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5-10-29 15:12:49

德書心得

書名:當鞋子開始思考
一.序:
數位革命尚未成功。至今為止,這場革命只是為了電腦,而不是為了人。與其宣稱革命,更重要的是,要能掌握住什麼是當今運作得不錯的事物的精髓,以便可以改善未來。我們已經歷過數位革命,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數位演化。
資訊科技大師葛申菲爾德以實驗室裡的尖端科技為基礎,描繪出引人入勝的明日世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互相握手寒暄時,腳上的鞋子也會互相交換資料;一本書可以無限下載不同的內容;咖啡機裡藏有一台超級電腦,知道你喜歡喝什麼咖啡……
如果連鞋子都會思考,所有的電腦消失,整個世界都成了我們的介面,那麼我們就可宣告成功。
二.內容: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1)舉例告訴我們,在教授領導的研究群中,作出了什麼往此方向前進的成果。(2)為什麼東西應該具有智慧。(3)如何進行發展會思考的東西。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紹了幾個原子與位元結合的研究成果。例如,利用微膠囊化技術的電子墨水,可製造重複使用的紙張;如果加上控制電路,可以製成可改變內容的書籍。利用數位科技研究樂器的數位模型,如果成功,未來將會有數位的史特拉迪瓦里名琴的出現,而讓聰明的樂器能補演奏者之不足。可穿式電腦,可用以建立人域網路,因為電腦就在人身上,可藉著感測器知道人的生理訊息。3-D列印機則可以操縱原子把材料組合成物體,而開啟“個人製造”的時代。數位貨幣將有可能加入描述價值的演算法則,將可創造更公平性的經濟環境。這些例子指出了數位技術結合原子應用的多采多姿。

在第二部分中,共有三個議題:(1)人有權利(東西主人的權利),同時東西亦應有其權利及義務。新的人,物關係亟待訂定。(2)應對那些過多想像空間的字眼應保持健康的持疑態度,不應只盲目附和。(3)電腦能有各種智慧行為(例如對話,下棋),但到如今尚難稱“電腦具有智慧”,以後應注重感知與認知的重要性,人機互動介面未來有三大方向,語音辨識,用意念指揮電腦及3D圖型介面。好的介面是讓使用者不必知覺其存在。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指出數位電腦的極限逼進,可以從量子電腦及類比電腦增益資訊處理。作者在最後以媒體實驗室的經營方式指出,(1)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是相互刺激的。(2)透過展示與溝通,公開智慧成果最有效果。最後作者指出,教育應該訓練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必須能自行發掘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高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是可考慮的一種方式。

三.心得:
其實初讀這本書時我真的無法看懂,因為裡面主要都是在提及一些電腦相關的專有名詞以及原子等等,但我發現在電腦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之下,人類其實還是無法十分熟稔地去操作實施。然而這個作者卻以更瘋狂的想法去構思,如果以後連一部咖啡機都可以知道你想喝什麼,一雙鞋子也可以傳達你所要的訊息那會是怎樣瘋狂的境界呢?因此本書作者室葛申菲爾德教授,對數位革命有了重新的省思,他認為我們已經歷過數位革命,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數位演化,讓我們人類的生活可以更方便更有品質。而我想這樣瘋狂的想法,如果真的實現的話,這個世界該會變得多有趣多好玩呢?令人十分的迫不及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