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8-09-08 21:39:36

實習心得

具體收穫:
  這次實習讓我學到最多的是與人的相處方式。因為我個性比較內向,長時間與人相處會比較吃力,也明白這是出社會之後必須要改掉的個性之一。這次實習讓我多多少少克服了這點,雖然確實是有相處不來的人,我也能最低限度地跟他們交談了。所幸工作單位的同事和上司大多很和善,有些人從不同縣市過來,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也有助於開拓我的視野。
  以前我不太喜歡打電話,會口吃也有難開口的情況,如果有事也會選擇用文字溝通。實習期間因為工作需要,我打了不少電話給學員的家長,後來發現其實打電話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困難,現在也可以流暢且準確地向陌生人表達我所想。
  另外,我也看到如何籌辦一場營隊,以前幾乎沒有帶過營隊的經驗,頂多只有在網路上視訊教小孩英文。雖然接觸到的並沒有很全面,不過當幾次助教而已。理解到原來一場一天就結束的活動,可能是耗費許多人力前置作業,才能讓參加者玩得那麼開心。例如有一場活動是用植物種子裝飾小屋,那我們可能就要花好幾天從種子堆裡挑選外型完整的拿來做教材,甚至有些種子必須經過多層加工。
  就算花了很多人力和資源,也總會還是有人不滿意。之前帶過一組學員,每人都在要求什麼都要跟別人一樣,計較他有我沒有的東西。這個時候就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跟他們溝通、說服他們,若是無法說服也須採用公正透明的方式決定,因為就算是裝飾種子這種小事,「公平」對小孩來說也非常重要。隊輔既是學生也是老師,站在這種特殊角度,才發現我們常常會忽略這種對小孩來說舉足輕重,大人卻早已不重視的細節。
  也體會到原來上班比上課累這件事是真的。這兩個月雖然沒做什麼特別累的事,但回家就會覺得比上課還疲勞。一直在思考原因,到現在才頓悟,其實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學校讓我們過著規律的生活,幾點去哪間教室上課、什麼時候放學,甚至會遇見什麼人幾乎都是固定的(也可能因為我社交圈狹小),突發狀況頂多只有隨堂小考或午餐找不到位子這種小事。但出社會就不是這樣,會遇見更多人、更多不同的意外,再再都考驗著應對能力和臨場反應。就算什麼都沒發生,還是處在「萬一會發生什麼事」的無形壓力中。我想這就是心態的問題,雖然這種預備心理不見得是壞事,但太過杞人憂天反而會為自己增加多餘的負擔,特別是處於每天得面對不同人的環境。

自我檢討:
經過這次實習,我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之處。
  最主要的兩點就是粗心跟放不開。粗心是一直想改正的缺點,從小學數學應用題忘了寫單位,到現在弄錯行前簡訊內容。明明做了很多次檢查,卻始終有漏網之魚。就像鬼遮眼一樣,我也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沒看到,重要時刻它就理所當然地出現在眾人面前告訴我「妳是個不可靠的人」。我不知道細心算不算是一種天賦,但如果繼續粗心下去,一定會對未來職場造成不良影響。我認為能改正它的方法,除了本身更加專注集中外,還可以找個人幫忙檢查,多點人可以減少出錯的機率。
  再來就是放不開。之前有個活動承辦人也提醒了這點,說我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學員。其實我不討厭跟人相處,只是會比外向的人耗費更多能量。我也不討厭自己內向的個性,有時因為我的內向,反而更能察覺周遭人們的需求,開口前都會再三思考,也不會主動聊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甚至覺得空洞的交談還不如沉默)。但在當今社會,活潑、開朗、外向、健談的人比較受歡迎,因為這類特質是人與人在接觸時,最容易切入的態度。我認為自己應該放更多心力在與人相處上,畢竟全然孤立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要在工作,就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人際關係也是職場的一部分,一定要好好經營才行。

給學弟妹的建議:
  在科工館的科技教育組實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細心和耐心,其次是社交能力。會有很多文書工作需要一筆一筆慢慢確認,也有龐大的數據要足夠的耐心去處理。如果有帶營隊的工作,那能與小朋友打成一片就很重要,學員多是國小生,我們需要與他們的邏輯同步,進而理解他們的需求,做出恰當的處理。同時也不要怕當壞人,如果讓小朋友覺得你人太好,那他們就會爬到你頭上,想管也管不了。
  我覺得科工館是一個很值得來的機構,可以了解公家機關如何運作,有規律的作息也有較靈活的工作(例如帶營隊),特別是如果將來想到政府機關工作的同學可以積極考慮。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