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地形造成台灣重大人命財產損失新聞
(一)
挑選基隆山坡宅 小心住在順向坡
2010/04/27
【網路地產王/曾炳鈞/綜合】
國道三號汐止往基隆路段,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走山意外,大規模土石壓毀高速公路,專家認定肇禍原因來自於「順向坡」。基隆在地房仲業者指出,從基隆麥金路到七堵、八堵、暖暖、瑞芳都有廢棄礦脈,加上多處社區都蓋在順向坡上,發生坍方僅是遲早的事,提醒購屋民眾最好多問、多做功課,或是上網搜尋特定路段,有沒有發生過坍方的意外事故。
■ 點名順向坡路段 基隆麥金路有前科
國道三號汐止往基隆路段,路齡僅十年左右,卻毫無徵兆發生走山事故,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長年風化促使地質變得脆弱,加上雨水滲透到地表層,成了山崩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歸咎釀禍原因「順向坡」成了眾矢之的,汐止林肯大郡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所謂「順向坡」是指山坡地的傾斜方向,與地層的傾斜方向一致,譬如,基隆河北岸面對東南方,尤其是指基隆、八堵山區,大多是順向坡。基隆當地人應該記憶猶新,三年前的六月初,基隆連日豪大雨,造成麥金路段發生土石崩落的意外,釀成三死四傷的慘劇。當時的說法,是因為大雨不斷,加上偶發地震,導致山壁裂縫擴大,其實歸咎肇因,應該與順向坡脫不了關係。
■ 基隆房價「走山」? 房仲:僅買氣遲緩
中信房屋基隆昱信加盟店長陳志宏指出,基隆山區不僅有順向坡的疑慮,從麥金路、七堵、八堵、暖暖、瑞芳等地,存在不少廢棄的老舊礦脈坑道,假使房子剛巧蓋在這些危險地段上,隨時都有坍方的危機。當地人熟知,常發生坍塌落石的地區,緊鄰「幸福華城」附近,這個社區屋齡超過15年,每坪單價大約5萬,其他新成屋或預售屋也有類似的疑慮,但因為還沒出事,才能喊出區域新高價。
陳志宏認為,國道三號爆發走山事故,短期之內的確會影響基隆房市,預估買氣將會遲緩,但基隆房價不可能再往下探,因為目前中古大樓每坪均價約10萬元左右,已經無法再壓低單價。目前基隆市區指名度最高的大樓是「東方帝景」,鋼骨大樓加上每戶60坪規劃,眺望海景的物件,每坪高達25萬元;基隆市郊則以靠近海洋大學的「山海關」較為有名,三千多戶的造鎮建案,尚有餘戶一千多戶,海景套房單價大約十萬起跳,不少投資客專門租給海大學生,租金投報率大約五個百分點。
(二)
台灣地震史
2011/03/12
【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
日期
地點
地震規模
情形
1694年4月24日 康熙大地震 7.0 發生地點則是在台北的新店或金山斷層。
1906年3月17日
(光緒卅二年)
梅山大地震
7.1
自台灣有文獻記載以來,這場地震的死亡總人數為史上第三慘重,至少有1258人遇難,傷2385人,房屋全倒6769戶,嘉義斗六間山中裂地6.7公里,溪水滾沸,嘉義地區鐵是嚴重扭曲變形。。
1906年4月14日 台南鹽水港 6.6
根據官方記載,地震規模6.6,造成15死、84傷、1794房屋倒,地貌災害包括地裂、噴砂、山崩。
1935年4月21日 關刀山地震
7.1
震央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后里大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
造成新竹州及台中州(約今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縣市)3276人死亡,1萬2千多人受傷,房屋全倒達17907戶,半倒則有36781戶,是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1941年12月17日 中埔 7.1 震央位於今天台灣嘉義縣中埔鄉龍山腳附近,又名「嘉義地震」,造成台南州(約今雲林、嘉義、台南縣)360人死亡,729人受傷[3],住家全倒達4481戶,半倒則有6787戶。
1946年12月5日 新化 6.1 這場地震造成74人死亡,474人受傷,有1971棟民房全倒,半倒及損壞者則有2084棟,在台灣於發生20世紀的地震央劇烈程度排名第八。
1959年8月15日 恆春 7.1 芮氏規模7.1強震,震央位於恆春東南東方70公里海底,台灣全島及澎湖均有感,以滿州鄉、恆春鎮、車城鄉、佳冬鄉造成的損害較為嚴重。港口溪之溪口入海處,有疑似海嘯的現象。
