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改變世界的蘋果-劉祥亞
雖然雙親都已經過世,但是史帝夫‧賈伯斯心中仍然對他們保留著崇敬之情。「我父親總是辛勤工作,而且一雙手靈巧無比。」他稍後說道。此外,史帝夫亦不忘感謝母親「在學齡前教他閱讀。」簡言之,他認為自己真是「非常幸運。」
其實,賈伯斯夫婦非常單純,他們只不過設法讓史帝夫對周遭的世界產生興趣,從而啟迪他的心靈。史帝夫從小就精力充沛,並且十分早熟,他從父母以及鄰居的身上獲取了個人發展的基礎。透過自由而無拘束的教育方式,他很早就接觸了科技工藝。
例如,在史帝夫還只有五、六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已經會帶他到家裡的車庫去一起拆解或組裝東西。「我父親會把那些小工具給我,並且向我展示工具的用途……對我而言,真是非常有用。他總是花很多時間陪我,教我組裝模型,然後再拆掉,要我重組一遍。」
所以,從非常小的時候,賈伯斯便展露了對器械的興趣,甚至於「已具有若干粗淺的電子知識。」此外,在他五歲時,賈伯斯一家便搬到Mountain View去定居了,該地正好處在後來被稱為「矽谷」的中心。「那裡到處都是工程師,」史帝夫如此回憶,並且補充說道:「能夠在那裡長大,實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一位曾是賈伯斯家庭的鄰居,同時也是在惠普就職的工程師——賴瑞‧藍(Larry Lang)從那時起便開始熱心地傳授電子知識給這名小孩。他教會史帝夫如何用若干電子零件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小物件。「從此以後,我所看見的每一項產品,對我來說都不再神秘。因為我很明白,那一切都是人為的結果。一旦瞭解了箇中奧秘,任何產品就不再神奇了。如此一來,便能夠建立起自信心,因為透過學習與觀察,再複雜的產品都能夠被瞭解得一清二楚。這一點對於我的童年來說真是太有價值了。」
天才並非一定要成績出色
這一切很可能對年幼的史帝夫起了雙重作用,他不但從小就沉浸在對電子領域充滿熱忱的環境中,而且也體認到,很多極重要的知識並不是從學校裡學習來的,「而是從真正學有專精的人那裡學來的」:想要成為一個「天才」,不一定非要有出色的學業成績。
在史帝夫的記憶裡,最初的學校經驗十分痛苦,他記得「一開始非常難熬。」「我接觸到一種全然陌生的威權形式,令人厭惡極了。讓我幾乎無法喘息,而且滿腔的好奇心也幾乎被扼殺殆盡。」史帝夫說道。
從小,史帝夫就不是一個能夠安靜待在課堂上聽課的學生。他生性獨立,而且是個淘氣的學生。總喜歡吹牛並且和老師唱反調,也因此常常被趕出教室,甚至於必須把他和同是搗亂分子的死黨們分開。
到了四年級的時候,級任導師希爾太太(Mme Hill) 注意到史帝夫的天分。希爾太太顯然瞭解到史帝夫雖然桀驁不馴但是可塑性極高,於是她向史帝夫做了一項令人意外的協議。她同意給史帝夫五塊美元以及一些糖果,條件是史帝夫必須要能夠解開她所出的數學習題。這項策略奏效了,而且史帝夫也記得自己從此對這名導師產生了敬意,因為她激起了自己的學習心。此外,希爾太太還教會了史帝夫自己動手製造簡易相機,如此一來,史帝夫的學習興致更是高昂了。
總之,這一年對於塑造史帝夫的獨特人格來說,實在是個非常關鍵的時期,而史帝夫此時還不滿十歲。「從學業的角度來看,我一生就是在這一年裡所學到的東西最多。」他後來坦誠道。該學年結束的時候,因為史帝夫的成績非常優秀,校方便決定讓他連跳好幾級,直接就讀高中部。不過,賈伯斯夫婦婉拒了這項建議。最後,史帝夫還是很開心的跳了一級就讀。
在一九七六年四月,蘋果電腦的驚奇之旅便在位於加州洛奧圖斯客城市克里斯大道二○六六號(Los Altosc, Crist Drive 2066),賈伯斯父母家的車庫裡正式揭開了序幕。從此,該地亦成了一處聖地。後來,沃茲尼亞克亦嘗試說服惠普從當時正全力發展的工業用計算機,轉換跑道改以「個人電腦」為研發主軸,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
蘋果所研發出來的第一架機器,其實是一張主機板,使用者必須自行將這張主機板安裝到自己所選的機殼插槽裡。這一張主機板可以安裝在電視機上,但主要的客戶層是鎖定在對先進資訊科技有所迷戀的人士。基本上,這塊主機板是沃茲尼亞克所設計,他不僅擅長操作微處理器,而且多年下來,技術可以說已經是出神入化了。
邀迷哥迷姐共嘗「蘋果」
至於市場行銷及「劃時代」的演說則完全交給賈伯斯操心。此外,也多虧了賈伯斯,公司的名稱才會命名為「蘋果」。這是賈伯斯最喜愛的水果,同時也得以讓他玩起文字遊戲:"byte"這個字原本是指二進位制的位元組,但同時也讓人聯想起"bite"(啃咬)這個動詞。
