡成長。之後隨著經濟成長,區域間不平衡程度將趨於穩定;當到達
發展成熟階段,區域間成長差異將漸趨縮小,則傾向均衡成長」。
圖 2-1 區域不平衡程度與國家發展過程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區域整合與產業發展」,委國經濟研究所,執行期間:民國八十七年七月。託單位:陸委會,研究單位:國立中山大學中http://www.chinabiz.org.tw/study/study-org/home.html, 2003/9/5
20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此研究結果不僅調和了均衡成長與不均衡成長此二種觀點,其中說
明了擴展效果和滯阻效果的強弱關係及涓滴效應和極化效應的大小影
響力。當擴展效果小於滯阻效果時會導致區域差距加大,造成不均衡成
長;反之,當涓滴效應強過極化效應時,區域差距會縮小,則有均衡成
長之現象。 並視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提供與其相配合的發展策略。
據其觀點認為,在國家發展的早期階段,為求得經濟發展順利起飛,應
扶持某一條件較佳的地區優先發展,將公共投資適度集中於此,並透過
貿易、關稅等政策來保護該地區產業的穩定成長;等到國家發展逐漸成
熟,政府應積極鼓勵區域間的互動,並將公共投資轉向落後區域,以促
成區域差距的縮小,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全面起飛。
2、經濟整合理論:歐洲整合很重要的發展之一是經濟的整合,所謂經濟
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係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為達到最適經濟成長、
最大經濟福利、最佳資源利用而透過各種政策與措施,促進彼此間經濟交流,
放棄部份自主權,以結合成一個更大經濟實體的經濟方式。
經濟分析正式討論國際經濟整合是近半世紀的事,一般認為始於維納
(Jacob Viner)在1950 年所出版的「關稅同盟」(The Customs Union)一書,
最初的核心是關稅同盟理論。但隨著經濟整合不斷的發展,各種有關經濟整合
的議題,引起學者們高度的興趣,其中關於貿易政策與國際投資上的討論最為
廣泛。17關於經濟整合的內容,依不同的類別分述如後:
17
王裕德,「區域整合、關稅政策與直接投資」,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
頁年,
2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21
(1)經濟整合的特質:
○1
會員國內採不歧視原則(non-discrimination)。凡加入整合之會員國貿
易政策應公平、普遍地實施於所有會員國間,不能有差別待遇。
○2 對會員國以外國家採歧視原則。經濟整合雖廢除區域內貿易障礙,但
對區域外國家,仍存在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
○3 貿易型態改變。整合後會員國間的貿易量會快速增加。相對地,對外
貿易可能會減少。
○4 會員間的協定(各國經濟決策自主性之受限)。為求整合達到更進一
步的成果,各國勢必放棄部份之決策自主權。
(2)經濟整合的程度:一般研究經濟整合理論的文獻將有關經濟整合的協
定,依程度淺深,分成幾種形式:
○1 優惠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ing agreement):優惠貿易協定是經濟
整合中層次最低的。參與簽署之國家僅針對特定的商品給予會員國特
殊的優惠貿易條件,而此優惠條件並不適用於非會員國。
○2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在自由貿易區,各國同意廢除相互的關
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而對於非會員國,則各國保有各自的關稅制度
及貿易措施。
○3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在關稅同盟內,各會員國除了彼此廢除關
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外,對於區域外之非會員國,各會員國亦相互協
調而採取共同之對外關稅(Common External Tariffs, CET)。
○4 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一旦形成共同市場,各會員國不僅廢除
會員國間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允許貨物之自由流通並採用共同對外
之貿易政策外,勞動、資本、人員等生產要素亦可在區域內自由移動,
猶如在一國之內而沒有國界之隔閡。
22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5 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除了具有共同市場的特性外,會員國之
間彼此協調,並制定共同的經濟與貨幣政策。
(3)經濟整合的效果:經濟整合的經濟效果,根據Viner 在其書中提出,經
濟整合後,可以產生兩種效果。一是貿易創造效果(trade creation
effect),即由於邊境障礙降低,本來由國內生產的不具比較利益商品,
轉自會員國進口;二是貿易轉向效果(trade diversion effect),即因為會
員國間貿易不必支付關稅、生產成本較低,本來自非會員國進口之商品
將轉而自會員國進口。前者有助於整體福祉的增加;但後者對非會員國
會形成衝擊,全球之福祉也可能因之下降。Viner 貿易創造及轉向效果
是屬於靜態效果,隨著經濟整合理論的發展,許多的動態效果,也隨之
發展出來,就重要的動態效果敘述於后:18
○1 規模經濟效果(scale economic effect):經濟整合後,區域內各國市場
單一化,各國產業面對較大的市場得以擴大其生產規模,而發揮「規
模經濟」提升經濟效率及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
○2 外部性效果(externality):一個產業的榮枯通常會外溢(spillover)到
其它產業。由於生產規模擴大,加速生產技術與經營技巧的累積與熟
練性,有助於創新技術之開發,也造成了產業的繁榮。而此一產業的
繁榮同時也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
○3 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競爭性:經濟結盟後,資源會由生產效率較低之處,
移往效率較高產業,而使整體之生產效率提高,並透過市場機能運作,
增進企業間的彼此競爭性,從而提升經濟效率。
○4 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net):隨著經濟整合的產生,
整合區域內部的貿易障礙撤除,跨國廠商對此情況調整產銷策略,因
18
有關經濟整合的效果可以參考,王文娟,「區域論季刊, 性貿易之發展趨勢及最新動態」,經濟情勢評
8

