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匆匆一瞥,決斷兩秒

讀書心得報告
繳交日期: 99 年 12 月 21 日
圖書編號
176-4 4551
書名
決斷兩秒間
作者
Malcolm Cladwell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姓名
蕭伊玟
班別
UCA2A
學號
1098213008
一、               請簡述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及這三個人提出的理論為何?
一、心理學家威爾森在《自己就是陌生人》裡一書中寫道:「最有效的新制運作方式,是必須將大部分最高層次的複雜思維交付給潛意識;就如同現代化的噴射客機能夠仰賴的自動化飛航系統,盡量減少人為的、『有意識的』駕駛動作。動於衡量處境、警示危險、設定目標與發起行動,『適應潛意識』都能已精熟而有效的方式獨擅勝場。
二、克萊恩研究那些在沉重壓力下進行決策的護士、加護病房人員、消防員等專業人士,結論之ㄧ就是:專業人士在做決定時,並不會井然有序、步步為營地考量所有可行方案;人們雖然被教導要以這種方式來做決定,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這種方式緩不濟急。
三、               (Malcolm)我們總認為收集的資訊越多,思考的時間就越長,對於我們的幫助就越大;其實我們只信類有意識的決策。然而生活中總有某些時刻,尤其是在壓力沉重的時刻,我們的瞬間判斷與第一印象是幫助理解週遭狀況更好的工具。
 
二、請以「理論─用途─舉列說明」的書寫格式,寫出證明你可以運用這本書內容所提理論的五個實例。
一、薄片擷取意指我們的潛意識有一種能力,只憑藉些微的「經驗薄片」就能夠掌握情境與行為的模式。
 高特曼證明了一件事:這些大周章的功夫並無必要。從一九八0年代起,高特曼在華盛頓大學校園內他的「愛情實驗室」(Love lab)裡,測試過三千多對象比爾與蘇珊這樣的夫妻。每一對夫妻都錄影存證,並運用高特曼所稱的「特定情緒編碼系統」(Specific Affect Coding System)來進行分析。
只要分析一對夫妻一個小時的對話過程,他就能夠預測這對夫妻十五年後是否仍繼續廝守,準確度高達九五%;如果將分析對話縮為十五分鐘,準確度也直逼九十%。
二、「筆跡」現象的關鍵要素在於他們是自然流露。無線電發報員不會刻意標新立異,但是每個人的特色就是無法掩抑,因為他們性格中的某些部分似乎會藉由摩斯密碼鍵的操作,自然而然渾然不覺地表現出來。
回頭來看高特曼的理論,他所說的就是每一段人際關係也有其「筆跡」:一種自然而然、自動浮現的顯著特質,因此婚姻的狀況才會如此容易分析與解讀。因為從簡單如發送摩斯密碼到複雜如婚姻大事,人類活動的某些關鍵部分都又可資辨識的穩定模式。預測婚姻分合就向追蹤摩斯密碼一樣,都是在發覺其中特定的模式。
德軍的通訊當然都是以密碼傳送,因此至少在戰爭初期,英國方面無法破且其中的訊息。然而這無大礙,因為不久之後,英軍的監聽元就能夠藉由密法的傳送節奏,辨認出德軍發報員特定的「筆跡」,從而得知一項重要性幾乎等同於通訊內容的情報:是誰在發送密碼。
三、人類大腦能夠以跳躍的方式獲取結論的部位,科學家稱之為適應潛意識(adaptive unconscious),關於這一類型決策過程的研究,是心理學家界最重要的新領域之一。「適應潛意識」不能和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混為一談,後者是依個陰暗晦澀、充斥著光怪陸離的欲望、記憶與幻想的層面,我們無法以有意識的思維來處理。
然而「適應潛意識」這個新觀念可以是唯一部龐大的電腦,能夠迅速而且不動聲色地處理大量資料,讓我們的生存得以正常運作。
一九八年十二月,柴瑞被帶到博物館地下室的文物修復室,見識這座少年立像,他立刻注意到他的指甲,絕得很不對勁,但一時間說不清楚原因。荷莉森所見略同他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希臘雕像專家之ㄧ,館方與貝其納的交易已接近定案前夕,她正好到洛杉磯造訪蓋提美術館。荷莉森回憶當時情景說:「美術館長赫夫頓帶我們到地下室看雕像,咻地一聲新開布幔並說:『它還不是我們的,但在過幾個禮拜就是了。』但是我說:『我為你們的決定感到遺憾』」荷莉森看出了什麼端倪?她原本也不知道。
一時之間,情勢渾沌。在藝術專家的會議上,少年立像經常是引發爭議的導火線。然而一點一滴,蓋提美術館這樁懸案終於水落石出。蓋提美術館律師原本根據一批信件,追溯這座雕像曾經被一位瑞士醫師勞芬伯格收藏,但後來發現這批信建出自偽造。其中一封信標明的年代是一九五二年,但信封上的郵戳要到一九七二年以後才會出現…。分析到最後,這座少年立像的藍本恐怕是一作體型較小、已經斷裂的少年立像,是由一位英國藝術史家於一九九0年在瑞士發現的。這兩座少年立像出自於相似的大理石,雕克方式如出一轍,但是在瑞士發現的少年立像並非來自古希臘,而是羅馬一名雕像紡治家的工作室,仿製時間約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
四、哈定謬誤-為什麼我們偏愛高大、深膚色、英俊的男性
我們確實應該嚴肅看待自己的快速認知能力體會地一印象在生活中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驚人力量;但這麼做的前提是我們要主動出擊,設法運用和掌握這些第一印象。
五、在加州曼洛公園市的高級超市「得來捷」(Draeger’s)裏設立一個外國果醬的是吃攤,裡面陳列的果醬有時僅僅六種,有時多達二十四種。艾嫣佳想探究的是,果醬的種類數目是否會影響銷售量?傳統想法當然會認為,消費者若是擁有越多的選擇,越容易找到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購買的意願也會因此提高。但是艾嫣佳發現事實正好相反,光臨擺放六種果醬的是吃攤顧客,有30%會掏腰包;然而在24種果醬的是吃攤上,願意購買的顧客卻只有3%。為什麼?因為購買果醬是一種瞬間判斷,你直覺的告訴自己:我要這一種。如果你面對的選擇太多,讓潛意識無法消受,你反而會不知所措。
 