1964年1月18日 白河 6.1 這場地震共造成106人死亡、650人受傷,並且災情蔓延遠至嘉義市區,是為台灣發生在20世紀的地震央排名第六慘重,若從台灣戰後算起,排名則是僅次於921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7.3 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地震深度8.0公里,造成2378人死亡,有40845棟房屋全倒、41373棟半倒,死傷程度僅次於1935年關刀山地震。
2002年3月31日 331大地震 6.8 震央在宜蘭縣南澳地震站東偏南方55.8公里位置,震源深度13.8公里,造成7人死亡,近300人受傷,災情最嚴重發生在台北101大樓,起重機被震落,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受傷。
2010年3月4日 甲仙地震 6.4 深度只有5公里,造成96人受傷,高美大橋橋面15公分落差導致封閉,全台灣54萬5066戶停電。
【2011/3/12 聯合新聞網】
(三)
【特別報導】地震島的生命力 921集集大地震系列報導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無止息碰撞下所累積的驚人能量,終於在超出台灣島人意料的地方釋放出來,車籠埔斷層上的全家福社區剎時天崩地裂。板塊運動造就台灣,卻也帶來毀滅性的地震,地震島上的人注定要在毀滅性的地震中不斷的重生。
撰文/陳淑華
攝影/洪海彭
台灣因板塊運動而誕生,也因它帶來的地震,一次又一次在毀滅中重生。一九三五年,「屯子腳」大地震,造成新竹、台中一帶三千多人的死亡,六萬多間房舍的損毀,但也讓台灣人在救援行動中破除了原本狹隘的地域性觀念,催化了全島性文化組織的成立。地震後,在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的規劃下,台灣的都市發展更朝現代化的大道邁進。
如今相隔六十多年,集集大地震在台灣中部展現了大自然驚人的毀滅力,也讓我們看到了台灣人民的潛力,這次不僅再次湧現突破地域的義援浪潮,在重建家園路途上,人民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更超越政府的力量,首次發出自主的聲音……
大毀滅之後的重建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本刊在開展這樣的記錄時,願透過歷史的燭光,照見每次毀滅中喪生的人,讓他們的犧牲成為我們從一次次無法脫逃的毀滅中站起來的力量,成為我們建造一個比毀滅前更美好家園的力量。
毀滅的盡頭是新生
通往竹山的道路裂了,集集的城隍廟塌了,台北的東星大樓倒了,中寮鄉永平村的街道陷了,而大地卻隆起了。
住在霧峰鄉車籠埔斷層上的老人說:「地牛鑽過台灣這個山路,像在翻筋斗,把嘉義推到雲林,雲林又推過去,看了會怕。」
這是大自然的常態,在這樣的運行中,台灣島才能自海中浮現,成為一塊可供人立足的土地。立足在這樣土地上,人的生命顯得十分的脆弱,而也因為如此,才更應珍惜難得活下來的生命,建立一個可以與地震共處的家園。
二千萬人一條心
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成批的物資湧入災區。許多人想進災區,捲起袖子,做些什麼事,即使是搬一塊磚頭也好,沒有流淚,流汗也好。
中寮國小的收容所滿是各地的捐輸,埔里體育場軍民合力運補物質,各地的醫療人員自動進入災區服務,宗教界也適時發揮安撫人心的力量,連學術文化界大批也投入重建家園的行列。
歷經了這場世紀的大地震、集體性的恐懼經驗,台灣民間的力量就像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一次次撞擊下,蘊藏在地底的能量一般,也以一種最直接的方式爆發出來。而這份力量正是台灣人可以與地震島共存的力量。
讓人民自己站起來
當人們尚在大自然的驚人摧毀力量中顫慄時,慈濟功德會的志工,便以多年來在國外累積的災難救援經驗深入災區,並上街頭募捐,結束救援工作後更為災民興建臨時安置的組合屋。
然而家園重建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它不僅是房屋的重建,更是一種社區網絡的重建。在中寮鄉傷亡最慘重的村落中,人們藉著鄰里間的互助關係走過生死的挑戰(右圖),而它也正是日後家園重建,社區重建的力量所在。在「人與家」重新安置,重新歸位的過程中,只有社區的人民自己站起來,才有可能建造一個比毀滅前更美麗的家園。
