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29 19:27:41

Week 14 notes and hw

NOTES~~~
都市概說(一)
第一節-認識聚落
Q1:早期聚落常位於水源處的原因為何?
What’s the reason for early settlements to be located near a water source?
Ans: 早期聚落的發生地點,通常以易得水源之處為優先選擇。以近河的地點來 說,因過去居民多以農業為生,臨河除了易得水源外,更可兼有河運及平疇沃野之利,基本的生活資源較豐富,所以經常成為聚落文明的高度發展區。
For early settlements, rivers supplied water, transportation, defense (if your town was in the bend of a river enemies had to come from one direc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tended to be flat and good for agriculture.

Q2: 試舉例說明聚落位在河邊的五個好處與五個缺點?
Give 5 example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settlements located near the river.
Advantages
(1)河運 Water transportation
(2)平疇沃野
(3)易得水源 Source of fresh water
(4)漁業 Fishing
(5)洗滌衣物,易挑水

Disadvantages
(1)水患 Flooding
(2)潮濕 Wet
(3)會有蚊蟲 insects
(4)如有水汙染,整個區域都遭受迫害 Water pollution
(5)溺水 Drowning

Q3: 是舉例說明聚落隨時間改變而變化的例子五個?
Give examples of changes of settlements in time.

Ans:
1.鹿港小鎮的繁榮
2.台北因人口聚集成為都市
3.小林村因土石流而滅村
4.文藻周圍原為農田,現已成為聚落社區
5.鹽埕區的沒落


Q4: 聚落區隔的判定因素有那幾個?
Factors to determine settlement segmentations.

Ans:
人口規模、景觀、經濟型態、價值觀及生活方式。
Population size, landscape, economic structure, values and way of life.

第二節-鄉村聚落

Q5:傳統民宅的特色? Traditional homes

Ans: 鄉村聚落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觀。有別於精心設計的宮殿、園林或規劃的城市,傳統民宅的興建在財力、物力上都較有限;在結構、配製上則常順應自然而非改變自然; 在材料使用上也多就地取材。



Q6:傳統民宅的功能? Usage?
Ans:聚落中的民宅,不僅是鄉民居住的場所,也提供儲藏農產、置放農具或飼養牲口的功能。


Q7:構成聚落的單位? What does settlements consist of?
Ans: 通常由住屋.信仰中心.廣場.道路.水井.周圍田地等組成。
Homes, religion, streets, roads, wells, fields.


Q8:聚落聚集的型態鄉村社會老化與衰退的原因?
Ans:
1.分為集村聚落及散村聚落。
2.因位都市中工商部門就業機會及薪資增多,相對於從事農業的艱辛與收入的 低落,使得年輕人口開始大量外移,鄉村社會也逐漸走路人可老化與產業衰退的階段。


第三節都市的形成與發展

Q9:由鄉村聚落轉變成都市的條件?
Ans: 較大的腹地、附近樑產較豐富、良好的交通條件、政治地位的提升。
Better or bigger land, better economics, good transportation, good politics

Q10:試解釋「都市化」?
Ans:都市化為人口移往都市的過程。


第二節
課程重點:都市概說(二)

第一節都市的特性

Q1:都市機能的判定為何?
Ans:依據就業結構資料。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data


Q2:影響都市內部土地利用的因素有那些?
Ans:不僅受到自然環境、歷史過程、政府政策、經濟利益的支配,也會受到社會與文化價值觀。


Q3:都市土地利用的模式?
Ans: 同心圓、扇型、多核心。


Q4:試述如何用「中地理論」來判斷都市的等級?
Ans: 雜貨店很多,百貨公司卻很少,提供一般商品及服務的鄉鎮市街數量多,提供較高級商品及服務的大都市則少,於是形成了口數量及服務機能高低不均的聚落階層,如鄉.鎮.都市集大都市,這種都市大小分布的法則為「中地理論」。


第二節都市問題


Q5:都市問題的成因?
Ans: 人口增加得太快,容納的數量太多。


Q6:試舉出都市的大問題五個?
Ans:交通擁擠、生活空間嚴重缺乏、空氣品質惡劣、噪音干擾、垃圾量驚人。
第三節都市計畫與地方生活圈


Q7:都市計畫的定義?
Ans:都市計畫一般是指現有都市,為了促進其機能所定下的實施方案。

Q8:台北市都市計畫的問題?
Ans: 作為台灣最現代化的城市,成長快速的人口.車輛,卻使交通成為市政最大的難題之一。位有效解決市區交通擁擠的問題,修築具有怪傑.大量.安全.便宜等優點的捷運系統,使得交通問題大為的改善。


Q9:地方生活圈的定義?
Ans: 每一家庭或個人,都可在一適當區域內,獲得包括工作、交通、居住、文化、教育、醫療和娛樂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


HW~~~
1.)搭乘高鐵的人數增多
2.) 火車票也可能個跟著調低價格
3.) 開車及搭乘火車的人減少
4.) 國內飛機線搭乘人數減少。
5.) 觀光客變多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