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教我的事
前天爸爸給我看了一篇文章關於台灣與歐洲教育的差別,文章裡講到台灣的父母常常“告訴”小孩什麼是“對他好的”什麼是“對他不好的” 並且用既定的一些標準定義晚輩的成就,而孩子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而改變自己的志向。當我看到這裡我腦海馬上閃過一個念頭:這就是文藻和其他學校所不一樣的地方啊!其他的高中或是職校,學生在他們三年的學習生涯中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考上好的學校,但這個全校幾千人都為同個目標而努力的現象卻是不適用的,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想要爭取的東西,而我們都為自己想爭取的東西努力,有的想要當交換學生、有人投入社團不斷練習、有的則立志要領到獎學金、有的希望在舞台上閃耀自己、有些則在操場上、有的畢業後想插大、有的考二技、出國留學或是直接進入職場.......這些種種的未知數成為文藻人之所以和同年齡的學生有鴻溝的地方,但卻是條好的鴻溝,文藻人因這條鴻溝而沒被台灣教育框架而限制住,反而在求學五年中活著屬於自己的青春。
剛開始自己也沒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有條如此深的溝,只是覺得自己的暑假好像比別人長、課後時間比別人多,直到升二年級的暑假我參加了一個專門給高中直學生的成長營活動,我們這一小組除了我其他都是高中生,應該說整個一百多人的活動中可能只有我是五專生。之後各個領域的教授開始為我們講述如何在考試準備該科等等,然後學生們就專心筆記,之後開始跟組員有互動後慢慢發覺自己的思路比較活躍跟其他人不一樣,然後可能因為身上沒有升學壓力所以也表現得比較活潑,不至於沈入那死氣沈沈的低氣壓中。但自己原本並不是那種可以和陌生人很快搭上線的人,所以當自己表現得比別人活躍時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呢!原來不同的教育體制改變的不止生活形態,連思想也會跟著不一樣,而我很慶幸自己是在這個體制度過屬於我的青春年華。
剛開始自己也沒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有條如此深的溝,只是覺得自己的暑假好像比別人長、課後時間比別人多,直到升二年級的暑假我參加了一個專門給高中直學生的成長營活動,我們這一小組除了我其他都是高中生,應該說整個一百多人的活動中可能只有我是五專生。之後各個領域的教授開始為我們講述如何在考試準備該科等等,然後學生們就專心筆記,之後開始跟組員有互動後慢慢發覺自己的思路比較活躍跟其他人不一樣,然後可能因為身上沒有升學壓力所以也表現得比較活潑,不至於沈入那死氣沈沈的低氣壓中。但自己原本並不是那種可以和陌生人很快搭上線的人,所以當自己表現得比別人活躍時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呢!原來不同的教育體制改變的不止生活形態,連思想也會跟著不一樣,而我很慶幸自己是在這個體制度過屬於我的青春年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