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4-06 18:40:30

地理筆記5.

第一節

課程重點:氣候概說

*天氣與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冷熱,晴雨等大氣現象的”短時間”綜合狀況,一般氣象預報的都是天氣.ex:午後雷陣雨
2.氣候:一個地方天氣的長時期平均狀況(大約30年),是連續多年觀測天氣現象的結果.

*氣候要素:主要包括氣溫 氣壓 風 降水等數項
1.氣溫:指一地的空氣溫度,也就是空氣中所含熱量的多寡.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有:
*緯度:地球上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低緯度地區,陽光照射角度大,氣溫較高;高緯度地區則反之.
*高度:對流層內,空氣所含熱量主要來自地表太陽輻射之後轉化成的地面輻射.越接近地表空氣越溫暖,反之則寒冷ex:同緯度地區山上氣溫較低 *氣流平均每上升100公尺,氣溫約下降0.6度c
*距海遠近:海洋和陸地比熱不同.陸地比熱較小,增降溫較快,氣溫變化較大;海洋則反之.一般來說距海越遠的內陸受陸地影響較深,年溫差較大;沿海地區受海洋調節,年溫差較小.
*盛行風向:若來自海上會帶來豐沛雨量,調節氣溫->年溫差小;若來自內陸,水氣含量少,氣溫受陸地影響->年溫差大
*洋流:暖流水溫高,蒸發旺盛,因此有暖流經過的地方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溫暖濕潤.*此現象在冬季尤其顯著
寒流或涼流經過的沿海地區氣溫較低,而且空氣下層冷上層相對溫暖,不容易產生對流所以降雨機率少.
*植被

2.氣壓:指單位面積所承受的空氣重量.各地的氣壓常受氣溫和高度不同而有變化.
*地勢高:空氣層厚度薄,密度越小,氣壓低(空氣增溫,體積膨脹,密度變小,氣壓降低)地勢低則反之
*高氣壓:等壓線圖中若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較四周高者.
*低氣壓: 等壓線圖中若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較四周低者.

3.風:空氣從高氣壓區往低氣壓區的水平流動.
*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越大->風力越強
等壓線稀疏->氣壓梯度越小->風力越弱

*氣旋:低氣壓中心的氣流油四周向中心輻合,受第球自轉影響,北半球逆時針旋轉;南半球順時針旋轉.*受氣旋影響地區空氣上升,容易凝結成雲致雨,氣溫變化多.
*反氣旋:全部通通跟氣旋相反!!(輻散)

4.降水:空氣中的水氣凝結成水滴或冰晶然後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現象.一個地方的降水特性可以從下列方面得知:
*降水量:乾燥區->年降水量500公釐以下,濕潤區->中間值,多雨區->年降雨量1500公釐以上
*降水季節(雨期):分為全年有雨,全年少雨或是降雨以某個特定季節為主
*降水強度: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
*雨量變率:一地某年的降水量和此地常期平均年降水量的差/此地長期平均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稱為此年的雨量變率(多年的雨量變率平均直稱為相對雨量變率)*雨量變率對農業影響甚大.

*降水類型:依氣流上升方式差異分為 地形雨 對流雨 氣旋雨
1.地形雨:指氣流受到地行阻擋,被迫沿著迎風坡上升而降溫,然後降水.ex:基隆&宜蘭的冬季降雨
2.對流雨(熱雷雨,雷雨,雷陣雨,西北雨):指當地面受熱增溫,使含有水氣的氣流劇烈上升,然後降水.通常盛行於熱帶和溫帶的夏季午後*特色:強度大,雨時短,雨區小,常伴有雷電和短暫強風.
3.氣旋雨:空氣因氣旋活動而上升,然後降水.包括:
*溫帶氣旋鋒面雨:當冷暖空氣團交會時,較輕的暖空氣沿著兩者的交界爬升而降雨.ex:梅雨
*熱帶氣旋颱風雨(颱風):從熱帶海洋上產生,潮濕的氣流強烈輻合上升,凝結成濃厚雲層造成大量降雨.

