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生活與環境的讀書心得

生活與環境讀書心得報告 繳交日期: 年 月 日 圖書編號 R3044327v.7 書名 環境與生態 作者 馬杰 出版社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姓名 江雨蓁 班別 US1A 學號 1105203004 一、 請寫出這本書的序中所提出這本書的重要之處? 關於生態: 生態學研究裡最簡單的階層,事研究單一個體在其棲息地的一些行為,包括它如何覓食及住在哪裡。研究住在某個地區的單一族群的所有個體,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資料。共有同一個棲息地的各種族群形成一個生態團體,而每一個地方的各種生態團體又漸次組成一個生態系統,例如:荒地沼澤,或草地。 關於環境: 生物棲息地的消失,以熱帶雨林的遭受破壞最為嚴重。雨林現在每年會消失百分之一到二,放牧,農場,採礦,罰目以及人類的定居,這些全都需要土地。在我們有生之年,大部分雨林可能都將消失,而對它威脅最大的就是農業。在中南美洲,有為了建立牧場,生產肉品送到國外去做速食漢堡,而焚燒大片雨淋的情形。這些做法都太短視近利,殊不知他們所浪費的資源才是最寶貴的。 二、請以這本書中的主角為例,完整敘述他提出的理論或想法? 不適當的農耕方式,很容易造成土地荒廢。一塊自然的草皮可能包含了40種以上不同的植物,這種各式各樣的結合,使得生態系統能再降雨機率不穩定的地區發展繁榮,這其中有許多是能渡過最乾旱季節的耐旱性植物,而人類卻不要這種草地,而以單一品種的農作物取代,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一但這種農作物因乾旱而枯萎,那麼就再也沒有別種植物來抓緊土壤,土壤就會因為沙質化而被風吹走或被雨水沖刷殆盡。 二、 請用200個字寫出你看這本書後你覺得有收穫的書中內容? 我學到核能危害的知識。輻射現象會自然發生,許多岩石都具有些微的放射性。隨著地球的演進,地球上的生物也逐漸習慣了這些幅射。人類在西元1940年代首次發現了核能的秘密,從那時候開始,非自然的輻射汙染便一直是健康的潛在殺手。對於人體能夠安全地接受多少輻射量的問題,曾有過相當多的辯論,而今天,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為,只要暴露在非自然的幅射線之下,就是危險的。這個世界第一次暴露在輻射汙染下是因為原子武器的使用和試爆。今天,核能發電又成了另一個人們關心的話題。雖然核能發電廠都盡可能設計得盡善盡美,但是在運作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輻射外洩。而且核能廢料如何處理,也是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