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3-20 20:54:20

筆記3

地圖的由來:自公元前6200年在土耳其發現地圖,也在法國發現像地圖的壁畫。地圖在遠古時代是用來定位,像藏寶圖。
地圖要素:
1.地圖定義:地圖是把地表向經過簡化和符號化後,縮小表現的一種圖像。
2.地圖的3要素:比例尺、圖例、方位。
3.比例尺:實際地表被縮小的程度舊式比例尺,常和座標系統一起使用。比例尺較大的地圖涵蓋的區域範圍較小,則反之
4.圖例:表示地表現象的符號。
5.方位:表示地表現象的相對位置。
(表示法:方位角、象限角、羅盤 方位表示法)
座標系統:用來表是地表現像絕對位置的系統
小比例尺圖:經緯線
大比例尺圖:圖網方格
經緯線:一個地點的精度就是該地經線和本初子午線在底地心所夾的角度
緯線的度數事他與斥到在地心所夾的角度
要先讀緯度在讀經度
圖網方格:使用垂直線和水平線把地圖畫分成若干方格
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使用橫麥卡托投影法,本島已121゚E為中央經線(先唸東西向再唸南北向)。
地圖種類和判讀:
目的可分普通地圖,主題地圖
普通地圖:(表現):各種地理現象得空間分布和相關位置
(用途):地形,水系,聚落,交通路線,區界,土地利用
主題地圖:(表現):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僅注重於某項主題的表現
(用途):世界氣候圖,台灣的雨量分布圖,各地的地籍圖
製圖可分古地圖和現代地圖
繪製可分傳統地圖和數值地圖
數值地圖:(表現):將地表和傳統地圖上的資訊m以數值方式儲存和處理後製成的地圖稱為數值地圖
(用途)電子地圖,GOOGLE MAP
航照圖和衛星影像
航照圖是以飛機為載具拍攝地面實景製成的地圖
衛星影像圖是由太空中的資源衛星接收地表資訊後轉繪成的影像地圖
地圖判讀
距離和面積判讀
在有比例尺的地圖上,先求出兩點距離再除以比例尺就是實際距離。
方位判讀
先在實地量出兩個目標物的象限角,然後在地圖上以兩個目標物為中心,將測出的象限角畫成相對方位線,兩線交點即為觀測者在地圖上的位置。
地形判讀
直接讀取地面高度。等高線愈密坡度越斗,等高線越舒緩坡度越緩,山谷的V自端指向高處,而山脊就相反
地物判讀
利用各種地形地物的分布,均透過簡化設計且樣式顏色不同的圖例表示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