蘋果一號確實是項創舉,像隨機內建8KB的RAM,還有人堅持必須強調該機器運作「非常迅速」,透過磁帶機,可以每二十秒寫入或讀取4KB的資料。並且以此為號召,邀集所有的迷哥迷姐們一同來「品嘗蘋果」。由此,得以一窺蘋果電腦兩名創辦人的反抗性格,尤其是賈伯斯的個性。這兩人的性格已經宣告了「他們的信念在於免費或者用極低廉的價格將軟體配備在蘋果電腦上,讓蘋果電腦的愛用者免於必須經常花大錢,才能取得最基本的工作軟體。」
以低價打開市場
這架蘋果一號電腦在概念上雖然創新,但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台個人電腦,因為使用者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技術。此外,兩位史帝夫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定出六百六十六點六六美元的價格,務求讓「第一顆蘋果」能夠成功打開市場。
此一令人驚訝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後來為該電腦博得「怪獸機器」的戲稱)竟然不是由滿腦子離經叛道神秘思想的賈伯斯所提出,反而是他和沃茲尼亞克兩個總喜歡妙想天開的人共同決定的。這一點倒是十分令人意外。賈伯斯以滿腔熱血,到處去推廣輕巧而「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的概念。賈伯斯的這項想法在當時顯得十分新奇而充滿企圖心。從四月起,他便四處聯絡經銷商,範圍甚至觸及美國東岸。當時在紐約擔任電腦市場(Computer Mart)主管的史丹利‧偉特 (Stanley Veit)說:「有個年輕人打電話給我,說他製造出了電腦,並且希望我能夠當他在東岸的經銷商。這個年輕人一談起他的電腦,就非常地意氣風發。於是,我決定一試。」再一次,賈伯斯又發揮了他的魅力。史丹利‧偉特是蘋果一號的第三位買主,後來則成了蘋果電腦的擁護者之一(然而,他當初所收到的第一台機器根本不能使用,後來賈伯斯又補寄了第二台給他,讓他非常高興)
靠著努力與運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這顆蘋果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賈伯斯的一生。
其實,賈伯斯夫婦非常單純,他們只不過設法讓史帝夫對周遭的世界產生興趣,從而啟迪他的心靈。史帝夫從小就精力充沛,並且十分早熟,他從父母以及鄰居的身上獲取了個人發展的基礎。透過自由而無拘束的教育方式,他很早就接觸了科技工藝。
例如,在史帝夫還只有五、六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已經會帶他到家裡的車庫去一起拆解或組裝東西。「我父親會把那些小工具給我,並且向我展示工具的用途……對我而言,真是非常有用。他總是花很多時間陪我,教我組裝模型,然後再拆掉,要我重組一遍。」
所以,從非常小的時候,賈伯斯便展露了對器械的興趣,甚至於「已具有若干粗淺的電子知識。」此外,在他五歲時,賈伯斯一家便搬到Mountain View去定居了,該地正好處在後來被稱為「矽谷」的中心。「那裡到處都是工程師,」史帝夫如此回憶,並且補充說道:「能夠在那裡長大,實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一位曾是賈伯斯家庭的鄰居,同時也是在惠普就職的工程師——賴瑞‧藍(Larry Lang)從那時起便開始熱心地傳授電子知識給這名小孩。他教會史帝夫如何用若干電子零件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小物件。「從此以後,我所看見的每一項產品,對我來說都不再神秘。因為我很明白,那一切都是人為的結果。一旦瞭解了箇中奧秘,任何產品就不再神奇了。如此一來,便能夠建立起自信心,因為透過學習與觀察,再複雜的產品都能夠被瞭解得一清二楚。這一點對於我的童年來說真是太有價值了。」
天才並非一定要成績出色
這一切很可能對年幼的史帝夫起了雙重作用,他不但從小就沉浸在對電子領域充滿熱忱的環境中,而且也體認到,很多極重要的知識並不是從學校裡學習來的,「而是從真正學有專精的人那裡學來的」:想要成為一個「天才」,不一定非要有出色的學業成績。
在史帝夫的記憶裡,最初的學校經驗十分痛苦,他記得「一開始非常難熬。」「我接觸到一種全然陌生的威權形式,令人厭惡極了。讓我幾乎無法喘息,而且滿腔的好奇心也幾乎被扼殺殆盡。」史帝夫說道。