3

(2002

12

)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23
而致使來自非會員國的投資湧入。這樣的原因可歸納為三種;首先,
當整合區只是內部貿易自由化,對外仍維持限制,廠商為了保護原本
經由出口所擁有的市埸佔有率,從而轉赴區內直接生產,此種策略被
稱為是「防禦性出口替代投資」(defensive export substituting
investment)。其次,如果整合導致市場擴張,規模經濟將促使經濟效
率提升與生產成本降低,廠商因而增加投資。此種因生產效率改善所
引起的投資行為,稱之為「合理化的外國直接投資」(rationaliz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最後,鑑於整合程度的加深,預期市場未來可能快
速成長,為取得商機,而進行投資,稱之為「攻擊性的出口替代投資」
(offensive export substituting investment)。不可何種情況,對於區域
內投資量(流量與存量)皆有提升的效果,這也是區域整合被視為具
有「投資創造效果」(investment creation effect)的原因。
○5 改善貿易條件:由於區域性貿易協定之會員國間貿易是零關稅,而非
會員國間是最惠國待遇(MFN)關稅,兩者之間可能有相當之差距,區
域性貿易協定成立之後,在國際市場競爭之下,可能使非會員國出口
價格必須調低,因此非會員國的貿易條件將惡化,反之會員國貿易條
件可能得到改善。此外,由於會員國彼此間關稅降至零,專業化分工
與貿易的機會將增加,使規模經濟之效益得以發揮,競爭的機制可以
加強,也可能導致福利水準提高。
西班牙並非歐洲共同體經濟整合的原始會員國,經濟整合的整體效
果將使會員國福利提升,而非會員國的福利必然因為經濟區域的形成而
降低。由此也可指出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經濟考量。
三、政治與經濟整合理論:
在此筆者所想要討論的是政治與經濟相互的關係,而據此討論西班牙加入
歐洲共同體此一議題中政治與經濟的相互影響。
24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
祝布諾(Bertrand de Jouvenel)19曾說:「經濟所關心的是手中資源的有效
利用,而政治則是資源的增加」。就手段意義而言,經濟行為經常被當成達到政
治性目的的手段;同樣的,政治行為也經常被視為到經濟性目的的手段。行為
者理性與自利(self interested)行為取決於行為者對利益、價值的定位(行為
者的立場)。而在自利心的趨使下,行為者的稟賦與立場直接影響其政治、經濟
行為的內容與方向。20而行為者間力量的消長或比較,事實上涉及權力的關係
與權力的運用,而權力的運用又涉及標的利益。因此,瞭解利益與權力的相關
特質,必有助於瞭解行為者間的結構關係與互動的過程。
1、利益:凡有助於行為者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都是該行為者的利益。
此種利益包括行為者可以直接用來支持他的生存或發展的資源,也包括涉及此
等資源的分配方式或規範;前者稱之為目的利益,而後者稱工具利益。
2、權力:權力對於政治、行為者而言,可以解釋為能夠汲取資源的潛在
(potential)性能力。而權力的運用係指自利行為者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以其
稟賦為基礎,運用權力以汲取更多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包括以直接汲取資源
為目的的政治行為,及善用資源為手段而汲取利益的經濟行為。
當我們以國際性的觀點來看,國家機關受到該國在世界性資本主義體系(a
world capitalist system)及競爭性國家系統(a system of competing state)中的結
構性地位所限制。此種結構性地位隱含該國在國際性經濟、政治方式的利益追
求中的機會與可能性。國家機關的出現與持續,都直接涉及相關國際政治行為
者利益的改變,相關的國際政治行為者,必然運用種種措施以追求其利益。強
國即可利用其優勢的政治或經濟力,依其「國家利益」塑造、改變弱國的政治、
經濟、社會,甚至文化性結構關係。弱國內的各種社會性結構關係因而崩潰、
19
蕭全政,
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1994
年),頁
41

20
同前註41-47

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
25
重組或強化。21其結果決定於強國與弱國國家機關及相關政治、經濟利益團體或
社會階層間,各自力量的強弱和相互間的聯合與衝突過程。
一國在國際間的權力,對於其國家利益有決定性的影響,西班牙國際地位
長期的低落對於國家的影響非常的大,當然在其與美國因美、蘇冷戰,改善了
雙方的關係,才慢慢改善了西班牙的發展,而加入歐洲共同體又是另一個提升
其政治權力與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節、相關文獻探討
關於西班牙研究的文獻以時間做分野的話,在1975-1989 年主要在研究西
班牙政治的轉型與加入歐洲共同體的分析。例如賀曼(Otto Holman)檢視西班
牙20 世紀政治經濟的發展,他在分析西班牙民主化的發展上,聚焦於跨國力量
對西班牙社會的發酵,影響西班牙1970 年代的民主化及在1980 年代加入歐洲
共同體(Otto Holman, 1996);杉恩和林茲(Yossi Shain and Juan Linz)對於西
班牙民主轉型與執政者及政治菁英的分析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