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史努比天地

2012-03-19 20:09:37

地理第四週筆記

地理第四周筆記

課程重點:地圖概說

1.地圖的由來
自從石器時代開始。
最早在公元前6200年。
中國最早見於4000年前的夏朝。

2.地圖學
是研究地圖的理論、編製技術與應用方法的科學。
大約在15,000至10,000年前,出現了使用線條和簡單符號的原始地圖,文字產生以後,和符號一起標註於地圖之上。

3.心智圖
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
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與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4.地圖的要素
Q1:地圖的定義?
A1:把地表現象經過簡化和符號化後,縮小表現的一種圖像。

Q2:地圖的三要素?
A2:
1.距離的比例尺
2.顯示地形地物內涵的圖例
3.標示方向的方位與位置的座標系統

Q3:比例尺的定義?
A3:實際地表被縮小的程度

Q4:圖例的定義?
A4:用於表示地表現象的符號

Q5:方位的定義?
A5: 用來表示地表現象的相對位置

Q6:表達方位的三個方法?
A6:
1.羅盤方位法
2.方位角法
3.象限角法

5.地圖的座標系統
Q1:座標系統的定義?
A1:用來表示地表現象位置的系統

Q2:座標系統的種類與用途?
A2:小比例尺,常使用經緯線座標
大比例尺,常使用途網方格座標

Q3:經緯線的定義?
A3:一套適用於全球的定位座標系統,由地心、南極、北及三個定點,以及地軸和赤道兩條定線所構成的球面座標。

Q4:經線的定義?
A4:又稱子午線,地球表面上連接南北極點的假想線。

Q5:緯線的定義?
A5:與赤道平行的線

Q6:時區的定義?
A6:經線上每隔十五度,時間便相差一個小時。
國際上級以每十五精度為一個時區,共有二十四個時區。

Q7:圖網方格的定義?
A7:簡稱為網格,是使用垂直和水平線把地圖畫分成若干方格。

6.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
採用經度二度分帶投影





課程重點:地圖的種類與判讀

1.地圖的種類
Q1:地圖分類的方式?
A1:
1.依製圖的目的
2.依製圖的時代
3.依繪製的方式
4.由航空器拍攝的航照圖與衛星影像

Q2:普通地圖的定義與用途?
A2:在表現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和相關位置,內容包括地形、水系、聚落、交通路線、區界及土地利用等所有基本資料。

Q3:主題地圖的定義與用途?
A3:在表達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內容僅注重於某項主題的展現,和主題無關的地理資料均予省略。

Q4:古地圖的定義與用途?
A4:不同時代會製的地圖,分別記錄不同時期的地表景觀。
可以還原過去地表空間資訊的歷史現場,是相當重要的史料。

Q5:數值地圖的定義與用途?
A5:
利用電腦將地表或傳統地圖上的資訊,以數值方式儲存和處理後製成的的途。
可以大幅減少製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使資料的更新與存取更為快速,也可降低人為主觀判斷的誤差。
可選擇觀察區域,不受傳統地圖圖幅與內容限制,可快速查閱與使用便利等特性。

Q6:航空照片的定義與用途?
A6:是以飛機為載具拍攝地面實景製程的地圖,最早是運用在軍事轟炸目標的辨識。

Q7:衛星影像的定義與用途?
A7:
由太空中的資源衛星,利用光學感應器接收地表資訊後轉繪成的影像地圖。
攝影涵蓋地圖較廣,可在短時間內接收地面資訊,經電腦處理呈現具即時性的結果;可正確判讀的物的性質。
可正確判別地面值物的分布;可拍攝到肉眼無法看到的水溫變化現象。
可長期固定拍攝一地的影像,可了解一地的環境變化。
可明確掌握災區的範圍和災情的嚴重性,助於救災路線與救災方法的規劃。

2.地圖判讀
Q1:讀取地圖所需的能力?
A1:需具備使用比例尺估算距離與面積,經由經緯度系統或網格判別方位、地點和位置,以及使用圖例判讀地形、地物分布等讀圖能力。

Q2:地圖距離與面積判讀的方法?
A2:
需經由量測和換算的步驟。
在有比例尺的地圖上,先求出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在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實際距離。
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可用直尺或兩腳規量測;不規則曲線的長度,則可用曲線計、鐵絲等工具測量。

Q3:地圖方位判讀的方法?
A3: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判讀兩地間的相對方向,通常以圖網方格為基礎,方格北即為正北。

Q4:地圖地形判讀的方法?
A4:
從等高線的數值,可直接讀取地面的高度。
形態,顯示地形的類型與坡向;疏密,可判斷坡面的緩急。

Q5:地圖地物判讀的方法?
A5:
均透過簡化設計且樣式、顏色不同的圖例來表示。
水域符號多以藍色表示;地面植物多以綠色表示。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