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作業一、關於敘利亞的報導

禁化武組織 獲諾貝爾和平獎

【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
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
諾貝爾和平獎11日揭曉,「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因致力銷毀化武,從295個入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第25個獲頒和平獎的組織,將於12月10日到挪威奧斯陸領獎和800萬瑞典克朗獎金。
OPCW成立於1997年,總部設在荷蘭海牙,負責落實「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這也是第一個將一整個類型武器(所有化武)皆列為非法的國際公約。OPCW極少成為媒體焦點,直到今年聯合國要求該組織專家協助調查敘利亞化武攻擊事件之後,才經常曝光。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說:「禁止化武公約與禁止化武組織的工作,已將使用化武明確界定為國際法下的一個禁忌。最近敘利亞發生的化武攻擊事件,凸顯了更加努力以銷毀化武的重要性。」
敘利亞訂於14日加入OPCW,成為第190個會員國。OPCW成立以來已銷毀全球八成的化武,查驗人員正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執行危險任務,希望在敘利亞內戰狀態下查驗,並在明年年中前銷毀政府的毒氣和神經毒劑。
OPCW秘書長尤祖姆居接受「挪威廣播公司」訪問時說,諾貝爾獎不僅表彰了該組織16年來促進世界和平的努力,「也肯定了我們工作人員的辛勞,他們正在敘利亞勇敢地完成使命」,該組織27名專家正在敘利亞查訪化武存放和製造地點,「製作化武清單並封存化武,準備銷毀」。
人類控制化武的努力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戰爭中使用的神經毒劑造成超過10萬人死亡,超過100萬人受傷。1925年「日內瓦公約」禁止使用化武,卻未禁止製造或儲存化武,直到1997年「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才宣示製造或儲存化武違法。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用化學手段大屠殺,後來,一些國家和恐怖分子也多次使用化武。」
【2013-10-12/世界日報/A04版/綜合(一)】

新增時間 : 2013-10-21 14: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