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中簡筆記!

中簡筆記
史記
 ※ 史記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 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壹、史記的體制
大致上以年代地域作為分類。
 
 編年體(年代):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編撰。
  ex春秋(最早)、資治通鑑、左傳
       
 國別體(地域):分國記載的史書。
  ex國語(最早)、戰國策
 
 ˙五大分類: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8
      本紀:天下統治者的事蹟。
        ex:呂后本紀、項羽本紀(在權不在位)∕秦始皇本紀
      世家:影響深遠的家系或貴族事蹟。
        ex:吳太伯世家(吳國)、越王句踐世家(越國)
      列傳:歷史上各類人物的歷史表現與社會的種種樣貌。
        ex:廉頗藺相如列傳、伍子胥列傳
      表 :以表格的方式整理事件次序或歷史動態。
        ex:六國年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書 :與歷代典章制度有所相關。
        ex:樂書、禮書
 
 ˙紀傳體:史記為中國第一本紀傳體史書
      紀 :年代標準
      傳 :人物的動態
     世家 :紀傳合體的侯國史
    表∕書 :貫穿事蹟演化的總線索
貳、史記敘事的技巧
 (1) 尊重歷史事實,平鋪直敘∕不虛美、不隱惡。
 (2) 寓論於敘事之中,有著鮮明的褒貶色彩。(史筆喻褒貶)
 (3) 善於對材料進行剪接、調度。
 (4) 富有戲劇性。
 
 
參、史記刻畫人物的技巧
 (1)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上刻畫人物
   ex:《項羽本紀》的鉅鹿之戰
 (2)在事物的發展和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
   ex:《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藺相如完璧歸趙
 (3) 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
   ex:《伍子胥列傳》
 (4) 運動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ex:《李將軍列傳》中提到:「李廣力大善射。」
 (5) 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語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神情和態度。
 
 
肆、史記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1) 文 體 :傳記文學的始祖。(紀傳體)
        唐代傳奇~明清小說ex:唐代傳奇、清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2)  語 言 :史記的語言平易簡潔,直接影響後世的散文
 (3) 文學題材:蕭何追韓信、霸王別姬
 (4) 刻畫人物:項羽、荊軻ex:荊軻刺秦王)
 
 ※《史記》對後世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伍、史記的成書原因
 (1) 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史記》。
 (2) 繼承《春秋》精神。
   重視其性質,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
 (3) 完成太史令的責任、盡史學家的職責。
 
 
 
漢代樂府民歌
 興起於西漢,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沒落於隋朝,變調於唐朝中期。
 
壹、樂府名稱的由來
 (1) 兩漢所謂樂府,原始意義是指音樂官署。它的任務是製定樂譜、訓練樂工、搜集歌辭。
  朝廷典禮所用的樂章主要是由文人寫作,配合著民間產生的音樂即所謂「俗樂」,在普通場合演唱適合的歌辭,主要是從各地搜集來的民歌。這些樂章、歌辭統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
 (2)樂府代表著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繼詩經、楚辭之後在中國文學史上放著光彩的樂府詩,就是來自民間的樂府歌辭。
 (3) 漢武帝立樂府,本為定郊祀之禮
   《漢書˙禮樂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採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設立樂府的時間:西漢漢武帝
     採詩的目的:郊祀之禮
     採詩的地域:趙、代、秦、楚之謳
    掌管樂府的人:李延年
  《漢書˙藝文志》:自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樂府採集的是民間歌謠。採集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夜誦」,而是用以「觀風俗、知薄厚」,為治理政事作為借鑑,在客觀上也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
 
 
貳、樂府民歌的形式
 樂府的形式眾多,但以五言和雜言為大宗。
 
 (1) 四言詩
   ex:《相和歌辭》的公無渡河、曹操《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 五言詩
   ex:《相和歌辭》的江南、孟郊《遊子吟》
   ◎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 雜言詩
   ex:《相和歌辭》的孤兒行、李白《戰城南》、曹丕《陌上桑》
 
 
參、樂府民歌的題材
 (1) 揭露戰爭和傜役:兵役制度的黑暗 ex:十五從軍征
 (2) 平民窮人的窮苦生活:兩漢之際貧富懸殊 ex:東門行
 (3) 反映官史對平民的掠奪和奴役 ex:平陵東
 (4) 男女戀愛生活和婚姻悲劇 ex:孔雀東南飛
 
 
肆、樂府民歌的寫作技巧
 (1) 運用對話的方式刻畫人物性格 ex:東門行、陌上桑
   除對話外,亦有以第一人稱為獨白向讀者傾訴的手法 ex:上邪、孤兒行
 (2) 敘事+抒情=中國古代民間詩歌的一大發展 ex:孔雀東南飛
 (3) 鋪張烘托的手法
 (4) 善用詩經主要的兩種技巧:比、興
 
 
伍、樂府民歌對後世的影響
 (1)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 ex:曹操《蒿里行》、李白《戰城南》
   ◎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歌詩合為事而作。
 (2) 詩歌形式:
   1. 雜言詩在當時未受文人重視,建安後影響日漸顯著。
   2. 五言詩的影響較早也較大,據資料顯示五言詩始於東漢初 ex:班固《詠史》
    中葉之後,有的有主名,更多的是無名氏的抒情詩 ex:古詩十九首
    漢末建安時代,更出現五言藤踴的局面。
   ◎五言逐漸取代了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騷體,成為我國詩史上重要的傳統形式。
 
