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29 22:53:07

第二組歷史報告之書面資料

德國的教育

歷史報告 第二組

     1098302005葉亭瑋

        1098302009王乃盈

             1098302015范家綺

                  1098302028柯政君

                  1098302029郭姸麟

                  1098302031陳怡均

                  1098302032潘雪菁

 指導老師:林遠航

 

 

目錄

 

 

第一章          緒論……………………………………23

 

 

第二章          德國教育………………………………329

 

 

第三章          結論與心得……………………………3032

 

 

第四章          參考文獻………………………………323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位處歐洲心臟地帶,擁有357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和近8200萬的人口,在歐洲是僅次俄羅斯的大國。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同時是戰爭挑起國語戰敗國,卻能迅速的在廢墟中重建其傲人的經濟奇蹟。許多人都對德國人精確、守時、嚴謹、守法與敬業的民族特性印象深刻。集體的歷史情結與民族主義的精神為德國帶來璀璨的文化與耀眼的經濟發展,但也形成保守,封閉甚至專制的民族性格。保守謹慎的性格符映了德國歷史文化中理想主義的色彩,對德國今日社會與教育制度的發展影響很大。

  一個國家的教育與其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德國是厲行政黨政治的民主國家,屬多黨制,政壇上以基督教民主黨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CDU 、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DeutschlandsSPD兩大政黨為主各政黨教育政策有所不同基督教民主黨(CDU)以保守著稱多強調傳統特色與精英色彩重視謹慎周全的規劃因此「三分學流」的堅持與文法高中的發展為其主張。而社會民主黨(SPD)則以自由、平等、社會融合與革新為口號並以推動六年制小學、職業基礎教育年、改革大學(綜合大學)、綜合中學、實驗學校等為主。

  經濟發展及社會問題對德國社會及教育的影響相當直接。社會問題中,人口老化、外勞與移民、失業等不但是廣為關注的焦點,而且影響著德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外勞與移民迫使德國學校教育在課程與教學這方面,需特別注意到文化差異和民族融合的議題。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教育是百年大業,中國有句成語說:「十年種樹,百年育人。」;德國哲學家I.Kant1724~1804)在《論教育》一書中中曾言:「人只有經過教育才成為一個人。」由此可見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從教育便可看出一個國家的發展脈絡。我們學習德文,應當理解這個國家的民族性及國民養成,而造就這些的根本便是教育。關於將來我們或許也會道德國就學或就業,如此一來對於德國教育及學制便不可渾然不知。德國的強大和教育的密切關聯是不可否定的,但終究什麼樣的教育能創造出這樣一個經歷二次大戰戰敗卻仍可迅速重建甚至是重回世界舞台的興盛國家?德國的教育體制在國際間來看是獨樹一格的,他們堅持自我的堅持,三分學流的制度十分特殊,這也造就了德國的強盛。在儒家思想及中華悠遠傳統的影響下,讀書和學歷幾乎是東方社會出人頭地最快的捷徑,「因材施教」這句話看似簡單,在我們熟知的台灣教育體制裡卻是困難重重,反觀德國,歷史悠長的三分學制,不但讓國家未來棟樑能習得一技之長,還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雖然如此學制亦有其弊端,但不可諱言這樣的學習制度仍是十分有效率且成果顯著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