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3-10-22 23:22:47

三年級(上) 歷史作業no.1

http://0-udndata.com.libpac.wtuc.edu.tw/library/
【台北訊】


●一九五八年五月至十月,黎巴嫩回教徒群起反抗基督教徒掌握的政府,導致美國派遺一萬名部隊干預,直到情勢安定。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三日,基督教徒屠殺一輛巴士上的廿七名巴勒斯坦人,導致內戰爆發。

一九七六年元月,黎巴嫩軍隊開始派系分裂。

一九七六年六月,敘利亞應黎巴嫩基督教領袖邀請派軍干預,後來三萬名敘軍成為阿拉伯和平部隊成員。

在黎巴嫩內戰一九九年結束後,約一萬五千名敘利亞軍繼續在黎駐軍,敘利亞從此成為黎巴嫩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主導力量。

一九八九年在沙烏地城市塔伊夫簽訂的協議規定,敘利亞軍隊應在兩年內開始撤軍,最終全面撤出黎巴嫩。

黎國內戰結束後,敘軍本應該在一九九二年從貝魯特撤離,改駐在黎巴嫩中部的高山地區和貝卡谷地,隨後再完全撤離黎巴嫩。

在以色列二年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後,要求敘利亞撤軍的呼籲不斷增加。

二四年九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五五九號決議,要求敘利亞從其鄰國完全、徹底的撤出軍隊。


【2005-03-15/歐洲日報/3版/國際要聞】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