 
 (3) 藝術手法:敘事詩的寫作技巧 ex:杜甫《三別》、《三吏》
    1. 人物對話或獨白的運動
    2. 人物心理描寫(內部)和細節刻畫(外部)
    3. 語言的樸素生動
 
 
陸、樂府民歌與詩經國風的比較
 
 
樂府民歌
詩經國風
作者
民間詩人
民間詩人
時代
漢代
西周初期 - 春秋中期
地域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以北
來源
音樂官署採集於民間
周代採詩官採集於民間
體式
五言、雜言
四言
創作原則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魏晉南北朝五言詩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最有成就的是詩歌,五言古詩的發展尤為突出。從建安時期奠定的基礎,經過阮籍(竹林七賢)、左思(著三都賦)、陶潛等詩人的努力,不僅作家和作品日益增多,藝術技巧也不斷提高,並創造了多樣的風格,形成了五言古詩興盛的時期,同時也為七言詩奠定初步的基礎
 
 
建安文學
在曹操、曹丕、曹植(三曹父子)與竹林七賢的影響下,建安時代被稱為文學的黃金時代
 
壹、建安文學興盛的原因
 (1) 社會動盪的影響:文人親自經歷過顛沛流離。記敘時事,描寫離亂,反映人民疾苦。 
 (2) 學術風氣的轉移:思想轉變、儒學衰弱。不再把文學視為解釋經義的工具,而是反映當前的社會現實,抒發個人的情感。
 (3) 漢樂府民歌的影響:延續了詩經與楚辭的傳統以及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
 (4) 曹氏倡導於前,諸子攀附於後。
 
 
貳、建安文學的內容特色
 (1) 深刻反應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具有史詩性格。 ex:曹操《薤露行》
 (2) 表現出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理想。 ex:曹操《短歌行》
  ◎建功立業指的是曹操,曹植的能力不足。
 
 
田園詩
 描寫田園風光和鄉居生活為主要內容,格調清新淡雅,東晉末期的陶潛為代表。
 
壹、陶潛田園詩的內容特色
 (1) 美化農村景色與鄉居生活。 ex:《移居》、《飲酒》
 (2) 對官場污濁的憎惡和對純淨田園的熱愛:陶潛是個有志向、抱負的詩人。
 (3) 表達熱愛農事的感情和與農民的友情。 ex:《歸園田居》
 
 
貳、陶潛田園詩的寫作特色
 (1) 富有真實情感,不尚矯揉造作。
 (2) 善於攫取景物的特徵,創造出詩的意境:把能夠引起自己共鳴的景物攝取到詩中。
 (3) 結構渾厚而完整:陶潛承繼魏漢詩歌「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傳統。
 
 
參、陶潛田園詩對後世的影響(看一下就好)
 (1) 樂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
 (2) 陶潛的田園詩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界,到唐代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朝以後描寫田。 園的施人則不可勝數。
 (3) 後世稱陶潛為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
 
 
 
魏晉南北朝駢文(四六文)
 
 
壹、駢文形成的原因
 (1) 在先秦詩歌和散文中,自然成對的偶句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對仗。
 (2) 漢賦舊有的形式不再被作者普遍採用,抒情的直接描寫取代了對話體。
 (3) 秦漢間發展起來的駢偶句法也逐漸發展成駢體文,在六朝文壇上佔有重要地位
 
 
貳、駢文的特點
 (1) 句法上講求駢偶
   1. 上下句總體成對
   2. 上句的內部結構和下句的內部結構成對
   3. 字數趨於駢四儷六
 (2) 聲律講求平仄相對
 (3) 運用大量典故
 (4) 追求詞藻華美典雅
 
 
 
唐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代表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
 ※無論是古體近體、五言七言,都由完備而達全盛之境。
 
 
壹、唐詩興盛的原因:外部條件∕內部條件
 外部條件
  (1) 經濟的繁榮
  (2) 文化的發達:儒、佛、道思想並存,尤其是對詩歌發生直接影響的音樂、繪畫、書法、舞蹈等獲得高度成就。 ex:白居易描寫音樂、杜甫描寫舞蹈、王之渙與王昌齡的作品被演唱
  (3) 詩賦取士的制度
  (4) 君主的提倡 ex:白居易應憲宗召而為學士。
 
 內部條件
  (1) 應用價值提高:詩人可以利用詩博取帝王貴族的賞識。
  (2) 詩歌本身的發展:四言詩和辭賦在唐以前衰落,經過歷代的發展,唐初沈佺期、宋之問完成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貳、近體詩的體制
 (1) 古體詩與近體詩:南北朝之前的稱為古體詩、唐代之後的稱為近體詩
 (2) 近體詩的押韻規則
   律詩
    1. 按詩韻的規定用字作韻腳
    2. 第二四六八句押韻,第三五七句可押可不押,第一句不限
    3. 一韻到底
    4. 通常只押平聲韻
 
   絕句
    1. 按詩韻的規定用字作韻腳
    2. 第二和四句押韻,第三句不押韻,第一句不限
    3. 要求一韻到底,通常只押平聲韻
 (3) 近體詩的平仄:「平」和「仄」是漢聲字調的兩大類型。
 (4) 近體詩的對仗:兩兩相對,詞性相對or句法結構相對。
 
 
 
 
 
 
 
 
 
 
 
 
 
 
 
 
 
參、唐詩演變概述
 (1) 初唐時期:形式上追求詞藻與格率,內容上沿襲宮體詩。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 盛唐時期:名家輩出,各派系也跟著出現。
          ex:浪漫派(李白)、寫實派(杜

新增時間 : 2011-01-07 0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