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3-20 22:51:33

第四週

作業 - 第四週(舊)

2-1
2.羅盤法:西南方
方位角法:225°
象限角法:S45°E

2-2
1.中崙:7418
八寶僑:7419

3-1
2.分布於河流

3-2
1.7.5KM
2.以畫於課本
3.旱作地、山地
平地、水田
矮林、山地
旱作地、山地
平地、水田

筆記 - 第四週

說明網路學園補充教材 - 地圖、地圖學、心智學
地圖要素:
1.比例尺(文字、數字、圖示)
2.圖例
3.方位(座標系統):相對位置、羅盤、方位、方位角、象限角
小比例尺:經緯度(地心、南北極為定點、時區)
大比例尺:圖網方格

經線:連接南北極的假想線(本初經線: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
1.定位 經緯度
2.時區
*因"地球自轉"故以經線來計算時區
*國際換日線介於太平洋上
*大圓航線必穿過地心,是兩點間最短距離
緯線:與赤道平行的線,南北半球各90°(以地心為角度)
1.晝夜長短
2.氣溫變化

圖網方格:使用垂直線和平行線將地圖畫分成若干格

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
*橫麥卡托投影法:在小區域
例:台灣切東經121°為中心

地圖的種類與判讀
地圖的種類:
1.目的
普通地圖:"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和位置
主題地圖: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著重於某項主題
Ex. 世界氣候圖、雨量圖
2.時代
古地圖:史料
現代地圖
3.繪圖方式
傳統地圖
數值地圖:資訊以數值的方式製成
Ex.電子地圖
優點:
1.減少人力
2.更新快速
3.降低誤差

地圖的判讀
1.距離+面積
實際距離=兩點間距離÷比例尺
(若為河流,用"曲線計"和"軟綿線")
面積:可使用"求積儀" 因會有誤差,故要求平均值。
2.方位(使用羅盤)
先"定位",再找出自己和兩物體間的相對位置
3.地形(等高線)
等高線型態:地形種類
等高線疏密:地形陡峭
Ex.等高線越往中心越高:山丘
等高線越往中心越低:盆地
V字尖端指向高處:山谷
V字尖端指向低處:山脊
4.地物
利用不同圖例表示
Ex.湖水:藍色
草地:綠色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