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0-10-08 02:35:39

2010心靈成長營雲嘉南高屏東梯-第二天文稿-人文真善美組 陳禹彤

2010年心靈成長營營期第二天,學員們的行、住、坐、臥儀軌都已經慢慢上軌道。在課堂間,追尋青年心方向,慈青學員們認真筆記,在講師幽默言談間找到自己心的依歸,並時時詢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志工年齡年輕化 悲智雙運無量義
現今社會多了一個新的名詞─「志工」,擔任志工蔚為風潮, 上人在志工早會中提到:「慈濟人在人群中宣揚環保、齋戒,達到人間菩薩的最高境界:真、誠、善、美」。
陳璽文學長於課堂中分享自己因為愛慈濟,想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心力在慈濟付出而拒絕兩個月薪水百萬的工作,學長分享:「就算是慈青還是會屈服在金錢的誘惑中。」但是學長愛自己,更珍惜慈濟增長自己的慧命,也發現自己其實可以發揮長才,結合自己的興趣繼續在廣大福田中耕耘。
  在這「愚蠢的年代」裡,我們有能力救地球來改變世界,但我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積習,如同邱國氣學長在於課堂中的循循善誘,上人始終相信:「只要願意往前走,後面的人一定會跟上。」,身為弟子的我們還有時間懈怠嗎?
上人最近改口說:「來不及說了。」連『說」都來不及了,天下有事,匹夫有責,當我們盡一份微薄的力量,就是一個希望,時代不同了,你我已不再有揮霍的權利我們都要直接去面對災難。但我們,還是要當個後知不覺的人嗎?

◎尊重生命護大愛 珍惜當下過秒關
 花蓮慈濟醫院的常住志工─蘇足師姑,分享自己在擔任志工時與年輕志工共事所發生的趣事,例如:一位志工「助念處」、「住院處」的國語發音不標準,而鬧出的尷尬笑話,但是這個笑話更深的涵義可能是,誰知道下一個人生的轉角會是「助念處」還是「住院處」呢?
曾經有個年輕的生命因為貪玩而受重傷,媽媽守候在病床邊四天三夜沒吃也沒睡,期待昏迷的孩子趕快清醒,最後卻還是挽回不了年輕孩子的性命,雖然生命的無常總讓人難以抵禦,傷心欲絕的媽媽決定將思念之情化為無私大愛,她告訴孩子:「你的生命如此短暫就即將結束,如果能在生命的最後將大體捐贈給更有需要的人,也是一件善事。」世上最苦的不是思念的人而是病人,思念的人還有明天,而病人卻不知道自己還有幾個明天。師姑在醫院看盡了人生無常,語重心長的為這段故事做了結語,期勉慈青們珍惜生命,心中不要常存計較心,而要用感恩、惜福之心處世。

◎眾生苦像生活難 萬法心生得歡喜
蘇足師姑以千手世界的歌詞為「無常看人生」這堂課做結語,也為時代青年調整心的方向,提醒大家隨時用感恩的心來面對無常,契合陳阿桃師姑於課堂中分享,募集慈青學員的一份善心及善念與上證下嚴上人「慈心相吸、悲心相契」。
蘇足師姑更與大家分享慈濟面霜的功效,笑是自我祝福,而她也是因為做慈濟得到歡喜的關係,所以行善助人,天天歡喜,比買昂貴化妝品更有效喔!來自文藻外語學院的慈青黃俊熙說:「聽了蘇足師姑的課後,我覺得心美人自然就美,當你自己有了美麗的心情,自然就會讓大家覺得你很漂亮,我現在的頭髮太長了,希望能師姑為我剪一個乾淨清新的髮型。」

◎心繫慈濟志業傳承 慈青願做校園清流
  此次由慈青隊輔承擔志業體導覽的解說員,充分運用在營隊中學習的經驗與自己對慈濟的了解,向慈青學員分享慈濟的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國際賑災,讓學員們更加了解慈濟四十四年以來的所做的點點滴滴。隊輔孫嘉萱說:「我準備了很多資料要跟學員解說,在每一次的解說中我都會再消化資料,針對不同的小隊進行不一樣的解說,因為不是每個個小隊都適合一樣的講稿,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才知道當講師不容易,不過也更了解關於人文方面的相關資訊。」學員們參觀完後不禁敬佩師公上人的智慧,從三十個家庭主婦與竹筒開始募心、募款,造就現在的慈濟世界。來自文藻外語學院的慈青蔡孟瑩說:「原來慈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慈青來當第一人,希望自己能將慈濟的精神廣佈校園。」

◎無語良師大愛澤醫 慈悲喜捨育醫王
 慈青隊伍浩蕩長來到慈濟大學,一位在營前出了車禍的學員-陳品瑄,縱使腳傷不方便行動,卻堅持一同到慈濟大學了解「生命的勇者、大捨的菩薩」是怎樣地慈悲喜捨。擔心陳品瑄同學走太遠的路讓傷勢更嚴重的葉玲琬師姑一路推著輪椅,並不覺得辛苦並說:「品瑄這樣精進的精神,讓我覺得一定要完成她的心願,協助她來到大捨堂參觀」看過無語良師的介紹影片,影片中家屬們語重心長地對醫學生說:「我的家人就交給你了。」對於醫學生來說,無疑是更深厚的責任。家屬的不捨之情讓慈青學員們感同身受,感動的眼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無語良師指導的不只是醫學生專業上的技術,更教導學生生命的意義與尊重的真諦。
 解說的學長分享:「慈濟大學醫學院的人文教育,讓醫學生對病人多了一分尊重,也在手術中更用心。」,文藻外語學院慈青連家宜說:「學長剛剛帶著我們進入大捨堂,裡面充滿溫暖的感覺,跟我想像中放置骨灰的地方不一樣,它更貼近家屬了。」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好好的死。」,當有了這層認知,我們就不害怕死亡,而能更珍惜生命,把握時間學習,相信慈青們會在這一趟生命旅程中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