 
四、               請用200個字寫出你看完本書後的感受。
又是一顆震撼彈,每回讀完Malcolm Gladwell的書皆讓我陷入長長的沉思無法自拔,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愛又非常害怕閱讀它原因,因為,很多是非之爭在本書一覽無遺,它提供的方針非常新穎、非常令人興奮、亦非常具挑戰性,這就是我們年輕人常常想要證明的事-很多事並非你所想的那樣,也正是我們常常想挑戰的權威,但是我們了解,很多事並非「決斷兩秒」能夠解釋,正如我們跟父母說,這是我的男朋友,我以後想嫁給他,看了兩眼即便父母覺得還不錯,但是時間還是需要時間,去告訴他們「真的還不錯!」或者,如我醫生看了我兩秒非常直覺得告訴我,你的陽壽只剩兩天,那我又豈會甘心?所以這牽扯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只有四兩波千金,不能只憑感覺,必須有憑有據,這也是大家的期待,這也是司法的期待。
那我們有怎能將這項「大家皆擁有的能力」實行於生活當中?如何做更有效的利用?過去的這些包袱如何清理,未來又如何利用,書中序說過:
1.當我們埋首於一角,汲汲於清理過去的包袱之際,不要忽略世界正在如何變形,如何遠離我們而去。
2.當我們自行其是,卻慌亂於前所未見的難題和變動之際,不要忘記別人已經發展出的規則與答案。
我們希望這個系列有助於面對未來
我們也希望這個系列有助於整理過去。
也許,在我能力之內可以解讀的是,凡是自有定數,有些時候,我們已經做好決定了,而只是需要時間去證明一切,你以為時間重頭再來你會做不同的決定,但是在這兩秒間,你已依據經驗、專業、成長背景、及各種零星破碎的靈感去做了判斷,所以沒有「想當初…我就會…」這種事,也不會有這種事,本書孩提供大大小小的案例博君一笑,證明人的思維真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迂迴複雜,但是重要時刻,卻會專注的將事情一分為二,我想這就是百年下來進化的結果吧!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高中期間寫作文,都會被老師糾正「用心至極但矯揉造作」,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用當機立斷寫下的文字即是文字,不必刻意堆積文藻,想當初還會未來成章成句而塗塗改改,所以雖成全了精進,卻曲解了原意。所以思考,身為人還是要思考,只是相對的,反思考會降低我們的判斷力,也許說來有點矛盾,但是例子已在書中不勝枚舉,套句專家的用語:「潛意識反應來自心中一個深鎖的房間,我們無法直接窺探房中天地,但是我們能夠界經驗之助而成為專家,能夠運用自身的行為與訓練,來詮釋解析瞬間判斷的第一印象背後的奧秘……」
 
請記得將讀書心得報告貼到W-Portfolio 並將連結貼到網路學園課程討論區

新增時間 : 2011-01-03 00:00:36