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1-12-27 23:11:13

歷史第15週筆記(影片觀賞)

拯救地球的5種方法:

一、太陽遮陽板
重點:把很多片很薄的玻璃發射到太空,要隨著地球繞行太陽的角度轉換,永遠垂直,反射太陽光,讓少一點的太陽輻射到地球,阻止氣溫繼續升高。
副作用或後遺症:雖然科學家說它很輕,被撞到也不會碎,但是又怎麼能保證呢?太空船經過的時候就得注意航道,這樣會造成很多的困擾。最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太高了,光是做出玻璃就花不少錢,運送的錢更可觀。

二、人造雲
重點:製造出可反射太陽光的雲,並希望它不會下雨。又機器在海上造雲,直接把海的水蒸氣打入空氣中,水蒸氣最後會剩下鹽晶顆粒,會有小水滴附著在它上面形成雲。
副作用或後遺症:如果無法克服下雨的問題,只會造成海平面又繼續升高而已。

三、硫屏幕
重點:把含有硫的氣體打到平流層,就像火山爆發後一樣,地球會重新降溫。
副作用或後遺症:又本末倒置的再次碰壞了臭氧層,還有可能形成酸雨。

四、繁殖浮游植物
重點:浮游生物可行光合作用必吸收二氧化碳,但它需要養份才有東西吃才能生存。所以把氮氣打入海裡即可產生浮游生物需要的養分,浮游生活繁殖越多,吸收越多二氧化碳。
副作用或後遺症:可能造成海裡養份過多,浮游生物過多,空氣進不到海裡,海中生物缺氧而死。

五、人工樹
重點:建造和樹一樣的機器,裡面有氫氧化鈉,可以讓二氧化碳變換成水。
副作用或後遺症:能減少的量很有限,未必有這麼多空間架設機器。

我最讚成(四、繁殖浮游植物)。它是缺點最小的,如果怕養份過多,控制氮的排放量及排放地就可以了,也比較不容易造成環境的污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