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07 18:26:51

第11周-note.

地形概說
I. 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1. 內營力-它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地球內部,地底深處的岩漿活動帶動地殼板塊的運動。
*好處:溫泉、泥火山(觀光業)、地熱(發電)
2. 褶曲-當水平岩層受到擠壓時,會產生一系列的波浪狀彎曲,稱為褶曲。
*內營力的擠壓作用
(背斜是岩層向上隆起,兩翼分別向相反方現傾斜;向斜則是岩層向下凹陷,兩翼相向傾斜)
Ex.原來沉積在海底的岩層,常因褶曲作用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曲山脈
Q:哪些地區有板塊運動?
山脈隆起的地方…
Q2:壽山是不是褶曲山脈?
不是。→珊瑚礁:海洋形成,後來浮起來的
*暖化之後:冰層融化→地震越多
∵冰層壓住地層是有重量的!
3. 斷層-岩層受到壓力擠壓產生斷裂,若斷裂兩側發生變為,則稱斷層。
*例如東非大地塹、天山山脈、清水斷崖等等,它們的斷層線都還在哦!
*斷層線:地表的裂縫
(補充)
※台北市兩大災難 :○1 火山
○2 地震→不是倒而是沉下去
∵台北市底下曾經是湖底,都是爛泥巴
斷層作用→會橫向位移也會壟起!
II. 外營力與地形發展
1. 外營力-外營力的能量與太陽輻射、重力作用密切相關,透過空氣、水等媒介,造成風化、崩壞、侵蝕、搬運、堆積作用。
太陽輻射(主要):造成熱脹冷縮
2. 風化作用-指地表岩石受空氣、水或生物的影響,在原地緩緩發生變化。
*滴水穿石→瀑布久了之後會往上游移動。
3. 崩壞作用-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像低處移動的現象。
4. 侵蝕、搬運、堆積-風化、崩壞作用後的鬆散岩石碎屑,容易受到河水、風、海浪等力量的侵蝕,並將其中一地搬運到另一種堆積。侵蝕、搬運與堆積作用,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不斷地將地表的高處削平,地處填高,改變原本的形貌。
*舉例:
尼羅河沙洲,沙→尼羅河上游沖刷下來的沙子堆積
黃土高原基本上是堆積,黃土→戈壁大沙漠
女王頭→風的侵蝕
Q:怎樣防止波浪襲擊?
○1消波塊
○2堤防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