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研究資料首頁-> 研討會論文

研究資料明細

論文名稱 The dilemmas and challeng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itiated social enterprises confront: A Study of social enterprise strategies development
研討會開始日期 2010-07-02
研討會結束日期 2010-07-03
所有作者 高明瑞, 許淮之
作者順序 第二作者
通訊作者
研討會名稱 社會企業創業:現況與策略前瞻國際論壇
是否具有對外公開徵稿及審稿制度
研討會舉行之國家 NATTWN-中華民國
研討會舉行之城市 Taipei
發表年份 2010
所屬計劃案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可公開文檔   
附件 社會企業論壇.pdf社會企業論壇.pdf
論文1-1(目錄).pdf論文1-1(目錄).pdf
論文1-1(目錄).pdf論文1-1(目錄).pdf
論文1-2(摘要).pdf論文1-2(摘要).pdf


[摘要] :
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 多半以經濟效益衡量分析企業的成敗, 因此被批為短視近利的勢利者; 側重社會主義的國家則考慮社會大眾的福利為優先, 伴隨著福利國家的經濟支出及高稅率, 被批為過度理想化的懶人天堂。 社會企業在此兩種思維的衝擊下,衍生出不單以經濟利益或社會福利為考量的企業組織型態, 而期望能兼顧雙底線、三底線的組織型態, 企圖滿足經濟及社會的雙重認定, 所衍生出來的企業組織。 加上,非營利組織無法如過去般,僅依賴單純的捐款及政府補助為主要經濟來源, 尤其外在的經濟或社會文化的場域不若過往的穩定, 政府的福利預算減少, 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社會公益目標將因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需要讓步及犧牲部份的「受服者」(service receiver)的權益,因此非營利組織的企業化被視為一種與外部競爭市場規模進行競合的過程,也是非營利企業組織另一種與社會結構互動的過程所產生的新型組織模式。 此種新型態的社會企業是Pierre Bourdieu所謂的『場域』發展理論進化而成的另種組織及企業型態。 雖然韋伯(Max Weber) 及馬克思(Karl Marx)都曾試者將經濟利益分析與社會結構分析連結探討, 做為認識資本主義的一部分, 而現代經濟社會學的重要任務, 是將經濟利益再度引到關於企業與社會結構及社會組織面的分析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