挑選基隆山坡宅 小心住在順向坡
2010/04/27
【網路地產王/曾炳鈞/綜合】
國道三號汐止往基隆路段,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走山意外,大規模土石壓毀高速公路,專家認定肇禍原因來自於「順向坡」。基隆在地房仲業者指出,從基隆麥金路到七堵、八堵、暖暖、瑞芳都有廢棄礦脈,加上多處社區都蓋在順向坡上,發生坍方僅是遲早的事,提醒購屋民眾最好多問、多做功課,或是上網搜尋特定路段,有沒有發生過坍方的意外事故。
■ 點名順向坡路段 基隆麥金路有前科
國道三號汐止往基隆路段,路齡僅十年左右,卻毫無徵兆發生走山事故,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長年風化促使地質變得脆弱,加上雨水滲透到地表層,成了山崩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歸咎釀禍原因「順向坡」成了眾矢之的,汐止林肯大郡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所謂「順向坡」是指山坡地的傾斜方向,與地層的傾斜方向一致,譬如,基隆河北岸面對東南方,尤其是指基隆、八堵山區,大多是順向坡。基隆當地人應該記憶猶新,三年前的六月初,基隆連日豪大雨,造成麥金路段發生土石崩落的意外,釀成三死四傷的慘劇。當時的說法,是因為大雨不斷,加上偶發地震,導致山壁裂縫擴大,其實歸咎肇因,應該與順向坡脫不了關係。
■ 基隆房價「走山」? 房仲:僅買氣遲緩
中信房屋基隆昱信加盟店長陳志宏指出,基隆山區不僅有順向坡的疑慮,從麥金路、七堵、八堵、暖暖、瑞芳等地,存在不少廢棄的老舊礦脈坑道,假使房子剛巧蓋在這些危險地段上,隨時都有坍方的危機。當地人熟知,常發生坍塌落石的地區,緊鄰「幸福華城」附近,這個社區屋齡超過15年,每坪單價大約5萬,其他新成屋或預售屋也有類似的疑慮,但因為還沒出事,才能喊出區域新高價。
陳志宏認為,國道三號爆發走山事故,短期之內的確會影響基隆房市,預估買氣將會遲緩,但基隆房價不可能再往下探,因為目前中古大樓每坪均價約10萬元左右,已經無法再壓低單價。目前基隆市區指名度最高的大樓是「東方帝景」,鋼骨大樓加上每戶60坪規劃,眺望海景的物件,每坪高達25萬元;基隆市郊則以靠近海洋大學的「山海關」較為有名,三千多戶的造鎮建案,尚有餘戶一千多戶,海景套房單價大約十萬起跳,不少投資客專門租給海大學生,租金投報率大約五個百分點。
(二)
台灣地震史
2011/03/12
【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
日期
地點
地震規模
情形
1694年4月24日 康熙大地震 7.0 發生地點則是在台北的新店或金山斷層。
1906年3月17日
(光緒卅二年)
梅山大地震
7.1
自台灣有文獻記載以來,這場地震的死亡總人數為史上第三慘重,至少有1258人遇難,傷2385人,房屋全倒6769戶,嘉義斗六間山中裂地6.7公里,溪水滾沸,嘉義地區鐵是嚴重扭曲變形。。
1906年4月14日 台南鹽水港 6.6
根據官方記載,地震規模6.6,造成15死、84傷、1794房屋倒,地貌災害包括地裂、噴砂、山崩。
1935年4月21日 關刀山地震
7.1
震央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后里大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
造成新竹州及台中州(約今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縣市)3276人死亡,1萬2千多人受傷,房屋全倒達17907戶,半倒則有36781戶,是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1941年12月17日 中埔 7.1 震央位於今天台灣嘉義縣中埔鄉龍山腳附近,又名「嘉義地震」,造成台南州(約今雲林、嘉義、台南縣)360人死亡,729人受傷[3],住家全倒達4481戶,半倒則有6787戶。
1946年12月5日 新化 6.1 這場地震造成74人死亡,474人受傷,有1971棟民房全倒,半倒及損壞者則有2084棟,在台灣於發生20世紀的地震央劇烈程度排名第八。
1959年8月15日 恆春 7.1 芮氏規模7.1強震,震央位於恆春東南東方70公里海底,台灣全島及澎湖均有感,以滿州鄉、恆春鎮、車城鄉、佳冬鄉造成的損害較為嚴重。港口溪之溪口入海處,有疑似海嘯的現象。