*氣壓帶與風系

*地表風:
大氣環流最明顯的表徵是地表的風帶系統,主要分成兩種類型:
1.行星風系:受大規模環流影響,以全球為範圍且風向恆定的風.是一種理想風系,全球形成相間排列的四個高壓帶&三個低壓帶&六個風帶(高壓帶吹向低壓帶)
*赤道低壓帶(赤道無風帶):赤道地區日照強又中年高溫,所以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此低壓帶,且風力微弱.此低壓帶為南北半球熱帶的氣流匯合處稱為:間熱帶輻合區(I.T.C)
*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無風帶,馬尾度無風帶):分佈在南北緯30度附近,風力微弱.
*信風帶:分佈在低緯的熱帶區(*信風:吹像赤道的風)受地球自轉影響,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南半球形成東南信風.
*西風帶(盛行西風):分佈在緯度40~60度之間的中緯地區->副熱帶高氣壓吹向極地的風.受地球自轉影響,南半球形成偏西南風;北半球形成偏西南風.
*極地高壓帶:兩極地區日照微弱氣溫低,冷空氣下沉所以形成此高壓帶.
*極地東風帶:極地高壓帶的氣流下沉向中緯地區流動.受地球自轉影響,北半球形成東北風;南半球形成東南風.
*副極地低壓帶(極圈氣旋帶):分佈在極圈外圈.極地東風吹到60度附近和西風輻合,氣流上升形成此低壓帶.風向多變,風力較強

2.地方風系:局部範圍地區中形成風向較多變的風系.種類包括:季風 焚風 海陸風 山谷風

第二節

課程重點:天氣系統與氣候類型

*天氣系統:
大氣中影響一地天氣變化許多規模大小不一的系統.
1.鋒面:當冷氣團和暖氣團相遇時形成的界面.鋒面附近容易形成雲和降水等天氣現象,依氣團相對移動狀態可分為下列數種:
*冷鋒:冷氣團移動的前緣.抵達時天氣易轉為陰雨,氣溫急速下降.經過後氣溫持續下降但雲逐漸減少.ex:冬天到台灣北部的
*暖鋒:暖氣團移動的前緣.抵達時天氣易轉為陰雨,經過後氣溫逐漸升高.ex:中國東北地區的春天
*滯留鋒:冷暖氣團強度相進的時後形成的鋒面.附近常出現陰雨綿綿的天氣->降雨時間長,範圍大ex:台灣梅雨季節
2.颱風:指強烈的熱帶氣旋.東亞地區稱颱風,美洲稱颶風,印度半島稱氣旋.
*颱風的氣流在北半球成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程順時針方向旋轉.
*氣流一面向中心輻合一面上升,形成濃厚雲層大量降雨.
*颱風眼:風力微弱,晴朗無雲的中心點.(中心附近最強)
*形成在南北緯5~20度左右的洋面上
優點:帶來豐沛雨水,促進水力發電和舒緩乾旱現象
缺點:帶來狂風暴雨和巨浪,造成嚴重災害

*氣候分類
氣後分類根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年均溫20度c和最暖月均溫10度c等溫線,氣溫和雨量和值物分佈,環流形勢&氣團發源地&季節變化.根據以上分類基準,將全球氣候分為下列六類:

1.熱帶濕潤氣候:分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低緯區.特徵為->陽光中年接近直射,全年高溫和降雨充沛,年雨量約750公釐以上.
*因雨量和植被不同又可分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莽原氣候
2.溫帶濕潤氣候:分佈在緯度約30~60度的中緯區.特徵為->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降雨量約為500公釐以上.
*因各地氣溫和雨量隨緯度高和距海遠近又可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3.寒帶氣候:主要分佈在高緯區.特徵為->氣溫低,無真正夏季,降水量也比較少.可分為:副極地大陸性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極地冰冠氣候.
4.乾燥氣候:分佈在緯度約20~30度之間的熱帶區和30~50度之間的溫帶區.特徵為->降水量稀少且降雨變率極大,年爭發量大於降水量.降雨多在夏季,以對流雨為主.內陸地區溫差極大
*因年雨量多寡又可分為草原氣候&沙漠氣候
5.高地氣候:主要分佈在熱帶和溫帶的高山高原ex: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特徵->日照強烈,空氣稀薄,易出現強風.
6.季風氣候: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南部&西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亞洲內陸冬季時出現強烈高氣壓,形成冬季季風;夏季正好相反
*依緯度高低亞洲季風又可分為:熱帶季風氣候&副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與生活
氣候影響生活的方式:降雨或降水豐富地區屋頂多為斜式或有騎樓.
居民也會隨氣候變化而採用不同農牧活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