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function.mkdir]: File exists in /DATA/www/webdata/cooshow/blog/object/obj_blogcachepage.php on line 220
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3-11-11 21:43:09

圓仔當保育動物代言 為巨猿家族保育努力

大貓熊「圓仔」今天(十一號)已經一百二十八天大,越來越會攀爬,也因為大貓熊的可愛模樣,讓大家更關心保育類動物,動物園十一月初,也舉辦一場「靈長類動物國際研討會」,有來自歐、美、亞各洲的保育專家,介紹國際最新的專業技術,並分享保育工作經驗,會議中也針對巨猿科動物的保育現況,深入討論,並取得建立亞洲地區巨猿科動物保育合作的共識。(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巨猿科動物又可稱為人科動物,分類上共有4屬7種,其中一種就是人類;其他以體型區分由大到小排列,主要有「金剛猩猩」、「人猿」與「黑猩猩」;金剛猩猩與黑猩猩住在非洲的森林裡,人猿則居住在亞洲熱帶雨林,遺傳演化上牠們各別可再細分為2個種。除了人類以外,巨猿們的後肢第一趾都與其他趾對向,前肢大拇指也常與其他四趾對向,這樣的構造讓牠們的四肢,成為在森林中生活的良好行動工具;仔細觀察牠們的行走方式,看起來有點像捲曲著趾頭,以手背著地走路。過去由於這些巨猿們的外觀、行為模式像人,小時候活潑的模樣討人喜愛,曾經一度變成流行寵物,小寶寶被迫與媽媽分開;部分地區缺乏肉品來源,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有些人會深入這些動物們的家園尋找所謂的「叢林肉」;土地開墾造成棲息地破碎化,居住地範圍

越來越小等,讓牠們的數量漸漸減少,所幸近年來野生動物保育意識抬頭,國際間漸漸透過交流合作與教育在地民眾,保護牠們,希望未來能夠恢復巨猿科野外的生態。

另外動物園也會持續與各地動物園或相關機構聯繫,透過合作交流,為巨猿科家族成員保育努力。另外「猿」與「猴」時常被合稱為「猿猴」,泛指靈長類動物,不過其實牠們在遺傳演化上是不一樣的物種,最容易分辨的方式便是尾巴的有無,猿類沒有尾巴。(照片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