1964年1月18日 白河 6.1 這場地震共造成106人死亡、650人受傷,並且災情蔓延遠至嘉義市區,是為台灣發生在20世紀的地震央排名第六慘重,若從台灣戰後算起,排名則是僅次於921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7.3 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地震深度8.0公里,造成2378人死亡,有40845棟房屋全倒、41373棟半倒,死傷程度僅次於1935年關刀山地震。
2002年3月31日 331大地震 6.8 震央在宜蘭縣南澳地震站東偏南方55.8公里位置,震源深度13.8公里,造成7人死亡,近300人受傷,災情最嚴重發生在台北101大樓,起重機被震落,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受傷。
2010年3月4日 甲仙地震 6.4 深度只有5公里,造成96人受傷,高美大橋橋面15公分落差導致封閉,全台灣54萬5066戶停電。
【2011/3/12 聯合新聞網】
(三)
【特別報導】地震島的生命力 921集集大地震系列報導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無止息碰撞下所累積的驚人能量,終於在超出台灣島人意料的地方釋放出來,車籠埔斷層上的全家福社區剎時天崩地裂。板塊運動造就台灣,卻也帶來毀滅性的地震,地震島上的人注定要在毀滅性的地震中不斷的重生。
撰文/陳淑華
攝影/洪海彭
台灣因板塊運動而誕生,也因它帶來的地震,一次又一次在毀滅中重生。一九三五年,「屯子腳」大地震,造成新竹、台中一帶三千多人的死亡,六萬多間房舍的損毀,但也讓台灣人在救援行動中破除了原本狹隘的地域性觀念,催化了全島性文化組織的成立。地震後,在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的規劃下,台灣的都市發展更朝現代化的大道邁進。
如今相隔六十多年,集集大地震在台灣中部展現了大自然驚人的毀滅力,也讓我們看到了台灣人民的潛力,這次不僅再次湧現突破地域的義援浪潮,在重建家園路途上,人民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更超越政府的力量,首次發出自主的聲音……
大毀滅之後的重建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本刊在開展這樣的記錄時,願透過歷史的燭光,照見每次毀滅中喪生的人,讓他們的犧牲成為我們從一次次無法脫逃的毀滅中站起來的力量,成為我們建造一個比毀滅前更美好家園的力量。
毀滅的盡頭是新生
通往竹山的道路裂了,集集的城隍廟塌了,台北的東星大樓倒了,中寮鄉永平村的街道陷了,而大地卻隆起了。
住在霧峰鄉車籠埔斷層上的老人說:「地牛鑽過台灣這個山路,像在翻筋斗,把嘉義推到雲林,雲林又推過去,看了會怕。」
這是大自然的常態,在這樣的運行中,台灣島才能自海中浮現,成為一塊可供人立足的土地。立足在這樣土地上,人的生命顯得十分的脆弱,而也因為如此,才更應珍惜難得活下來的生命,建立一個可以與地震共處的家園。
二千萬人一條心
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成批的物資湧入災區。許多人想進災區,捲起袖子,做些什麼事,即使是搬一塊磚頭也好,沒有流淚,流汗也好。
中寮國小的收容所滿是各地的捐輸,埔里體育場軍民合力運補物質,各地的醫療人員自動進入災區服務,宗教界也適時發揮安撫人心的力量,連學術文化界大批也投入重建家園的行列。
歷經了這場世紀的大地震、集體性的恐懼經驗,台灣民間的力量就像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一次次撞擊下,蘊藏在地底的能量一般,也以一種最直接的方式爆發出來。而這份力量正是台灣人可以與地震島共存的力量。
讓人民自己站起來
當人們尚在大自然的驚人摧毀力量中顫慄時,慈濟功德會的志工,便以多年來在國外累積的災難救援經驗深入災區,並上街頭募捐,結束救援工作後更為災民興建臨時安置的組合屋。
然而家園重建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它不僅是房屋的重建,更是一種社區網絡的重建。在中寮鄉傷亡最慘重的村落中,人們藉著鄰里間的互助關係走過生死的挑戰(右圖),而它也正是日後家園重建,社區重建的力量所在。在「人與家」重新安置,重新歸位的過程中,只有社區的人民自己站起來,才有可能建造一個比毀滅前更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