從小,史帝夫就不是一個能夠安靜待在課堂上聽課的學生。他生性獨立,而且是個淘氣的學生。總喜歡吹牛並且和老師唱反調,也因此常常被趕出教室,甚至於必須把他和同是搗亂分子的死黨們分開。
到了四年級的時候,級任導師希爾太太(Mme Hill) 注意到史帝夫的天分。希爾太太顯然瞭解到史帝夫雖然桀驁不馴但是可塑性極高,於是她向史帝夫做了一項令人意外的協議。她同意給史帝夫五塊美元以及一些糖果,條件是史帝夫必須要能夠解開她所出的數學習題。這項策略奏效了,而且史帝夫也記得自己從此對這名導師產生了敬意,因為她激起了自己的學習心。此外,希爾太太還教會了史帝夫自己動手製造簡易相機,如此一來,史帝夫的學習興致更是高昂了。
總之,這一年對於塑造史帝夫的獨特人格來說,實在是個非常關鍵的時期,而史帝夫此時還不滿十歲。「從學業的角度來看,我一生就是在這一年裡所學到的東西最多。」他後來坦誠道。該學年結束的時候,因為史帝夫的成績非常優秀,校方便決定讓他連跳好幾級,直接就讀高中部。不過,賈伯斯夫婦婉拒了這項建議。最後,史帝夫還是很開心的跳了一級就讀。
在一九七六年四月,蘋果電腦的驚奇之旅便在位於加州洛奧圖斯客城市克里斯大道二○六六號(Los Altosc, Crist Drive 2066),賈伯斯父母家的車庫裡正式揭開了序幕。從此,該地亦成了一處聖地。後來,沃茲尼亞克亦嘗試說服惠普從當時正全力發展的工業用計算機,轉換跑道改以「個人電腦」為研發主軸,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
蘋果所研發出來的第一架機器,其實是一張主機板,使用者必須自行將這張主機板安裝到自己所選的機殼插槽裡。這一張主機板可以安裝在電視機上,但主要的客戶層是鎖定在對先進資訊科技有所迷戀的人士。基本上,這塊主機板是沃茲尼亞克所設計,他不僅擅長操作微處理器,而且多年下來,技術可以說已經是出神入化了。
邀迷哥迷姐共嘗「蘋果」
至於市場行銷及「劃時代」的演說則完全交給賈伯斯操心。此外,也多虧了賈伯斯,公司的名稱才會命名為「蘋果」。這是賈伯斯最喜愛的水果,同時也得以讓他玩起文字遊戲:"byte"這個字原本是指二進位制的位元組,但同時也讓人聯想起"bite"(啃咬)這個動詞。
蘋果一號確實是項創舉,像隨機內建8KB的RAM,還有人堅持必須強調該機器運作「非常迅速」,透過磁帶機,可以每二十秒寫入或讀取4KB的資料。並且以此為號召,邀集所有的迷哥迷姐們一同來「品嘗蘋果」。由此,得以一窺蘋果電腦兩名創辦人的反抗性格,尤其是賈伯斯的個性。這兩人的性格已經宣告了「他們的信念在於免費或者用極低廉的價格將軟體配備在蘋果電腦上,讓蘋果電腦的愛用者免於必須經常花大錢,才能取得最基本的工作軟體。」
以低價打開市場
這架蘋果一號電腦在概念上雖然創新,但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台個人電腦,因為使用者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技術。此外,兩位史帝夫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定出六百六十六點六六美元的價格,務求讓「第一顆蘋果」能夠成功打開市場。
此一令人驚訝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後來為該電腦博得「怪獸機器」的戲稱)竟然不是由滿腦子離經叛道神秘思想的賈伯斯所提出,反而是他和沃茲尼亞克兩個總喜歡妙想天開的人共同決定的。這一點倒是十分令人意外。賈伯斯以滿腔熱血,到處去推廣輕巧而「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的概念。賈伯斯的這項想法在當時顯得十分新奇而充滿企圖心。從四月起,他便四處聯絡經銷商,範圍甚至觸及美國東岸。當時在紐約擔任電腦市場(Computer Mart)主管的史丹利‧偉特 (Stanley Veit)說:「有個年輕人打電話給我,說他製造出了電腦,並且希望我能夠當他在東岸的經銷商。這個年輕人一談起他的電腦,就非常地意氣風發。於是,我決定一試。」再一次,賈伯斯又發揮了他的魅力。史丹利‧偉特是蘋果一號的第三位買主,後來則成了蘋果電腦的擁護者之一(然而,他當初所收到的第一台機器根本不能使用,後來賈伯斯又補寄了第二台給他,讓他非常高興)
靠著努力與運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這顆蘋果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賈伯斯的一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